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云觉老汉一家(4)

第十五章 云觉老汉一家(4)

[笔下文学Www.bxwx.net]

虎叔的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叫雪莲,跟我恰好同岁。小的是个男孩,叫雪峰,比我妹妹小一岁。他们姐弟俩当然也在玉丘小学上了学,我们一同上学,放学也一同回家。他们姐弟俩不用说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不管是在院子里,还是在学校里,也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他们那一口普通话令人羡慕又好奇,想学都学不了。他们姐弟俩还有一点跟家乡的孩子不同的是,在学校里哪怕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两个也是各自背着自己的书包,好象是怕书包被人偷了,或者是怕别人到他们的书包里拿东西似的。我们却是背了个书包上学,在学校里书包放在课桌里是不管的,直到放学的时候才会再一次背起书包。当然,他们的书包跟大家的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书包一律是母亲或者奶奶用旧布料拼起来做成的,他们两个肩上背的可是草绿色军用挎包。我们背书包是背带挎在左边肩膀上包包吊在右边屁股上或者刚好相反,叫做是双肩背包。他们两个呢,弟弟的挎包挂在脖子上,挎包挎在胸前。姐姐是书包带挎在左肩上,包包也在左边腰下面,左手护着书包带,叫做是单肩背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姐弟俩在学校里课间休息时书包也挎在身上的习惯放弃了,弟弟也由前胸挎包改成了我们的双肩背包法,跟我们彻底同流合污了。只一年把以后,他们的口音也家乡化了,不再说普通话,我们渐渐成了过得来的朋友。只有姐姐单肩背书包的习惯始终没变,一直是那么一个小淑女姿态。

院子后头从前那棵老樟树下的那两间茅屋下的气氛彻底地变了,人们常常到那里去走走,跟云爷家的人说说话。秀奶奶就象是变了一个人,老两口过了几十年,家里忽然平添了好几口人,儿子媳妇喊娘,孙子孙女跟前奶奶奶奶的,她感觉就象是转了世一样,她就认为是自己前世积德,才修得了晚年儿孙满堂的风光。

云爷呢,好象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照样下地干活,照样到院子前头人多的地方来天南海北地聊,有人说云爷的脸上多了一点光泽,老人家心里乐着,还不返老还童一点?云爷出来的时候手里仍旧是甩着一把拂尘的,甚至在冬春天里也可以看见他手里拂弄着他的拂尘呢!

虎叔一家子回来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完成了云爷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完成的事业——改建新房。云爷老两口原来是两间茅屋住房,两间房子构成一个一把角尺形状,向院子后头那个方向靠近以前那棵老樟树边的一间房子下面搭了一间矮得不能再矮的小灶屋,如果也算得上一间的话,当是三间房子的家产了。角尺型的屋子前到路边一小块空处,历来是云爷家的一个长方形阳沟,从祖辈到云爷以前的几十年,都是家里倒垃圾污水和沤肥的池坑。除了垃圾污水,为沤出更多的肥料来,云爷是常常要从外面刨了草皮倒进阳沟里的,沤出来的肥料都用在了自家的菜地里去了。后来从大搞积肥以增产增收那时开始,家家户户门前的阳沟以及一些阴沟都归了队里,队里统一安排劳力刨草皮沤肥了,云爷对门前那口全队里面积最大的阳沟才放弃了经营。两间屋子加一间小灶屋,对云爷老两口来说是完全够了的,云爷就从来没想到过要改建什么。集体搞积肥动员乡亲们拆旧房建新房以将旧房的老土砖头碎了用做肥料的那个时候,很多人家的旧土砖房都拆了,集体帮着建了新土砖房。但是云爷还舍不得拆了祖宗的茅屋,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父亲没有搞强制命令那一套,云爷家的两间茅屋才作为院子里为数不多的古老茅屋保持了原貌。家中一下子平添了四口人丁以后,空间问题突然成了大问题。虎叔四个人挤在一间小茅屋里实在是打不过转身来,老两口主动提出带孙子孙女挤一间算了,但两个小家伙却不乐意,还是跟父母亲挤在一个小空间。小灶屋里也是够呛得很,在那样一个窄小低矮的空间里弄出一餐饭菜来,人都被折磨得差不多了,屋子里的烟尘跑不尽,人象是被熏黄鼠狼一样地熏得咳个不住。吃饭的时候呢,不要说能摆一张桌子,六个人连站着吃饭都是站不下的,逼得他们至少要有两个人端着饭碗到外面去吃。老两口当然总是主动端了饭碗就往外面走的,虎叔觉得也是过意不去,有时就扯了一张桌子摆到门外开餐,但阳沟里的浊气却让人倒胃口,看看就也不是个法子,总不能一家祖孙三代吃饭就摆到路边去呀!

虎叔决意建新房,云爷老两口当然一百个愿意。不久工程就上马了,旧茅屋前的阳沟给填平了,在祖上的屋基地上就建起了一栋四墙三间的大土砖房,外接了一间比原来的住房还大的灶房。正房三大间,中间是堂屋,堂屋两边各一间又砌上间墙成两间,就成了厢房四间。建房的时候乡亲们不用说是争先恐后来帮忙,比当年集体拆旧建新的时候还要热闹,新房也当然建成了队里第一风光的房子。

日子过得应该是越来越称心了,但是人们却发现秀奶奶的嘴里却渐渐地有了点抱怨,逢人便拉着说上个老半天的,不是说城里来的媳妇这里那里没法弄个明白,就是说孙子太调皮捣蛋,有时甚至还诉说儿子说话的口气都让人听了不好受。见她这样,别人在背后里说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说是院子里这么多的老头老婆子,哪个能比得了你们两个迟暮之年的福气?

说秀奶奶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倒是过于无情了点,事实说明老人家只能算是个没有福气的人,因为她在虎叔一家子回乡后的第二年秋天就去世了。乡亲们为她一百个的惋惜和遗憾,说秀奶奶几十年熬过来了,好不容易等到军官儿子衣锦还乡,合该安度晚年了,却是富短命不长,撇下几多的好光景不享,竟自驾鹤归西去!事实上,秀奶奶也不是短寿老人了,她死的时候是七十只差一岁,要是别的老人家在这个寿年上仙逝的话,都说算是高寿了,也许放在她身上就有了另外的标准,她是应该再多享几年福的!人们好象到这个时候,才忽然注意到了云爷他老人家的寿相,说他长耳垂肩,鹤发童颜,一脸佛相,必是长寿中人无疑,活个九十多甚至百把岁是没问题的。又说古往今来,老两口当中真正有福气的往往只有一个,白头谐老只是一句空话,兰桂腾芳也就是儿女对父母的一句美好祝词罢了。

[笔下文学Www.bxwx.net]

虎叔的两个孩子,大的是个女儿,叫雪莲,跟我恰好同岁。小的是个男孩,叫雪峰,比我妹妹小一岁。他们姐弟俩当然也在玉丘小学上了学,我们一同上学,放学也一同回家。他们姐弟俩不用说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不管是在院子里,还是在学校里,也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小朋友。他们那一口普通话令人羡慕又好奇,想学都学不了。他们姐弟俩还有一点跟家乡的孩子不同的是,在学校里哪怕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两个也是各自背着自己的书包,好象是怕书包被人偷了,或者是怕别人到他们的书包里拿东西似的。我们却是背了个书包上学,在学校里书包放在课桌里是不管的,直到放学的时候才会再一次背起书包。当然,他们的书包跟大家的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书包一律是母亲或者奶奶用旧布料拼起来做成的,他们两个肩上背的可是草绿色军用挎包。我们背书包是背带挎在左边肩膀上包包吊在右边屁股上或者刚好相反,叫做是双肩背包。他们两个呢,弟弟的挎包挂在脖子上,挎包挎在胸前。姐姐是书包带挎在左肩上,包包也在左边腰下面,左手护着书包带,叫做是单肩背包。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姐弟俩在学校里课间休息时书包也挎在身上的习惯放弃了,弟弟也由前胸挎包改成了我们的双肩背包法,跟我们彻底同流合污了。只一年把以后,他们的口音也家乡化了,不再说普通话,我们渐渐成了过得来的朋友。只有姐姐单肩背书包的习惯始终没变,一直是那么一个小淑女姿态。

院子后头从前那棵老樟树下的那两间茅屋下的气氛彻底地变了,人们常常到那里去走走,跟云爷家的人说说话。秀奶奶就象是变了一个人,老两口过了几十年,家里忽然平添了好几口人,儿子媳妇喊娘,孙子孙女跟前奶奶奶奶的,她感觉就象是转了世一样,她就认为是自己前世积德,才修得了晚年儿孙满堂的风光。

云爷呢,好象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照样下地干活,照样到院子前头人多的地方来天南海北地聊,有人说云爷的脸上多了一点光泽,老人家心里乐着,还不返老还童一点?云爷出来的时候手里仍旧是甩着一把拂尘的,甚至在冬春天里也可以看见他手里拂弄着他的拂尘呢!

虎叔一家子回来不到半年的时候,就完成了云爷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完成的事业——改建新房。云爷老两口原来是两间茅屋住房,两间房子构成一个一把角尺形状,向院子后头那个方向靠近以前那棵老樟树边的一间房子下面搭了一间矮得不能再矮的小灶屋,如果也算得上一间的话,当是三间房子的家产了。角尺型的屋子前到路边一小块空处,历来是云爷家的一个长方形阳沟,从祖辈到云爷以前的几十年,都是家里倒垃圾污水和沤肥的池坑。除了垃圾污水,为沤出更多的肥料来,云爷是常常要从外面刨了草皮倒进阳沟里的,沤出来的肥料都用在了自家的菜地里去了。后来从大搞积肥以增产增收那时开始,家家户户门前的阳沟以及一些阴沟都归了队里,队里统一安排劳力刨草皮沤肥了,云爷对门前那口全队里面积最大的阳沟才放弃了经营。两间屋子加一间小灶屋,对云爷老两口来说是完全够了的,云爷就从来没想到过要改建什么。集体搞积肥动员乡亲们拆旧房建新房以将旧房的老土砖头碎了用做肥料的那个时候,很多人家的旧土砖房都拆了,集体帮着建了新土砖房。但是云爷还舍不得拆了祖宗的茅屋,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父亲没有搞强制命令那一套,云爷家的两间茅屋才作为院子里为数不多的古老茅屋保持了原貌。家中一下子平添了四口人丁以后,空间问题突然成了大问题。虎叔四个人挤在一间小茅屋里实在是打不过转身来,老两口主动提出带孙子孙女挤一间算了,但两个小家伙却不乐意,还是跟父母亲挤在一个小空间。小灶屋里也是够呛得很,在那样一个窄小低矮的空间里弄出一餐饭菜来,人都被折磨得差不多了,屋子里的烟尘跑不尽,人象是被熏黄鼠狼一样地熏得咳个不住。吃饭的时候呢,不要说能摆一张桌子,六个人连站着吃饭都是站不下的,逼得他们至少要有两个人端着饭碗到外面去吃。老两口当然总是主动端了饭碗就往外面走的,虎叔觉得也是过意不去,有时就扯了一张桌子摆到门外开餐,但阳沟里的浊气却让人倒胃口,看看就也不是个法子,总不能一家祖孙三代吃饭就摆到路边去呀!

虎叔决意建新房,云爷老两口当然一百个愿意。不久工程就上马了,旧茅屋前的阳沟给填平了,在祖上的屋基地上就建起了一栋四墙三间的大土砖房,外接了一间比原来的住房还大的灶房。正房三大间,中间是堂屋,堂屋两边各一间又砌上间墙成两间,就成了厢房四间。建房的时候乡亲们不用说是争先恐后来帮忙,比当年集体拆旧建新的时候还要热闹,新房也当然建成了队里第一风光的房子。

日子过得应该是越来越称心了,但是人们却发现秀奶奶的嘴里却渐渐地有了点抱怨,逢人便拉着说上个老半天的,不是说城里来的媳妇这里那里没法弄个明白,就是说孙子太调皮捣蛋,有时甚至还诉说儿子说话的口气都让人听了不好受。见她这样,别人在背后里说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说是院子里这么多的老头老婆子,哪个能比得了你们两个迟暮之年的福气?

说秀奶奶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倒是过于无情了点,事实说明老人家只能算是个没有福气的人,因为她在虎叔一家子回乡后的第二年秋天就去世了。乡亲们为她一百个的惋惜和遗憾,说秀奶奶几十年熬过来了,好不容易等到军官儿子衣锦还乡,合该安度晚年了,却是富短命不长,撇下几多的好光景不享,竟自驾鹤归西去!事实上,秀奶奶也不是短寿老人了,她死的时候是七十只差一岁,要是别的老人家在这个寿年上仙逝的话,都说算是高寿了,也许放在她身上就有了另外的标准,她是应该再多享几年福的!人们好象到这个时候,才忽然注意到了云爷他老人家的寿相,说他长耳垂肩,鹤发童颜,一脸佛相,必是长寿中人无疑,活个九十多甚至百把岁是没问题的。又说古往今来,老两口当中真正有福气的往往只有一个,白头谐老只是一句空话,兰桂腾芳也就是儿女对父母的一句美好祝词罢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支部书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书记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章 云觉老汉一家(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