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现在的考生水平一届比一届差,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丢人现眼!”
“话不能这么说,您的眼界自然比这些考生要广得多,作为长辈要大度一点,给他们发展眼界的机会。”
“啧,比狗爬还丑,年年见到这字就倒胃口,还考什么书,回去种田算了。”
“答得跟胡闹似的,你们都过来看看。”
……
阅卷室热热闹闹的时候,大门突然打开,一个鹤发银须的老人大步走进来。他腰板挺直、步履如风,深陷眼窝的棕褐色眼睛一眯,在场之人无端生出一股寒意。
“谢国老您来了。”
“谢国老您快坐。”
众位考官全然没了方才怼天怼地的气势,恭迎谢永昌在主位落座,如鹌鹑一样低头小心伺立一旁。
“如何?”谢永昌开口问。声音雄健浑厚,仿佛一把锤子不轻不重地锤在众人胸口,叫他们一时紧张到呼吸困难。
面面相觑。
“不太好……”
谢永昌随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考卷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一位考官忙道:“那叠是最差的,这叠的好。”转身取来厚厚一沓考卷放在谢永昌面前。“您看看。在下觉得这位赵姓考生文采斐然,对于水利颇有见解,是位人才。”说完小心翼翼看谢永昌。
谢永昌扫过考卷,不置可否,眉头的纹路确是松了不少。
另一位考官见状赶紧端来茶水,殷勤道:“这是马鞍山新摘的翠尖,香气纯正,滋味浓厚,听闻国老偏好绿茶,早早备在这儿等候国老您品评。”
弯月似的茶叶竖立在茶杯中央,露出翠绿色的小尖,微微沉浮,煞是可爱。
谢永昌抿了一口,棕褐色的眸中有亮光一闪而过,额间眉纹彻底抹平。
众人松了口气,这才开始大胆交流此次解试的情况。
他们花了整整五天,将进士科和明经科的卷子评了大半,进士科中等水平以上的屈指可数,明经科整体水平较往年还要差,分明为了提高解试的合格率,他们这些考官已经暗戳戳地降低了试卷难度,哪知还是不尽人意。
阆洪郡已经数年没出现特别优秀的人才,尤其在隔壁江南郡年年出进士的惨烈对比下,不但郡守颜面无光,他们这些底下的官员和大儒也被隔壁狠狠压了一头,每每碰面总要被对方冷嘲热讽,怒气无处发泄。
谢永昌在厚厚一沓初选合格的考卷中抽出三份放在一边,意思很明显,剩下的全是滥竽充数。考官们面露苦色,不愧是谢国老,毫不留情,可以想象江南郡那些老贼今年会如何变本加厉地嘲笑他们。
“谢小公子的考卷还没看到,相信以谢小公子的才华,拿下本届状元定如探囊取物。”一人奉承道。
谢永昌轻哼一声,“他还差得远。”眉目不自觉舒展,一向不苟言笑的老人嘴角微微翘起,眼底浮现自豪。很快神色一敛,严肃道:“抓紧时间把剩下的看完,属意的进士科答卷拿来给我。听好,贵精不贵多,别净拿歪瓜裂枣往京里送,徒增笑耳!”
众人哀戚,“是。”
继续挑灯夜战。
“咦?这个……”一名考官忍不住叫出来,用手肘捅了捅身旁的人,“你看看,这个如何?”
旁边的人接过细看,越看越觉惊奇,“倒是从未见过的想法,乍一看胡闹,细品竟有几分道理,唔……应该说相当有道理。”又拉了其他人来看。
这时另一个角落的考官激动高呼:“我看到谢小公子的了,果然是天纵英才、才高八斗……”
“够了。”谢永昌打断他,“拿来给我。”
阅卷官恭敬地呈上卷子。
另一边三个考官面面相觑,用眼神交流,一致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让谢小公子独领风骚,于是默默地把考卷放在一边。
谢永昌细细研读孙子的考卷,一边看一边挑毛病,硬生生将一张上等答卷挑剔到一无是处,好在最后总算是放在了通过那一边。
改卷继续,陆陆续续也出了几份不错的答卷。直到这时,那张被短暂尘封的答卷才终于被送上谢永昌案头。
谢永昌随意扫了两眼,棕褐色的瞳孔忽然凝住,盯着内容垂眸思索,眉头再次蹙起。
随后什么也没说,把考卷放在中间。
这到底是通过还是没通过?众考官好奇不已。
一直等到所有考卷审阅完毕,谢永昌才开口:“把这个考生的其他答卷拿来给我看。”
一声令下,所有考官赶紧行动起来,在卷海中翻找,很快找出一张同名的明经科答卷,惊呼:“谢国老,此人的明经才是主考科。”
谢永昌眉头拧得更紧,“如何?”
“上佳。”
没敢夸得太过,怕盖过谢小公子的风头。
谢小公子主考进士科,辅考明经科和明法科,这是最具野心的考试阵容,进士科之难自不必说,明经科和明法科哪一个不得耗去普通读书人半生精力,敢于同时挑战这三科,只能用傲慢来形容。
而那个被特别关注的考生则更加奇怪。主考明经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不假,毕竟进士科太难,明经科稳妥,虽不如进士登科前途光明,起码入了仕。一般主考明经的考生根本不会再辅考进士科来给自己添堵,可这名考生竟然主考明经,辅考进士和明算,天哪明算,既耗费精力又没有前途,这次解试考明算的考生似乎也就只有这么一个。
如果说谢小公子是傲慢,这位更像是脑子不正常。偏偏这个脑子不正常的考生明经科成绩上佳,进士科比起那些歪瓜裂枣也算不俗,时务策略另辟蹊径,有理有据,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诗赋,虽说满足了基础押韵,无论内容还是意境都平庸得一塌糊涂。
这样一个人在所有考生中格外突兀,一看就不是正经书院教出来的。
谢永昌沉思的时候,其他考官纷纷议论起来。
“庄柔,这名字略显女气啊。”
“不奇怪,一些从小身子骨弱的男子会取这样的女名,容易养活。”
“之前从未听过这个名字,第一次参加科举?”
“可能刚从别的郡迁来。”
“进士科有谢小公子,明经科有庄柔,今年我们阆洪郡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