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昭阳公主
昭阳公主府位于长安城安平坊,此坊紧挨皇城,居住者多为皇亲勋贵,在京任职的朝廷官员亦有部分居于此。
按大夏制,年满十六岁的公主,无论是否出阁,皆赐府邸,不能居于皇城,惟有昭阳公主例外。
建武十年,昭阳公主正好十六岁,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按制应赐府外居,太祖赐离皇城最近的府邸予公主,并亲题书“昭阳公主府”让内监督造匾额,然后以皇后无人陪伴为由,继续让其居于长秋宫中。
此后数年,御史大夫多次联合宗正、太常卿、鸿胪卿等重臣上书言公主事不合朝廷制度,皆被束之高阁。
对于昭阳公主婚配一事,只要是公主属意之人,无论是达官显贵、富商大贾亦或寒门百姓,太祖从未干涉,他只看其人品是否值得托付。
公主自小习武修文,因此性情洒脱率性却又眼光高远,所以一般人难入其眼。眼见二十岁仍待字闺中,皇后屡次劝太祖为公主赐婚,太祖皆一笑置之。
建武十五年春,时有江陵人方知言入京访友,他听闻公主之事,于是言‘此乃吾之良配’,被传为笑谈。
此事渐渐传入公主耳中,她便与侍女乔装出宫,与方知言相处三天,三天后回宫告诉太祖,太祖遂派羽林卫士百人将方知言迎入宫中亲自察查,方知言泰然应对。太祖有意赐其爵位食邑,方知言以无功不受禄婉拒太祖好意,并言明他一生不入朝为官。
同日,太祖下诏赐婚。
公主大婚当日,太祖派羽林卫士三千人护送公主出阁,自己不但入昭阳公主府为他们主婚,还特赐他们随时入宫之权,赏赐之丰厚更是前所未有。
婚后,公主与方知言琴瑟和合。
只是天公不作美,睿帝宁康二年,方知言病逝。自此后,昭阳公主深居简出。除了太祖皇帝与文圣皇后忌日昭阳公主会去陵墓祭拜之外,她既不接见外人亦不出公主府。
“太祖母,秋儿给你请安了。”方映秋跪在昭阳公主面前,重重的叩了三个头。
“秋儿,来太祖母这里。”昭阳公主向方映秋招了招手。
“太祖母看看,”昭阳公主慈爱地抚摸着方映秋的头,“秋儿有心事。”
“太祖母,秋儿……”方映秋鼻子酸酸的。
无论他多么地任性妄为,昭阳公主总是给予他最多的疼爱,最大的包容。
当年让方映秋一夕成名的太学事件,若他不是昭阳公主的曾孙,纵然明帝宽容大度不降罪,太学不除名,他恐怕在太学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而昭阳公主知道他的事之后,只是连说了三个‘好’字,并严令方家不许追究。
面对如此慈爱又已是鲐背之年的长者,方映秋实在无法开口说出远游之意。于是他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倚着昭阳公主,笑着说:“秋儿只想您看着我大婚,然后生很多小孩围着您,让您教他们习武读书。”
“秋儿又寻太祖母开心了。”昭阳公主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乐呵呵地望着方映秋,继而长叹了一口气,一双深陷眼窝的双眸里是历经沧桑的平静柔和,“自你太祖父病重以后,我再也没有去为父王和母妃扫过墓,后面是你祖父、父亲代太祖母而去,如今你祖父故去,父亲也老了,原本这件事是要你去做的。”
“太祖母,这是秋儿的责任,即使没有太祖母吩咐,秋儿也定会去做。”方映秋看着满脸皱纹、一头白发、身体佝偻却又精神矍铄的昭阳公主,神情郑重。
“太祖母知道秋儿一向孝顺,只是这不该是你的责任了。”昭阳公主慈爱地看着方映秋,“方家背负的东西已经太多了,你太祖父才华横溢、风姿绰约又有抱负,若不是因为我,他本该名满天下、出将入相;你的祖父、父亲都是因为我才甘愿做一个富家翁,一生碌碌无为。孩子,你虽未见过你太祖父,可你祖父和父亲如何你再清楚不过,他们那一个不是满腹才华,待人处事和京城那些达官显贵们也不遑多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孩子,你的武艺、兵法韬略、琴棋书画皆是你祖父和父亲所授,他们所学皆出自你太祖父,反倒是我没有怎么教过他们,由此可见你太祖父是何等惊才绝艳。”
“太祖母,秋儿知道。秋儿做这件事不仅仅因为责任,而是那里有我最崇敬的一代英王,是他打出了赫赫军威,让四夷数十年不敢小觑我大夏。”方映秋神情激动。
“我知秋儿崇拜父王,只是我已让存义代我上疏皇帝,以后方家出仕也好,归乡也罢,任其自择,不可勉强,皇帝已经同意了。秋儿,方家自此后何去何从,便不再有束缚,数十年的枷锁是时候卸下了。”
当年方知言与昭阳公主的婚事虽然隆极一时,但那是太祖皇帝对昭阳公主的百般恩宠,太祖百年之后,谁又能保证继位者不会忌惮昭阳公主的势力。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方知言才会拒绝爵位食邑,才会不愿入朝为官,不愿子孙入仕。
只是如今已时过境迁,数十年的深居简出,昭阳公主除了显赫的身份,已没有什么是值得忌惮的了。武烈太子的旧属早已驾鹤西去,他们的后代也多是没有实权的勋贵侯爷,况且大多早已没有往来,谁又还真的会一直记着名存实亡的旧属关系。
“我百年之后,该怎么做无需多言,存义会办好。”昭阳公主淡然道。
“太祖母,您身体康健,这些事再过些年说也不迟。”方映秋更咽道。
“好孩子,不要担心太祖母。你既已有朝职在身,便放手去做你想做的,让那些人看看我昭阳的后人岂会是泛泛之辈。”昭阳公主胸有千壑、气吞长河。
“秋儿定不会让太祖母失望!”方映秋跪在昭阳公主面前,郑重地磕了三个头。
“起风了,秋儿陪太祖母回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