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本纪

仁宗本纪

仁宗圣文孝皇帝讳曌,字铮,太祖嫡长子也,汉承乐二十二年生,其时太祖为胤王,仁宗为王太子。

仁宗性情忠厚温和,上体父王母妃、下恤黎庶家奴。尝有家奴私匿专果以赡老母,王妃觉,欲处死;仁宗迟之,查明,请稍假借之,处十丈,赐千文以赡其母,发之入狱,禁半月乃出,则悔过自新,仍为王府吏,然而念其恩德终不再犯。

仁宗天资平庸,然而勤勉好学,王以大儒孔晖为子师,每每王问所学,皆有所答,然十之八九为中庸之术,鲜少妙论。王数懊恼,曰:“此子不类我。”偶夜半,王心念,悄往察之,见其屋内烛火通明,影坠于外,声声朗朗,乃捧书夜读也,再问婢女,云每夜如此,王慨曰:“为孤之子也。”

乐平八年,仁宗八岁,太祖征战于外,而仁宗胞弟吴安王无羡生,王妃体虚而王无妾,以致王府无主事,仁宗乃主内外,无分巨细,皆进退有度。太祖归,问之,仁宗对曰:“难也累也,唯解父王治军之艰也。”太祖责之:“徒治家耳尚如此,倘治国该如何?”对曰:“此天子事也。”太祖罚其思过,三日仍不解,太祖郁极。

宣武二年,太祖平定九州、收秦、商,权倾朝野、威加海内,仁宗私谏太祖激流勇退,遭斥责。六年,汉太后、旧帝欲禅太祖,太祖推辞潜家不出,帝亲至,仁宗闭门不纳,门由吴安王启,遂礼成,时年仁宗十六岁。

太祖登大宝,仁宗居东宫,研习五经,咸少面人,偶出至宫外,则入市井,录实所见以示太祖。

明启五年,太子妃晚孕生子,名筠,是为隐太子。又两年,生子谦,是为云王。

七年,太祖巡访天下,乃以仁宗监国,太子太师晖辅政,其间,仁宗减免赋税一成,躬耕之民无不感念之。十年,太祖再巡,仁宗再监国,无甚阙漏。十二年亦如此。

十三年末,太祖逊位,自为太上皇,仁宗即,尊号圣文孝皇帝,改次年为天乐元年,立子筠为太子、子谦为云宁王,并着胞弟吴安王就藩,而云宁王暂留京师。

仁宗即位,修订法典,凡酷刑皆去之,废凌迟等。

十一年,北狄犯边,北疆卫军荒废十年,见欺甚,宋州破,仁宗次子云宁王亲率五千云州府骑御之,止胡南下。时枢密使赵廉急率一万禁军骑兵北上,遇伏重伤,禁军损三千余,云王乃重整卫军、禁军备敌。居数月,云宁王杀敌酋、破北狄都城,除边患,晋云王。

十四年,太祖崩,威慑渐去,燕南王结高句丽、吴安王勾东瀛,反,燕北王、明州刺史朱慕与云王定乱,二者见罢黜,为庶人。

十五年,太子恐云王夺其东宫位,遂反,见废,为圈禁终生,称隐太子。仁宗虑云王居东宫,则隐太子必死;若隐太子复位,则云王必死。几经思虑,遂立庶出皇子安民为太子,即成宗。同年,云王出中国、退高丽。此事详叙于《云王本纪》与《隐太子传》。十六年,仁宗仿效太祖退位,为太上皇,辅政成宗。

天统四年,仁宗崩,临崩留制,成宗沿袭,少有阙漏。

太史伟曰:仁宗圣文孝皇帝,宜为忠厚长者。然其于治世即位,亦为天下之幸也。若于乱世即位,则其性情忠厚将致天下分矣。惟言时也待人,人也适时。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胤书:纪传体文言驾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胤书:纪传体文言驾空
上一章下一章

仁宗本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