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1】

第二十四章 1】

舜帝班师回到平阳,已经是第二年的晚春,时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暖期的中原早已经是花红柳绿。

治理黄河的最后一道工程已经在去年早冬完成,龙门一开,因其壶口、龙门狭窄而被阻遏形成的泥石流消失了,黄河之水就畅通无阻了。龙门通水的庆典活动也早已经准备就绪,只等舜帝南征归来择日举行。

舜帝一回到平阳,禹就全面而细致地向舜帝报告了全国的治水情况,又跟益、夷一起,报告了龙门庆典的准备情况。

为君之道,奖罚分明十分重要。是得好好总结和表彰一下禹的功绩了。

禹的功绩究竟在哪里呢?舜帝深深地思考着。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算起来禹是黄帝的玄孙。

禹受命于危难之中,与益、弃一起到任之后,命令诸侯百官发动民众,分治九州土地。

禹治理黄河的考查是从帝都所在地冀州开始的。但是治理却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以壶口龙门为界,下游自下而上,从兖州碣石九河开始,而后才治理冀州泛滥的恒水、卫水、漳水、太岳山的南面,再到覃怀一带,当覃怀一带的治水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再治理黄河以北地区,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整修太原一带。壶口龙门的上游治水,则从积石山开始。最后治理壶口、龙门。

兖州处于济水与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济水源出王屋山,时潜时现,以暗河流过一段,水源重发,再东流,在河南岸形成荥泽。济水东行,一直流入菏泽,与沮水会合后入雷夏泽,再向东北和汶水会河北流,再转向东流入大海。禹从王屋山开始疏导济水。

大海到泰山之间的青州是一片地势较高的灰白色腐植质酸性土壤,是盐卤之地,是东方夷人居住的沿海地区。潍水与淄水的故道都已疏通,整个东方夷人地区的水利工程只花了较小的力量便完成了。

黄海、泰山、豫州、淮河之间的地带的徐州东起大海,南至淮河北岸,北到泰山。这是一片土地较粘的红土。禹首先治理大野泽,向东治理泗水、沂蒙水、羽山;向南治理淮水;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使其向东和泗水、沂水会合,东流入大海。

以大海为墙、淮河为障与荆州为邻的地域是扬州。经过整修以后,彭蠡泽已经成了能汇聚很多河水的大湖泊。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长江下游的几条江水可以顺利地导入大海,太湖的治理获得了成功。

从荆山开始,到衡山南面是荆州。荆州邻扬州,抵南漳、接梁州、极五岭,地域狭长。这里是一片低洼潮湿的土地。禹自彭蠡泽西行治理洞庭湖及其支流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使之汇入洞庭湖。在长江北则先导荆山,流通沮水和漳水;在钟祥和荆门之间疏通沱水、潜水、汉水;治理云梦泽,疏通澴水、滠水、举水、巴水、浠水。

荆山以北到黄河南岸的豫州又名中州,南有荆山,北有黄河。经过治理以后,伊水、洛水、瀍水、涧水四水相通,注入黄河,荥泽成了一个能够汇聚许多水流的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堤防。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的梁州是一片黑色的腐植质石灰性冲积土。岷山和潘冢山一带经过治理之后,已经能够种植庄稼了。汉水和长江的许多支流也已通畅。峨眉山、蒙山一带的道路修通了。大渡河畔彝族聚居区的治水工程也取得了成功。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的雍州的弱水经过治理已经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河。修整以后的漆水流入沮水,沮水与渭河修通了,经过治理以后的沣水也流入了渭河。荆山、岐山的道路已经修通,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广大区域,也得到了良好治理,那些由水土侵蚀而形成的低洼积水地带,都通过导水工程得到疏通。山水自然而然地流入已经疏浚好的蓄水湖泽。天水、三危山一带适于人居,被流放到这里的三苗得以安顿,也就顺从了。

禹懂得,山高水长,欲使洪水东流入海,则必须首先疏通水系;欲疏通水系,则又必须根据山脉走势与泻洪的缓急,或凿或破,随山浚川,开劈道路。

在雍州,通过规划治理,水陆通道连成一片,在冀州,从壶口山到永济雷首山的道路开通以后,可以直达太岳山。三门山与析城山连接起来,可以直达王屋山。太行山——恒山——碣石山一线的水陆枢纽畅通以后,可使河水直入渤海。

通过开劈道路,潘冢山与南荆山连接起来,内方山与大别山之间的道路也贯通了。从岷山的南面,可达衡山,越过了长江中游的支流,可以过洞庭到达庐山。

由于江河贯通,百川都可入海了。

黄河疏通以后,黄河水从积石山开始,跨越偌多高山,流经华山北面后东拐,到三门峡,到洛水入河口,北转后流至大陆泽。下游到兖州境内分为九大支流,九大支流的尾部又合为一体,最后流进渤海。

长江疏通以后,长江水从岷山开始向东南,与沱江相接。继续东流,与澧水相接,澧水流进洞庭湖。江水出了洞庭,到达东陵,然后北斜东流,与彭蠡湖等多处湖泊汇聚,一直通至大海。

除疏通了黄河与长江,禹对汉水、济水、淮河、渭水洛水等都进行了治理。汉水可以顺利进入长江;济水可以顺利进入黄河;淮河可以会合泗水、沂水,东流进海;渭水向东,可以与沣水相会,再向东与泾水相会,再向东流,与洛河相会,后汇入黄河;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方向与涧水、瀍水相会,再向东流,与伊水相会之后,再向东北流,汇入黄河。

舜帝想,禹平定了水患,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随山浚川,开山劈路,贯通江河,重定九州,这大抵是禹功之一了。

那么,禹的功绩之二又是什么呢?舜帝继续想着。

黄帝置井田,就有了“贡”,进贡实则是纳税。据史载:“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享,也就是享礼,也就是四面八方向黄帝缴纳的贡献。倘使诸侯或部落长不按时纳贡,黄帝就会对他们征讨,然而到了帝尧,千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泛滥,阡陌井田一片滔滔,陶唐古国望洋兴叹,上至君王诸侯下到黎民百姓人人一筹莫展,哪里还拿得出东西纳贡?

舜帝班师回到平阳,已经是第二年的晚春,时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暖期的中原早已经是花红柳绿。

治理黄河的最后一道工程已经在去年早冬完成,龙门一开,因其壶口、龙门狭窄而被阻遏形成的泥石流消失了,黄河之水就畅通无阻了。龙门通水的庆典活动也早已经准备就绪,只等舜帝南征归来择日举行。

舜帝一回到平阳,禹就全面而细致地向舜帝报告了全国的治水情况,又跟益、夷一起,报告了龙门庆典的准备情况。

为君之道,奖罚分明十分重要。是得好好总结和表彰一下禹的功绩了。

禹的功绩究竟在哪里呢?舜帝深深地思考着。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算起来禹是黄帝的玄孙。

禹受命于危难之中,与益、弃一起到任之后,命令诸侯百官发动民众,分治九州土地。

禹治理黄河的考查是从帝都所在地冀州开始的。但是治理却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以壶口龙门为界,下游自下而上,从兖州碣石九河开始,而后才治理冀州泛滥的恒水、卫水、漳水、太岳山的南面,再到覃怀一带,当覃怀一带的治水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再治理黄河以北地区,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整修太原一带。壶口龙门的上游治水,则从积石山开始。最后治理壶口、龙门。

兖州处于济水与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济水源出王屋山,时潜时现,以暗河流过一段,水源重发,再东流,在河南岸形成荥泽。济水东行,一直流入菏泽,与沮水会合后入雷夏泽,再向东北和汶水会河北流,再转向东流入大海。禹从王屋山开始疏导济水。

大海到泰山之间的青州是一片地势较高的灰白色腐植质酸性土壤,是盐卤之地,是东方夷人居住的沿海地区。潍水与淄水的故道都已疏通,整个东方夷人地区的水利工程只花了较小的力量便完成了。

黄海、泰山、豫州、淮河之间的地带的徐州东起大海,南至淮河北岸,北到泰山。这是一片土地较粘的红土。禹首先治理大野泽,向东治理泗水、沂蒙水、羽山;向南治理淮水;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使其向东和泗水、沂水会合,东流入大海。

以大海为墙、淮河为障与荆州为邻的地域是扬州。经过整修以后,彭蠡泽已经成了能汇聚很多河水的大湖泊。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长江下游的几条江水可以顺利地导入大海,太湖的治理获得了成功。

从荆山开始,到衡山南面是荆州。荆州邻扬州,抵南漳、接梁州、极五岭,地域狭长。这里是一片低洼潮湿的土地。禹自彭蠡泽西行治理洞庭湖及其支流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使之汇入洞庭湖。在长江北则先导荆山,流通沮水和漳水;在钟祥和荆门之间疏通沱水、潜水、汉水;治理云梦泽,疏通澴水、滠水、举水、巴水、浠水。

荆山以北到黄河南岸的豫州又名中州,南有荆山,北有黄河。经过治理以后,伊水、洛水、瀍水、涧水四水相通,注入黄河,荥泽成了一个能够汇聚许多水流的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堤防。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的梁州是一片黑色的腐植质石灰性冲积土。岷山和潘冢山一带经过治理之后,已经能够种植庄稼了。汉水和长江的许多支流也已通畅。峨眉山、蒙山一带的道路修通了。大渡河畔彝族聚居区的治水工程也取得了成功。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的雍州的弱水经过治理已经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河。修整以后的漆水流入沮水,沮水与渭河修通了,经过治理以后的沣水也流入了渭河。荆山、岐山的道路已经修通,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广大区域,也得到了良好治理,那些由水土侵蚀而形成的低洼积水地带,都通过导水工程得到疏通。山水自然而然地流入已经疏浚好的蓄水湖泽。天水、三危山一带适于人居,被流放到这里的三苗得以安顿,也就顺从了。

禹懂得,山高水长,欲使洪水东流入海,则必须首先疏通水系;欲疏通水系,则又必须根据山脉走势与泻洪的缓急,或凿或破,随山浚川,开劈道路。

在雍州,通过规划治理,水陆通道连成一片,在冀州,从壶口山到永济雷首山的道路开通以后,可以直达太岳山。三门山与析城山连接起来,可以直达王屋山。太行山——恒山——碣石山一线的水陆枢纽畅通以后,可使河水直入渤海。

通过开劈道路,潘冢山与南荆山连接起来,内方山与大别山之间的道路也贯通了。从岷山的南面,可达衡山,越过了长江中游的支流,可以过洞庭到达庐山。

由于江河贯通,百川都可入海了。

黄河疏通以后,黄河水从积石山开始,跨越偌多高山,流经华山北面后东拐,到三门峡,到洛水入河口,北转后流至大陆泽。下游到兖州境内分为九大支流,九大支流的尾部又合为一体,最后流进渤海。

长江疏通以后,长江水从岷山开始向东南,与沱江相接。继续东流,与澧水相接,澧水流进洞庭湖。江水出了洞庭,到达东陵,然后北斜东流,与彭蠡湖等多处湖泊汇聚,一直通至大海。

除疏通了黄河与长江,禹对汉水、济水、淮河、渭水洛水等都进行了治理。汉水可以顺利进入长江;济水可以顺利进入黄河;淮河可以会合泗水、沂水,东流进海;渭水向东,可以与沣水相会,再向东与泾水相会,再向东流,与洛河相会,后汇入黄河;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方向与涧水、瀍水相会,再向东流,与伊水相会之后,再向东北流,汇入黄河。

舜帝想,禹平定了水患,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随山浚川,开山劈路,贯通江河,重定九州,这大抵是禹功之一了。

那么,禹的功绩之二又是什么呢?舜帝继续想着。

黄帝置井田,就有了“贡”,进贡实则是纳税。据史载:“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享,也就是享礼,也就是四面八方向黄帝缴纳的贡献。倘使诸侯或部落长不按时纳贡,黄帝就会对他们征讨,然而到了帝尧,千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泛滥,阡陌井田一片滔滔,陶唐古国望洋兴叹,上至君王诸侯下到黎民百姓人人一筹莫展,哪里还拿得出东西纳贡?

舜帝班师回到平阳,已经是第二年的晚春,时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暖期的中原早已经是花红柳绿。

治理黄河的最后一道工程已经在去年早冬完成,龙门一开,因其壶口、龙门狭窄而被阻遏形成的泥石流消失了,黄河之水就畅通无阻了。龙门通水的庆典活动也早已经准备就绪,只等舜帝南征归来择日举行。

舜帝一回到平阳,禹就全面而细致地向舜帝报告了全国的治水情况,又跟益、夷一起,报告了龙门庆典的准备情况。

为君之道,奖罚分明十分重要。是得好好总结和表彰一下禹的功绩了。

禹的功绩究竟在哪里呢?舜帝深深地思考着。

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算起来禹是黄帝的玄孙。

禹受命于危难之中,与益、弃一起到任之后,命令诸侯百官发动民众,分治九州土地。

禹治理黄河的考查是从帝都所在地冀州开始的。但是治理却不是自上而下,而是以壶口龙门为界,下游自下而上,从兖州碣石九河开始,而后才治理冀州泛滥的恒水、卫水、漳水、太岳山的南面,再到覃怀一带,当覃怀一带的治水工程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后,再治理黄河以北地区,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整修太原一带。壶口龙门的上游治水,则从积石山开始。最后治理壶口、龙门。

兖州处于济水与黄河之间的三角地带。济水源出王屋山,时潜时现,以暗河流过一段,水源重发,再东流,在河南岸形成荥泽。济水东行,一直流入菏泽,与沮水会合后入雷夏泽,再向东北和汶水会河北流,再转向东流入大海。禹从王屋山开始疏导济水。

大海到泰山之间的青州是一片地势较高的灰白色腐植质酸性土壤,是盐卤之地,是东方夷人居住的沿海地区。潍水与淄水的故道都已疏通,整个东方夷人地区的水利工程只花了较小的力量便完成了。

黄海、泰山、豫州、淮河之间的地带的徐州东起大海,南至淮河北岸,北到泰山。这是一片土地较粘的红土。禹首先治理大野泽,向东治理泗水、沂蒙水、羽山;向南治理淮水;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河,使其向东和泗水、沂水会合,东流入大海。

以大海为墙、淮河为障与荆州为邻的地域是扬州。经过整修以后,彭蠡泽已经成了能汇聚很多河水的大湖泊。松江、钱塘江、浦阳江等长江下游的几条江水可以顺利地导入大海,太湖的治理获得了成功。

从荆山开始,到衡山南面是荆州。荆州邻扬州,抵南漳、接梁州、极五岭,地域狭长。这里是一片低洼潮湿的土地。禹自彭蠡泽西行治理洞庭湖及其支流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使之汇入洞庭湖。在长江北则先导荆山,流通沮水和漳水;在钟祥和荆门之间疏通沱水、潜水、汉水;治理云梦泽,疏通澴水、滠水、举水、巴水、浠水。

荆山以北到黄河南岸的豫州又名中州,南有荆山,北有黄河。经过治理以后,伊水、洛水、瀍水、涧水四水相通,注入黄河,荥泽成了一个能够汇聚许多水流的湖泊,还疏浚了荷泽,修筑了明都泽堤防。

华山南麓到黑水之间的梁州是一片黑色的腐植质石灰性冲积土。岷山和潘冢山一带经过治理之后,已经能够种植庄稼了。汉水和长江的许多支流也已通畅。峨眉山、蒙山一带的道路修通了。大渡河畔彝族聚居区的治水工程也取得了成功。

黑水与黄河西岸之间的雍州的弱水经过治理已经向西流去,泾水汇入了渭河。修整以后的漆水流入沮水,沮水与渭河修通了,经过治理以后的沣水也流入了渭河。荆山、岐山的道路已经修通,终南山惇物山,一直到鸟鼠山的广大区域,也得到了良好治理,那些由水土侵蚀而形成的低洼积水地带,都通过导水工程得到疏通。山水自然而然地流入已经疏浚好的蓄水湖泽。天水、三危山一带适于人居,被流放到这里的三苗得以安顿,也就顺从了。

禹懂得,山高水长,欲使洪水东流入海,则必须首先疏通水系;欲疏通水系,则又必须根据山脉走势与泻洪的缓急,或凿或破,随山浚川,开劈道路。

在雍州,通过规划治理,水陆通道连成一片,在冀州,从壶口山到永济雷首山的道路开通以后,可以直达太岳山。三门山与析城山连接起来,可以直达王屋山。太行山——恒山——碣石山一线的水陆枢纽畅通以后,可使河水直入渤海。

通过开劈道路,潘冢山与南荆山连接起来,内方山与大别山之间的道路也贯通了。从岷山的南面,可达衡山,越过了长江中游的支流,可以过洞庭到达庐山。

由于江河贯通,百川都可入海了。

黄河疏通以后,黄河水从积石山开始,跨越偌多高山,流经华山北面后东拐,到三门峡,到洛水入河口,北转后流至大陆泽。下游到兖州境内分为九大支流,九大支流的尾部又合为一体,最后流进渤海。

长江疏通以后,长江水从岷山开始向东南,与沱江相接。继续东流,与澧水相接,澧水流进洞庭湖。江水出了洞庭,到达东陵,然后北斜东流,与彭蠡湖等多处湖泊汇聚,一直通至大海。

除疏通了黄河与长江,禹对汉水、济水、淮河、渭水洛水等都进行了治理。汉水可以顺利进入长江;济水可以顺利进入黄河;淮河可以会合泗水、沂水,东流进海;渭水向东,可以与沣水相会,再向东与泾水相会,再向东流,与洛河相会,后汇入黄河;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方向与涧水、瀍水相会,再向东流,与伊水相会之后,再向东北流,汇入黄河。

舜帝想,禹平定了水患,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随山浚川,开山劈路,贯通江河,重定九州,这大抵是禹功之一了。

那么,禹的功绩之二又是什么呢?舜帝继续想着。

黄帝置井田,就有了“贡”,进贡实则是纳税。据史载:“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享,也就是享礼,也就是四面八方向黄帝缴纳的贡献。倘使诸侯或部落长不按时纳贡,黄帝就会对他们征讨,然而到了帝尧,千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泛滥,阡陌井田一片滔滔,陶唐古国望洋兴叹,上至君王诸侯下到黎民百姓人人一筹莫展,哪里还拿得出东西纳贡?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