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口外”生活 地质队

第5章 “口外”生活 地质队

曾经我提起过,我记事比较晚,那应该是我五岁的时候,快六岁的样子,家从“西山坡”搬到“111地质队”的时候,仿佛从那时起突然开始记事了,当然,仍然是片段居多。但是对我来说,是美好的。能记起更多的小故事,关于我们五个人,关于我们的家。

那个时候大姐仍然住在小马沟,在姥姥家。二姐和我呢,应该每天处于无忧无虑的各种玩耍中。父母则是忙于每天的生意,仍然是起早贪黑。但是,这是家中的状况与当初比起来已然不可同日而语。相信家中多多少少已经积攒了一些钱。可以想象,父母的日子过得肯定是很满足。虽然累,但是这个家在宝昌算是站稳了阵脚。

也许发生了千千万万的事情,但是真的没有记下来。其中有些事情是后来爸爸无数次和我们讲的,妈妈无数次反驳的事情,至于事情的真相,我们不知道,毕竟一切的记忆都来自于父亲母亲的讲述,而且本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一些事情。当初刚到宝昌的时候,家中的苦就不再赘述了,很显然,想都能想得到。偏偏宝昌镇里还有三姥爷四姥爷以及他们的后辈等这些亲戚,以及相距仅有40里的姥姥姥爷一家。父亲的怨气就来自这里。

爸爸说,刚来的时候,家中过的很苦,刚开始甚至口粮都有问题,更别谈什么取暖等等,家中“大白菜泡水”过得第一个年,可是,从来没有一个亲戚来家里看看,看看家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自己力所能及的又能做一些什么。用爸爸的话说,没有一个。随着家中生意越来越好,脚跟越来越稳,日子越来越好,甚至有些存款,家中隔三差五的会有亲戚过来。即使很远的亲戚也开始来家串门。

这些话是爸爸说的,妈妈总不承认,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给我们三个解释。说实话,就我现在看来,爸爸说的这些话,多少有夸张的地方,但是基本上还属于事实的。说实话,以前每次听到爸爸说这些话,也挺生气,算是亲戚,一点忙都不帮。现在想想,其实,也没什么想不通的,因为那个年代,谁家都没什么能力,即使人家有,给你是帮你,不给你,也是本份,谁家的东西都不是大风刮过来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吧,我个人还是觉得,即使帮不到忙,来看望一下也是应该的。话说回来,一种人一种办事方法吧,也许他们想的是,没有能力帮什么,不好意思过来。这种想法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吧,事实就是,最难的时候我们自己熬过来了,帮我们的人我知道的只有董尚礼。

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是父亲耿耿于怀的。爸爸说刚到的时候,家中只有几百块钱,最基本的生活用品,连吃饭的碗筷都得一个一个买,因为没钱。刚开始做烧饼的时候,钱比较紧张,想借一点钱,可是,刚到宝昌,一个朋友没有,亲戚却一大堆,肯定找亲戚开口了。亲戚最近的就是姥姥姥爷了,好像是去和姥姥姥爷借钱,爸爸明知道他们有钱,他们却不肯借,找了小马沟的一个放高利贷的人,借了高利贷才过了难关。这两件事使得爸爸完全对姥姥姥爷失望了。具体的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个事情做得确实有点过分了。虽然是嫁出去的闺女,但是这样做事确实挺让人心寒的。作为妈妈,肯定竭力去维护自己的爸妈兄弟姐妹,因此,因为这两件事,父母开始吵架了。

父亲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有些方面比较像父亲,比如说,这两件同样的事情放在我身上,

虽然我口口声声说可以理解,但是,我想我肯定心里有阴影的。不管怎么样吧,结果是我们熬过来了,所有的坎儿都一个个的过去了,另外的事实就是,父母间出现了间隙,只要谈到姥姥姥爷家的问题,就会吵架,以致最终导致我家中的生活变动。以后会谈到。

话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要搬家了。从“西山坡”搬到“111地质队”。这个时候,我已然有了记忆,脑中有搬家那天的某些片段。能记起的时候,应该有一辆马车帮我们搬家,所有的“家当”都堆在马车上面。那个年代,那样的一个小镇上,见到一辆汽车都不容易,别说是使用汽车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用马车就已经很不错了。一批健壮的马,套上一个大车,或是木头的,或是铁皮的。这是当时最常见的货运形式。记得搬家那天,我们也有这样一辆马车帮着搬家,至于是花钱雇的,还是有人帮忙,真的记不清楚了。家中的一切“家当”都放在马车上,堆的高高的,二姐和我则坐在马车上面玩耍。不知道过了多久,经过一片小树林,看到一大片民房,这就是“111地质队”,我们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童年。

在民房间的小道各种穿梭,最终马车停到了整齐的几间瓦房前,记忆很清楚,周围的瓦房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而我们的房子没有院子。但是房子很新,应该是盖好了房子,还没来得及盖院子吧。总之,这就是我们的新家了。当时小小的内心就已经满心欢喜了,因为这个房子很好,至少比以前住的好多了。坐在马车上,往四周望去,有几个小孩子在旁边玩耍,同样作为小孩子的二姐和我,当然喜出望外了,但是记忆中我们很胆小,想过去,却又不敢过去,还记得那个小朋友骂我们,嘿嘿,我这么记仇的人怎么会不记得呢,以后会讲到和这个小朋友的故事。不再赘述。

父母把姐姐和我从马车上抱下来,就开始一件件的从马车上把我们的“家当”卸下来,开始收拾布置我们的新家。二姐和我则在门口边的石阶上胡乱的玩些什么。-现在想来,记得很清楚,这个房子的左手边,有一个小巷子,很短的小巷子,应该只有三四米长吧,穿过巷子就是田地,这片田地,以后成为我玩耍的主要乐园。

就这样,搬到了新家,全新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周围有了一些小伙伴。一切安顿妥当后,父亲与母亲每天又开始起早贪黑的忙着他们的生意,而我和姐姐则仍然无所事事的玩耍……

父亲是个严肃的人,不苟言笑,尊师重教,他深知文化的重要性,从小就灌输给我们一些思想,告诉我们知识的重要性。前面提到过,爸爸像个哲人一样,总能总结出一些精辟的话来教育我们,说到这里,想到了爸爸的一句名言,“用知识武装自己,接受社会的选择”,这句话陪伴了我们何止十年,直到高中时代,父亲仍然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父母每天晚上,生意之余,爸爸会教二姐和我识字,背诗,而妈妈经常做的就是织各种毛衣毛裤。妈妈的手很巧,尤其是织一些东西,很会织,花样很多,而且织的很快。除了毛衣毛裤之外,帽子手套围巾围脖都会弄。工作之余,妈妈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用毛线织各种各样的东西。而爸爸呢,就是教我和二姐识文断字,认字背诗。一个小家其乐融融,唯一的遗憾,缺了大姐。算起来,大姐已经是个七岁多的大姑娘了。在小马沟,想必她过得也是很快乐。只是爸妈不再是每周去看她了,生意太忙,再加上爸爸与姥姥姥爷的间隙,去的更少了。好在妈妈还经常去,每次去的时候,仍然是带着一箱子烧饼。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农村人到城市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农村人到城市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5章 “口外”生活 地质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