第169章 身在世家不由己

第169章 身在世家不由己

建康皇都有附属五城,围绕皇城而立,形成拱卫之势。

五城皆有驻兵,以备台城所需。五城居民多为江北迁过来的世家旁系和少量平民——在建康谋不到一席之地的,都会被安排到附属五城。附属五城地势不好,不是山地就是盆坑,在衣冠南渡前,只做为屯兵地。衣冠南渡后,因为建康实在难以负荷数量庞大的迁徙百姓,才把五城渐渐发展为郡府。

五城居民日常除了正常劳作生活,还要负担起戍卫皇都的军需——包括兵士的补充和物品的补给。这就让附属五城与普通的州郡有了区别。附属五城的普通百姓更辛苦,除了农耕还要生产军用品,虽然官府会给他们发放补贴,但这些钱发到手里实在很微薄。

附属五城的统筹,都把持在世家旁支手中。这些世家旁支,自从南渡以后入朝无门,也无力在建康置办产业,没什么谋生的手段,大多数都在吃老本。五城里那些微末职权,是他们本家能给他们唯一的帮扶了。这些世家旁支把着这么点权力,无所不用其极的盘剥克扣,让附属五城的百姓过得甚为辛苦。

因而,但凡有点能耐的,不论是世家还是平民百姓,谁也不想待在附属五城。五城地广人稀,颇为荒凉。

此次江北难民来建康,皇都自然是盛不下这么多人的。让这些人拖家带口,挨着饿再回原籍也不可能。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就近安置。

皇都附属五城人口凋零原本正适合安置流民,但是流民安置是要费用的,建房分田都不是小事。这个钱谁出?国库肯定出不起。谁接了这批流民谁就得出!

所以,桓伊提出让附属五城接纳流民,得问世家肯不肯。世家若同意,做为他们的旁系肯定没意见。

王良冷笑一声,好整以暇地看着桓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间真正不求名利的有几个?世家怎么可能同意这种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

堂下诸臣静了一瞬,然后就如炸开了锅一般。王谢桓虞反对声最大,因为这些大族旁系最多,附属五城的权柄多在他们手中。接纳流民就等同于是要他们掏腰包。

大臣们你一句我一句,都是反对之声,司马丕坐在皇椅上被吵得头疼。

桓伊环视众臣,把诸人态度都看了个清楚。除了在大力反对的,也有几个人埋头没吭声——谢中丞甚至有几次抬了头想说几句话,但都被旁边聒噪的人声给堵了回去。他这位妇翁大人,身为御史却实在不善言辞,桓伊弯了弯唇。

等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桓伊才略提高了声道:“诸位大人莫心急。”周围人声渐弱,等着听桓伊还有什么措辞,桓伊对皇帝行了一礼接着说,“既然臣提出来让流民去附属五城,自然有臣的道理。附属五城地广人稀,适合安置。至于诸位大人所言,安置耗资巨甚……这个问题,臣也考虑了。五城目前良田匮乏,一是因为地势不好,开垦艰难;二是因为五城人口凋零,无人恳田。若把流民安置到五城,由世家供他们吃住,让他们事从开垦,垦出来的良田再归给世家做为补偿,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五城良田不足,这是自南渡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不要说五城,便是建康的田也不够用。建康是人多田少,垦完了也不够分。五城是没人去恳。“附属五城那地,恳出来能干什么?”有人问道。

“能种粮的种粮,不能种粮的,茶叶果树都可种。”桓伊说,“分完田还可以把田地租给流民种,解决人手问题。”

这不失为一个办法,众人不由沉思起来。

谢中丞已经附和起来:“这办法不错,既解决了流民,也解决了田地不足的问题。”

周围人尚在核算利弊,听见谢中丞这话,不由都纳罕地看了他一眼。这人平时什么时都不经心,今天怎么这样积极……

谢安、王徽之等名士也相继表示此计可用。这些都是方才没出声反对的人,也是心中仍有家国的人。他们没在一开始就出声支持,是因为他们自己也出身世家,在家族盘互交错的利益关系里,他们身不由己。但若事有转机,他们仍愿意为了家国百姓发声。不能说他们鄙薄,只能怪大势如此。

其中有一个人倒让桓伊有些意外。

皇帝司马丕的胞弟——现任骠骑大将军的琅琊王司马奕。司马奕年末归朝述职,后因皇帝身体抱恙,常有忧思,特意令胞弟留在建康陪伴排解郁闷。左右司马奕也没什么实权,朝中也就没人在意。

这会儿琅琊王出声支持桓伊,究竟是代表皇帝的意思,还是自己一时兴起,就很值得忖量。

桓伊多看了司马奕一眼,然后对皇帝道:“陛下,既然诸位大人都没什么异议,不如就由户部去统计了流民数量,按五城现有居民去安置。”

大臣们互相对视,都没再说话。安置流民不是小事,统计就得几天时间。他们有的是时间回去商议,若觉出哪里不对,也不是不能转圜。

司马丕见无人再反对,忙点头应道:“正该如此,正该如此,就依丞相所言。”困扰了他数日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司马丕兴高采烈地下令罢朝三日,说让户部能够专心办差,然后自己准备去道观里住几日。

桓伊下朝时特意赶上谢中丞,对他行了个规规矩矩的晚辈礼,说:“多谢伯父今日仗义执言。”

周围有三三两两的官员朝他俩侧目看来,谢中丞也不好多说,就矜持地点了点头。

桓伊面带微笑做了个请的手势,恭送谢中丞离开,临错身时,又小声说了句:“小婿午后再去拜访妇翁。”

谢中丞脚步顿了顿,掩唇轻咳一声离开了。

午饭后,未时一刻桓伊就乘车到了谢府。

谢府人口简单,颇为清净。云迟午饭后去小憩了。桓伊见谢中丞,不谈朝事,只问云迟近日课业如何,吃住如何。谢中丞就知道,他这不是来拜访自己的。

桓伊聊了一会儿阿迟,才仿佛不经意间问起,“阿云此刻做什么去了?”

谢中丞忍着笑说:“唔……阿云啊,她好像去拜访旧友了。”

“旧友?”桓伊疑惑道。云低在建康相交的友人寥寥无几,此次回来后也没见联络过,哪里来的旧友?

谢中丞咂了口浓茶,“嗯,叔夏不知道吗?王献之回来了。前日给阿云递了帖子,好像邀阿云今日去游湖?”

桓伊面色一僵。

王氏族长更换,族里许多事务都需重整。王献之做为王氏嫡系郎君,族里分到他名下的田产店铺不少,这些在换族长后都要重新计划,王献之为此特意回了建康。桓伊是知道此事的。王献之近几年在建康待得时间少,偶然有事回来也从不交际,桓伊以为他此次回来处理完庶务也就离开了。云低深居简出,不通消息,原本应该碰不上他……

这事儿八成又是王良的手笔。

也怪他最近太忙,疏忽了。桓伊有些懊恼。

王献之这些年游历在外,桓伊也没怎么留心过他的消息。但回想当年芝兰玉树、冠绝江南的王九郎,桓伊心底突然有一丝焦灼,“妇翁可知阿云几时出的门?”

谢中丞把着茶盏,吹了吹上面的茶沫儿,啜了一口,然后看向桓伊说:“叔夏,你既然叫我一声妇翁,我也愿意认你这个女婿,那我就提醒你一句,阿云现在虽然和你有了阿迟,但你们做夫妻做得可是名不正,言不顺。若哪天阿云告诉我,她属意别家郎君,我这个做父亲的,还是要为女儿的幸福着想的。”

桓伊忙端正了坐姿,一揖道:“妇翁教训的是,叔夏让阿云受委屈了。叔夏一定尽快解决问题,让阿云成为我名正言顺的妻子。”

谢中丞仍不放心,又敲打了一句,“你可还记得你先前是怎么允诺我的?”

桓伊直视谢中丞,眸光诚挚,“叔夏不敢忘。此生叔夏只爱谢氏云低一人,绝不再纳别的妇人。妇翁放心,叔夏言出必践。”

谢中丞这才满意,放下茶盏说:“你去后苑等着吧,阿云约莫快回来了。”

桓伊应声退下。到了后苑,没去云低住处,而是去了墨竹亭等云低。

这亭子建在一座假山之上,视野宽阔,能瞧见后苑入口的拱门。桓伊想在云低回来的第一时间能瞧见她。

在亭子里负手游走了一会儿,桓伊心底那丝焦灼怎么也消不掉。亭子外面植了几颗翠竹,这时节叶子正柔嫩,桓伊随手摘了一片放在唇边,吹起了小调。叶子吹出来的音调清亮,能让人心情愉悦,平日桓伊心情不好时也会吹几下。但是今天怎么吹也不对,桓伊揉烂了叶子扔到一边。

“怎么不吹了?”一道低婉的声音在亭子下响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谢氏云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谢氏云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9章 身在世家不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