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节 静功篇(一)
静功是指在练功时肢体不运动的各种练功方法。
主要的作用是炼“内”,即对机体的内部进行锻炼。
历代养生家对“静”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练功方法。
虽然如此,他们对“静”在练功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却基本上是一致的。
人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它的生命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和变化着,并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和协调。
如果阴阳不调,气血不畅,经络不通,则势必引起机体活动异常,百病丛生,以致夭折。实践证明,气功以各种练功手段,尤其是静功,做到入静,通过“意”和“气”的锻炼,就能使阴阳得以平衡,气血得以调和,经络得以疏通,真气得以充沛。
人的机体的各个方面得以协调和平衡,对疾病的防御能力自然日益增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之功效。
意静对人体大脑的保护作用尤为重要。
近年来,心理与生理的关系,即心身医学,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不同的心理状态能够明显地改变大脑的生理机能活动。
如果情绪的应激性引起交感神经过亢,久之则病;如果松弛反应,则能纠正其异常状态,调整其不平衡,从而保护大脑,维持大脑功能的最佳状态。
道教养生家对此非常重视,把它称为延年益寿的第一关键。气功的“意守入静”与“意念诱导”,能加强和改善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转化能力和稳定性,促使紊乱的皮质功能得到调整,从而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
所以,普遍认为静功是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机能的最好手段。
日本长期从事脑机能研究的川烟爱义博士认为,静功与瑜伽都是一种意识控制法,他称之为“超觉静思”。
他说:“自古以来,超觉静思具有的重大作用,是杰出人物的精神支柱。
他们端正姿势,调整呼吸,闭目养神,内视自己,控制感觉,把意识集中于一点,进入万念皆空的境界。
这就是超觉静思。
”还说“超觉静思与人类的文明同生共存,它是解答人们如何生存的钥匙,是人类控制自己最强大的武器。
如果狭隘地把它仅仅看做是一种宗教行为,那似乎就太可惜了。
集中精力本来是近乎不可能的事,但是,超觉静思这个最理想的精神控制法却使我们具有这种能力,从而能够最有效地使用大脑。”
正因为气功对人的大脑有这样神奇的作用,所以也才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它的重视。
他们不仅把气功应用于医疗保健,还广泛地把它应用到开发人的智力方面去,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早在60年代,苏联就宣称他们获得了新的教学方法。
还说这个方法可以使他们的学生在一个月以内学会一门外语。
最多的每天能认500个外语单词。70年代,美国让一所大学的学生应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西班牙语,速度提高了7倍。
这里所谈的苏联和美国所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即他们都是采用了中国的气功和印度的瑜伽术,并结合现代心理学或配合特定节奏的音乐等方法,来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
其根本原理也很简单,就是通过气功的人静、放松和意守,锻炼人的大脑功能。
综观古今中外,凡长寿者一般总能经常保持平和宁静的心境、乐观豁达的情绪。
静是养身处世之宝。有些所谓练功得道之人,他们都可以做到心清意静,从而可以感觉到一般人所感觉不到的东西,考虑到一般人所考虑不到的情况,也可能,由于深层的意静,发挥了人的潜在本能,诱发出异于常人的特异功能。
由于人们对此不理解,就把这些得道之人奉为神仙。
道教之祖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根结底是一个“静”字,清静才能识根源;佛教之祖释伽牟尼主张“应生清净心”,“信心清净”就生“实相”。
这就是说只有心静才能感觉到真实的东西。
一个“静”字,有着巨大的力量,无穷的作用,尤其是对人体生命更是息息相关。
故研习养生之道,务必先要弄明白“静”的道理。
这里所说的“静”是指精神状态的安静。
这种静与自然睡眠和一般休息的静不同,它是在觉醒的状态下的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也即是主动的内抑制状态。
它通过一定的练功姿势、呼吸、意守等手段,达到“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对人体大脑的机能来说,这是一种特殊的锻炼。
动与静是相对的,宇宙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绝对的静是不存在的。
要促进和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经络气血通畅,就必须使其内气更好地动起来,但这种动必须在静的状态配合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所以,静(内静)是练功的前提。
不能实现最好的静,就不能完成最好的动。静功则是通过肢体的外静达到内动,这就是“外静内动,静中有动”。
我所习的静功主要有四种:
1.腹式呼吸静坐法
2.逆式呼吸静坐法
3.卧功
4.站桩功
以下将逐一介绍各种静功功法的姿势、呼吸、意念的控制以及一些有关问题和注意事项。
第一节基本功法
腹式呼吸静坐法
静坐功是最基本的功法。
无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讲究打坐,并以此作为练功的重要课目,可见其在气功中作用之不一般。
坐前准备:
选择安静的场所,务要少有人声及其他嘈杂声响为宜。
每天两次,早上黎明前和晚上寂静之后才开始静坐。
早上先将窗户打开,让室内空气流通。冬天也可将窗户关上,同时注意保暖,以防受凉。
静坐可以坐在凳子上,也可以坐在床上,但无论哪一种坐法,都必须以座位平坦、坐得舒服自然为好。
宽松衣带,去掉束缚,使肌肉不拘束,气机不阻滞。
静坐姿势:
1.坐凳。
面向南方,端坐在凳子上,两脚平放在地,右脚向右平移3拳约35公分,小腿与大腿的膝关节成90度直角,双手手心向下成阴掌,自然放在双膝上,肘关节下垂,也是90度直角
2.坐床。
仍面向南方,将左脚垫在右腿股下,左脚踵托生会阴穴,右脚放在左腿上,这叫做单盘腿坐。
再把左脚从下扳上搁在右腿上,这叫双盘腿坐。无论单盘腿或双盘腿坐都可以。
左手背平放在右手心上,两手重叠,手心向上,横置丹田处。
如是女性,则相反,右手背放在左手心上,双手重叠,手心向上,横置丹田处。
也可以右手成三清太极手,食指掐在拇指尖上,竖掌,掌根垂直左手劳宫穴,左手横放在丹田上。
3.调息。
坐好后不要呼气,也不要吸气,突然吐出一口气,尽量吐尽体内浊气,然后口鼻同时一吸一呼3次,咽下,以补丹田呼出之气。
同时,合齿,吻唇,舌尖轻舔上腭,闭目,留一线缝。
身体宜平直,脊柱要正,含胸拔背,胸部可微前倾,使心窝下降,自然平稳地端正而坐。
坐时垂肩、坠肘、全身放松,背不要靠在座垫或其它东西上,头上悬,正直。
呼气时稍快一些,吸气时略慢,但呼气时须呼尽,吸气时须吸尽。
吸气时小腹随气慢慢鼓凸,然后呼气时又将鼓凸的小腹随着气的呼出收缩。
就这样,在一呼一吸的同时将小腹部一鼓一收,不断反复。呼吸要努力做到匀、深、细、长。
4.意守。
当呼吸调顺之后,两眼微闭,从眼的线缝中内视鼻尖,默想到从人中经承浆、天突、华盖、紫宫、體中、中院、气海、关元诸穴到达中极。
然后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关元与中极部(位),排除一切杂念入静,眼光内视小腹,系心脐下,呼吸匀、深、细长。
这样练一段时间,大约二星期后,自然会感觉到有一股气流进入小腹,丹田发热,谓之“气贯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