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合作伙伴
郭三暗自惊讶,心想:“莫非我说漏嘴了,宋朝并无‘月饼’?”
其实在宋朝时,确实没有“吃月饼”的传统。看小说最快更新)后来到了元朝末年,徐达攻下大都,捷报传至南京时,正值八月十五。朱元璋欣喜若狂,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月饼赏赐给臣民,月饼也成了中秋节必备之食品。另有一说,张士诚在圆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约好在中秋节起义,并最终手刃了鞑子首领;自此之后,汉家百姓有了吃饼庆祝的传统,“圆饼”也被改称为“月饼”。
无论月饼的起源如何,北宋却无此习俗。郭三讲出“月饼”二字,王知木自然不明白了。郭三不便解释,随口敷衍了几句,话题一转,问道:“知木哥,接下来做甚么?”王知木道:“去找一个人。”郭三道:“找谁?”王知木笑了一笑,道:“先别问那么多,跟我走就是了。”说罢,叫过店伙计付了饭钱。
郭三不再多问,跟着王知木,沿大街走了片刻,转入一条小巷。过了片刻,忽听一阵“叮叮”的声音,似乎有人在打铁。郭三道:“知木哥,咱们要找铁匠么?”王知木道:“并非铁匠,而是我的一位朋友。”二人说话间,已来到一座宅院的门口。
那院子的大门极为破旧,想是主人的生活窘迫,已无力修葺大门了。王知木拍了拍门板,提声叫道:“姚兄,快开门!”
片刻之后,大门被人拉开,走出一位的年轻人,大约二十五、六岁光景。这人见到王知木,顿时大吃一惊,同时又掩不住喜悦,笑问:“王贤弟,你怎么来了?”一边说着,一边将王知木和郭三让进院里。
郭三环顾四周,见这院子极为破旧,甚至不如安养院,心里暗自纳闷。
那位“姚兄”取了茶杯,和王知木坐在屋内闲聊。郭三听了片刻,知道这人名叫“姚升力”,乃是府谷县城的一位银匠,曾和王知木在京兆府共事。这年夏天,姚升力接到一个活,打造七十对银手镯,因此他始终待在家中,并未再次外出。
又过片刻,姚夫人走进屋子,说道:“还有最后两只手镯,客人在催货了。”王知木站起身来,说道:“姚兄,咱们去你的工房说话吧,别误了大事。”姚升力笑道:“如此也好。”带着王知木和郭三,进入了院子西侧的小屋。
郭三进屋一瞧,只见地上摆着一座小泥炉,一只木箱,一只铁锭。泥炉的外围包着铁皮,以防炉座松散。木箱有六只抽屉,里面装着铁锤、泥模、铁模、玉石、铁刀等各式工具。至于那只铁锭,则是用于锤打银条的垫具。
姚夫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对手镯,说道:“这对手镯是十年前的样式,客人要重新打制。”说罢,点燃了炉中的木炭。她站在脚踏风箱前,用力踩着箱板。
风箱对着火炉一阵猛吹。炉中的火焰逐渐变为橙黄,随后泛出淡淡的蓝色。郭三见此情景,顿时明白了“炉火纯青”的含义,原来火焰的温度极高时,竟然呈现出青紫色。
姚升力手持一个小泥勺,伸入火炉吹烧,过了片刻,又将手镯放入勺中。银质手镯渐渐软化,最终变成红色的液体。姚夫人手持铁钳,夹着小泥勺,将银液倒入一个泥做的模具。红色的液体顺着模具流动,只在片刻间,便恢复了金属本色。
郭三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姚升力倒模、粗锤、精锻,最终用玉石抛光表面,得到了一只精美的银手镯。
在宋朝时,只有为数不多的金属种类,其中熔点最低的要数水银,其次是锡、铅、银、金。铜的熔点略高于银。铁的熔点最高,因此银匠常用铁勺熔炼金、银。
王知木品着茶水,大概讲了计时盘之事,又道:“姚兄,如果有你帮忙,我就不怕辛掌柜了。”姚升力若有所思,犹豫不决,心想:“我若直接去找辛掌柜,岂不更好?”王知木猜出了他的心意,续道:“姚兄,你若找辛掌柜,最多只有六两月钱,我却会给你十两。不!今天就预付六两!”
姚升力听得颇为心动,转头看着姚夫人。姚夫人细想片刻,说道:“不如去试试吧。”王知木喜道:“有姚兄相助,我就没甚可担心的了。咱们以茶代酒,先干一杯!”说罢,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
整个下午,王知木始终待在姚升力家,大谈自己的计划,不过对于计时盘的详细原理,以及具体的制作工序,他却绝口不提。
第二日正是中秋节,大街上多了许多摊点。宋朝并无“城管”,百姓们均可上街摆摊。郭三花了九钱银子,买到三只灯笼。王知木笑道:“有了这三只灯笼,我娘就不会生气了。”郭三道:“那是自然,她高兴还来不及呢。”心里却觉得别扭,总认为王知木不该说“我娘”,而是“你王大娘”。
在通常情况下,大人和孩子说话时,总会带着“你”字,而非“我”。譬如表姐对表弟提及自己的妈妈,总是“你舅妈”或“你姑姑”,而非“我妈妈”。王知木却不管这些,无论和谁说起王大娘,都是“我娘”。
中午时分,王知木回客栈结了账,赶着驴车来到姚升力的家门口。姚升力早已准备妥当。姚夫人前来帮忙,将各式工具搬上驴车。姚升力辞别夫人,坐在了板车的后方。王知木轻喝一声。那毛驴拉着木车,慢悠悠地离开了府谷县城。
在回去的路上,姚升力不停地说着“天下见闻”和“奇人轶事”,却均是些府谷、延安、京兆的风土人情。郭三暗自好笑,心想天下如此之大,你却只去过京兆府,有甚么可炫耀的?然而姚升力很是健谈,提及京兆府的繁华,更是添油加醋,郭三不禁有些向往,暗自下了决心,将来挣到足够的钱,一定要在京兆府买一幢楼房,并将安养院也搬过去。
驴车沿着山路缓行,待到傍晚时分,已进入了南河镇。
一轮圆月从东方升起。原本大好的中秋夜晚,王知木却提心吊胆,唯恐被王大娘责骂。他思来想去,将驴车停在了厂房前,和姚升力抬着各种工具,偷偷地放入屋内,又吩咐姚升力暂且待在屋中,随后再行议事。
郭三悄声问道:“知木哥,接下来该做甚么?”王知木道:“先将驴车还给张伯吧。”郭三笑道:“也好,免得驴子在咱们家吃晚饭。”王知木叹道:“唉,驴子的晚饭倒不用愁,我却是怕要挨饿了。”郭三安慰道:“没事,王大娘不会生气,今天过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