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庭院深沉草木惊(1)

第17章 庭院深沉草木惊(1)

李绩深更半夜睡不着觉,睁着眼睛想事情。令他疑惑的是,王衡为何极力地撺掇让他的两个妾室参与平叛。

第二日,高宗与武后在太极宫饮茶。高宗问:“媚娘,亲蚕礼的事宜准备得如何?”

武后回答:“皇上不必挂心,具已安排妥当。还准备让长安的百姓大摆筵席三日,以昭示皇上对百姓的仁爱之德。”

高宗点头:“赐酺最善。我朝自开国以来,历经贞观之治,到如今,已经国运昌隆,四海归心,除了民酺三日而外,亦可赏赐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绢帛。”

武后说:“皇上所言极是。”

高宗说:“只是,现在有阿史那思摩那个小人在北方作乱,让朕烦心。皇后,你说,另外一员副将,该派谁去?”

武后说:“皇上,长孙无忌想派的人,除了李姓之人,还有谁压得住?”

高宗不解,便问:“皇后,你是什么意思?”

武后说:“皇上,您还记不记得,当初太子承乾被废,次皇子魏王泰又被罢黜,与您争储最甚之人是谁?”

高宗回答:“自然是吴王恪。”

武后说:“吴王恪本来非先皇太后所生,没有资格与您相争。可是,他仗着其母燕德妃备受恩宠,便不把皇上您放在眼里。”

高宗说:“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

武后说:“皇上宽厚仁爱,自然不知人心险恶。臣妾前些日子与皇上说的,安插在长孙无忌门下的眼线鸿涛禀告,吴王恪近日与长孙无忌过从甚密。”

高宗说:“哦?竟有这样的事?”

武后说:“皇上,当初长孙无忌与众大臣拥戴您为太子,是看中您宅心仁厚,绝非残暴之人。而今皇上已经非昔日可比,不会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所以,他无论对您,还是对您身边的人,都多了几分怨懑之心。以前他能拥立您,现在难道就不能暗中策划拥戴他人?人心隔肚皮。皇上您为了社稷安危,实在是不得不防啊。”

高宗说:“可是……皇后这番话,与行军副官的事,又有何干系?莫非,你是说,该派遣吴王恪当这个行军副总管?”

武后说:“皇上真是聪明绝顶。这样做,一来吴王恪在地位上可以将长孙无忌的门徒孙彦高完全压制下去,让长孙无忌无话可说。二来,也可以让他二人少些接触,免得暗中生事。长孙无忌若知趣,亦会考虑避嫌,就更没有底气反对了。”

高宗问:“皇后,朕怎么觉得,你说得,好像朕与舅父之间,犹如敌人一般。”

武后回答:“这便是了皇上。哪个为君之人,最大的敌人,不是自己的亲属?皇上忘了,害太子弑父皇的人是杨广,欲将太宗皇帝置于死地的人,是太宗的两个亲哥哥李建成和李元吉。如太宗般英明神武,尚且差一点被亲人暗算,何况皇上您。望皇上引以为鉴,谨防亲眷谋反篡权,才能保全龙脉,令社稷平安通达。”

高宗说:“皇后提醒得有道理。可是以朕对吴王恪的了解,他只会对先皇帝溜须拍马,其余一概不懂。他不会打仗,去了也只能添乱。”

武后回答:“皇上,您说是您的皇位重要,还是平叛重要?臣妾觉得,当然是前者比后者重要。皇位不可一日无主,但平叛之事,迟早会大功告成。太宗皇帝已经灭了东突厥,现在的这些阿史那家族的人,不过是一些残渣余孽,我们想荡平其势力,不在话下。派吴王恪去,即便他真的坏了事,也改变不了我们强于突厥的事实。程咬金便能凭借威望号令三军,王衡便能扳回败局。吴王恪只是一只跳蚤。若他违犯军规,皇上还可以一并治他的罪,岂不顺便除掉了一个心腹之患?”

高宗听武媚娘如是说,虽将信将疑,但她分析得尚有道理,他亦不能不点头称是。

静枫在水云观,已经在为随军征讨做准备。她前夜与王衡商量好,如若与王衡同去平叛,云昭交与大夫人徐氏照料。对徐氏,静枫是信得过的。只不过整个一大家子的重担,又要压在徐姐的肩上。想到这里,静枫对这位心地善良的正室竟心生一丝愧疚。

子虚见静枫屋内的灯亮着,便过来与她聊一会,就又回去了。静枫的脑海里却回荡着子虚问话的声音:“师姐,我看你表面冷着王将军,不愿谅解他,可是实际上处处替他着想,为他打圆场。你分明还是放不下他。”

静枫心中一声轻叹。子虚的话只对了一半。男女之情,占很大一部分。王衡三十五岁,正是男人的大好时令。他相貌堂堂,噙齿戴发,算是一代英才。的确,女子中意的郎君,想来也不过如此。可是,静枫这样倔强的女人,本不能原谅他违背誓言,却仍然勉为其难地维护他,也是因为另外一番缘由。

王衡曾经立于他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自己家中供奉的牌位前,携静枫之手,讲出过一个秘密。他告诉静枫,高宗皇帝手下,名臣良将不在少数。除李绩和程咬金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还有张行成,契苾何力,于致宁,赵孝祖,游楚客,崔季舒,裴泽……等等,不胜枚举。与这些老资格或年长的同僚相比,王衡实在排不上号。可是高宗皇帝却对他另眼相看,破格晋封他为虎牙郎将,辅国大将军。除了他的军事才能之外,也是因为太宗皇帝的缘故。

太宗认为,自己能坐上皇位,亦有天助之力,神助之功。他是十分信奉神明的。他曾经让一个法号叫做玄诚的道士占卜一卦,卜的是唐朝的运势。玄诚六爻卦象的结果显示,太宗统御的大唐命脉,需铸成一柄玄通宝剑,放在命门戍卫之人手中,方可使大唐基业稳固,国运昌盛。太宗问询此人是谁,到何处找寻。玄诚以天干地支之法,推算出此人是尉迟恭敬德手底下的人,姓王名衡。太宗倍感惊讶,连忙宣召尉迟敬德进宫面圣,才知王衡乃是尉迟将军的救命恩人,现于兵部任职,是忠武将军官阶。太宗见王衡品貌非凡,逸群之才,心中暗暗点头称许。又问他行军打仗的兵法,以一百武功高强的大内侍卫试其武艺,更发现王衡竟能穿梭于大内高手的龙门阵之中而毫发无损,愈加为之惊叹。于是破格晋升他为正四品怀化中郎将。

若静枫对子虚透露这一切,子虚说不定会不解,认为静枫何必将自己与丈夫感情上的事,与国家社稷这些女人不太领会的问题混杂在一处。可是静枫却不这么想。事实上,她对王衡的感觉,即是对丈夫的关爱,亦是对他的一种协助甚至保护。她父亲李孝琰从小便教训她要忠君爱国,而李孝琰又是为国而亡,所以,在她内心里,对父亲以身践行的话语十分接受和信服。她索性相信王衡的确是那个天选之人,可以将大唐的命脉以一柄利剑的形式封存于鼓掌之中。

但她又觉匪夷所思,因为即便天将降大任于王衡,也未必真的相信那所谓玄诚道长的占卜。王衡素来不太接受这些类似巫术的东西。他也不知为何玄诚道长会未卜先知地将这名头加到他身上。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不确信无疑,大唐的命脉就封印在那柄玄通宝剑里。那把剑,对他而言更像是一份嘱托,是先帝对他的叮咛和期许,而不是什么九天刃月之神祗。这些,他亦都与静枫交代过。

可以说,王衡对静枫极其信任,任何事情都跟她有话可聊。这一点,静枫亦心知肚明。

伊既投桃,吾便报李。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人也是会变的。最近,静枫觉得王衡对她吐露的心声似乎少了……

第二日早朝因京师大风拔木而罢。高宗皇帝却急急宣吴王恪觐见。吴王恪不知何故,慌忙来见,才知原来高宗想让他去边疆平叛。这吴王恪本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当初与高宗李治争储,亦是受他母亲燕德妃的怂恿。而今他每日在京城饮酒作乐,大有乐不思蜀之意。

但他心中知道,长此以往恐难为继。因为虽然皇帝未免宽宥一些,皇帝身边的一伙人,如李绩,如褚遂良,如王衡,甚而如武后,在吴王恪心目中,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所以,他便有心与长孙无忌结交。一来李绩,王衡这些人,原则性很强,不会与他过从甚密。二来,长孙无忌权倾朝野,老奸巨猾,由于武后的挑唆,与高宗渐生嫌隙。吴王恪觉得长孙无忌正缺少一人可以将高宗一军。他害怕自己的地位因之前与高宗的过节而愈发岌岌可危,便一心做这个牵制之人。所以,才有武后所说鸿涛探查到此二人一向来往密切之事。

如今,他得知高宗要派他出关应敌,心想高宗一定是要对他出手了。

那又该如何?

其实,平日里他身边养着的几个谋士也与他出过主意,既然以往有过节,躲是躲不及的。无事之时,便不找事。若真有事,也不能怕事。只有相机而动,才能化险为夷,保全自身。

他知道不能抗旨,便伏地跪拜,接受高宗的派遣。心中却打定主意,战胜战败,与他关系不大。如果时不可解,高宗亦不是与他一个娘胎生的兄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浪淘沙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浪淘沙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章 庭院深沉草木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