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1饭1蔬,皆为人间至味

第21章 1饭1蔬,皆为人间至味

提及宋朝,你最先会想到什么?

是低吟浅唱的宋词,还是典雅质朴的汴绣,抑或是怪诞理趣的画作?

于我而言,最先涌入脑海的是“东坡肉”、玉糁羹、梅花汤饼、莲房鱼包等一系列宋朝美食。

这些极富深意的美食展现的不仅仅是宋代市井浓浓的烟火味,更彰显了饮食的艺术。钱钟书先生曾言:“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一向是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都数得到宋代。”宋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一座闪亮的路标。作为其文化分支的饮食文化也毫不逊色,它开创了饮食界的无数先例,是继唐之后饮食文化的又一座高峰。

让我们透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起去看看北宋汴京城的十二时辰吧!早市一般从寅时开始,主要卖食物早点。听,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看,一个又一个的小摊整齐地分布街桥两旁,主要售卖的是粥饭和点心,如羊血、粉羹、米粥、糍糕、蒸饼。如果需要煎茶,也是有小摊可以提供的。到了午时,城内的酒楼饭馆又忙活起来了。城内的“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饭食,不置家蔬”。在酒馆里,可以吃荤菜、素菜,也可以喝酒、饮茶。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百姓的下酒菜除荤腥外,还有许多干鲜果品和蜜饯产品,如梨干、胶枣、核桃、龙眼、荔枝、榛子等。酒店之外,汴梁还有饭店、羹店、馄饨店、饼店等,这些店铺有主营的产品,但是如果食客进入一家店铺后点出店家所缺少的菜肴和果品后,店家会立刻派人去买,服务十分周到。《东京梦华录》中:“东去大街……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以窥见,当时的百姓是喜欢饮茶的。到了亥时,华灯照耀下的夜市才刚刚开始,在夜市主要是以售卖风味小吃为主,如水饭、白肠、鸡碎等。依据季节变化,夜市更是推出时令饮食,如夏季多卖金丝尝梅、香糖果子、水木瓜、荔枝膏等,冬季则主要以野鸭肉、盘兔、猪皮肉为主。夜市在风味小吃之外,也有饭、野味、肉鱼等主食的售卖。汴京的一天在商贩吆喝声中拉下序幕,等待第二天在饼粥香味中被唤醒。以食物为底色的汴京十二时辰是充满烟火气的!

据学者考证,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宋代是正式开启三餐制的朝代。在此之前的其他朝代,老百姓只能一日两食,诸侯可以一日三食,天子则可以一日四食。这在反映饮食等级制度的同时,也侧面表现出古时候物质的匮乏。而到宋朝,一日三餐制得到普及,这与宋朝繁荣的经济和多元的文化离不开。得益于宋代锅具的出现和烹饪技术的发展,宋朝出现了从分食制向合食制的转变。在之前,无论茶酒菜肉,每位食客都是一人一碗,分而食之;到了宋代才大规模地出现了食客围一圆桌,合而食之的场面。这种合餐制不仅保持了食物菜肴的完整形态,还可以增强食客的饮食趣味,更重要的是食客在一次宴会中可以品尝到多种菜肴。为了适应饮食和商业的发展,宋朝还取缔了唐朝的宵禁制度,因此宋朝民间很早就出现了早市、晚市这种很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此外,两宋时期,桌凳家具“飞入寻常百姓家”,改变了以往的席地而跪的饮食坐姿,垂足而食的姿势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三餐制、合餐制、早市夜市制还是坐姿,宋代饮食文化展现出与前代迥异的差异,这些差异无疑是饮食文化向更高级状态发展的一种表征。

“一饭一蔬,皆是饮食的艺术。”就像西美尔说的,吃吃喝喝是人类最共通的一件事,但也正是在这一件最共通的事情里,每个人显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趣味、情怀、信念。因此宋朝饮食侧面折射出宋代人的文化追求和审美旨趣。宋朝人摒弃唐朝及以前的传统观点,即认为肉食是最好的,一大批宋代文人如黄庭坚、陆游等引领了宋朝吃素菜的潮流,这体现出宋朝内敛、温和的文化审美趣味,直接影响了后世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其社会生活总是相互影响的,而这种交叉影响式的美感在宋代市井的烟火气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万般琐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万般琐碎
上一章下一章

第21章 1饭1蔬,皆为人间至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