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形象大赛
米拉扬带领学生,参加“青春中国”形象大赛,系里没有太当回事。
后来中文系与艺术系角逐参赛资格,王向东和祖耀明去看了一下,才知道米拉扬的能力有多大。中文系参赛队的表演,让他们感到惊艳。
往常,任何一个系,都不敢与艺术系挑战。中文系偏偏不信邪。米拉扬就扬言,势在必得。真是令人刮目相看。所以,两个系参赛队的选拔表演,引来不少人观看,包括平日里十分矜持的校领导们。
比赛有四个环节,分为:形象、口才、知识、特长。
“口才”与“知识”两部分,中文系最擅长,他们毫无悬念地胜出了。
接下来,是“形象”与“特长”比赛。
这本是艺术系参赛队的长项,结果,中文系的表演水平,再一次超过艺术系,博得台下一阵又一阵掌声。
最后,由专家组成的评委经过投票,一致同意,推荐中文系参赛队,代表太湖大学,去参加本年度“青春中国”形象大赛。
之前,王向东和祖耀明对这次活动并不看好。他们知道中文系赢不了,所以对外表现得很恭谦,很低调。见到艺术系的领导,就说,中文系参加活动,是本着向艺术系学习的目的。我们中文系没有这个能力,只是为了把艺术系的经验带回去,推动中文系开展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
中文系获胜以后,两位系领导着实有些尴尬。
此后,米拉扬带领中文系参赛队,又陆续参加了市级、省级的选拔赛。
王向东和祖耀明聊天的时候,就会问:“米老师她们有消息吗?”
祖耀明说:“你都不知道,何况我呢?”
这件事情,也成了书记校长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有一天,王向东在食堂吃饭,项善峰端着饭菜,来到他身边坐下。
项善峰说:“王主任,你知道吗,现在学校很关心你们中文系,尤其是,经常打听‘青春中国’形象大赛的结果。”
王向东说:“我们这次比赛,也是重在参与。”
项善峰笑说:“你可不能那么说。我还指望米老师凯旋而归呢!”
王向东说:“全国有这么多参赛队伍,竞争一定很激烈。”
项善峰说:“激烈归激烈,但校领导还是看好本校队伍。”
王向东笑说:“谢谢领导的信任。”
项善峰说:“你别以为我讲客气话。你知道吗,校领导对米拉扬老师,评价很高。她自告奋勇,牺牲个人时间,带着队伍训练,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境界。现在的读书人,又有几人愿意这么做?”
王向东说:“说来惭愧,过去我们对米老师了解不多。我们也没有想到,她会有这么强的组织能力。”
项善峰说:“你想一想,一个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的女教师,一下子让儒雅纤弱的中文系学生,焕发出青春活力,这容易吗?真的不容易。”
项善峰的话,让王向东想起学校选拔赛的情景。舞台上中文系的女孩子们,穿着修长飘逸的旗袍,迈着轻盈婀娜的舞姿,摆动着窈窕身段,回眸一笑,恰似杨柳春风,体现出富于诗意的江南风情。王向东当时就注意到,观摩的专家和领导,都看得如痴如醉。表演还没结束,他们就纷纷点头称赞。
∽∽∽
两个月后,项善峰期待的结果,终于出来了。
BJ传来喜讯——太湖大学的参赛队,
获得“青春中国”形象大赛亚军!
学校的广播,视频,校报,官网,连续报道这件盛事,还报道了不少活动花絮。老师们在省市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这次大赛的资讯,纷纷说:“这下好了,太湖大学的影响,一夜间传遍大江南北!”
王向东凭直觉感到,这次大赛获奖,给校领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学校开会,只要他去参加,都会被人问起这次大赛的一些事情。
有一次,会议中间休息,校长对王向东说:“你们中文系不简单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王向东说:“这是学校支持的结果。”
校长摆摆手说:“学校的支持,很有限。你们系那个米拉扬老师,才是最大的功臣。”
王向东忙说:“是的。没有她带领学生训练,也不会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校长说:“我一直想问问你,米拉扬也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教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量,这么大的能量,敢于带着中文系的参赛队伍,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杀出一条条血路,夺得‘青春中国’形象大赛的全国亚军?”
王向东笑说:“我也不是很清楚。”
校长感叹:“人才啊。”
散会后,项善峰副校长走近王向东,叮嘱他:“多关心米拉扬。你也能看出来,校领导很关心。”
王向东点点头:“我明白。”
∽∽∽
日子过得很快。
一转眼,又到了评职称的日子。
一年一次,老师们称之为鬼门关。
学校的人事部门,刚刚开展职称评审的前期工作,项善峰就把王向东喊去,跟他说:“向你透露一下,米拉扬写了一封自荐信,给校长。她希望这次评职称,能评上教授。你看看这封信,说说你的看法。”
王向东接过信:“学校什么意见?”
项善峰说:“学校暂时不拿意见。”
王向东说:“我先看看信,先想一想。目前只是担心,米老师的科研成果,够不够评教授的条件?”
项善峰说:“成果嘛,应该是有的。”
王向东说:“您是指‘青春中国’形象大赛?”
项善峰说:“那可是国家级奖励,你说算不算成果?”
王向东笑了笑:“校领导怎么看?”
项善峰说:“校领导没有看法。先听听你的想法。”
王向东说:“系里的意见,很重要?”
项善峰说:“很重要。”
王向东说:“我明白了。”
离开前,项善峰说:“王主任,你是哈佛回来的,我相信你的理念和思维,要比我们活跃,也比我们更加开放,更加灵活。”
∽∽∽
王向东回系里,一说此事,祖耀明也是一脸愁容。
祖耀明说:“难就难在,学校不表态,不拿意见,没有立场。这样一来,我们中文系也没法表态。”
王向东说:“的确是这样。评职称,系里没有权力。让中文系拿意见,我看只是一种姿态。”
祖耀明说:“虽说是姿态,如果系里真把意见报上去,学校会不会采纳,我看这才是重点。”
王向东说:“是的,所以我有顾虑。”
祖耀明说:“会出现两种可能。我们支持米老师的诉求,如果把这个意见报上去,或符合领导意图,或被认为系里没有原则。”
王向东说:“不管怎么说,米拉扬是中文系的人,我们还是希望每位老师都能评上职称。”
祖耀明说:“这也是我的立场。”
王向东说:“既然我们立场一致,是不是考虑一个方案,争取让米老师满足心愿?毕竟,她这次为中文系,也为学校,立了功。”
祖耀明说:“我琢磨,学校也应该是这个意思。”
王向东说:“既然这样,那我就按照我们商定的结果,向学校汇报系里的态度。你看行不行?”
祖耀明说:“可以。”
系里的意见,能不能让人口服心服,王向东下了不少工夫。
王向东知道,米拉扬能不能评上教授,不是中文系简单拿一个意见出来,就能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中文系的意见,能不能体现专业水平,以此说明米拉扬确实符合教授条件。否则,就是把米拉扬吹上天,也无济于事。
那么,米拉扬的条件,到底够不够评上教授?
王向东觉得,完全够。
关键是语境,把她放在什么背景下,来评这个职称。
米拉扬要是艺术系老师,评教授没有问题。她带领学生获得的“青春中国”形象大赛,是一项艺术类的国家级奖励,相当于中文系老师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每一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老师,几乎都能评上教授。米拉扬要是艺术系老师,评上教授也不成问题。
关键在于,米拉扬不是艺术系老师。
∽∽∽
晚上回到家,王向东为这个问题,愁得不思茶饭。
荣慧琳问:“向东,又遇到难题了?”
王向东把米拉扬评职称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荣慧琳说:“这还不好办啊?把思路打开,或许就成了。”
王向东说:“怎么打开?”
荣慧琳说:“正面无法解决,就从侧面去想思路,不就行了?”
王向东说:“你说的轻巧,侧面有路吗?”
荣慧琳说:“很简单,她是什么专业?”
王向东说:“文学专业啊。”
荣慧琳说:“我是说,她上什么课?”
王向东说:“文化传播。”
荣慧琳说:“那不就成了?”
王向东不解:“什么就成了?”
荣慧琳说:“你想一想,文化传播,能不能和艺术扯上关系?”
王向东说:“艺术是艺术,文化是文化。”
荣慧琳说:“你难道会认为,文化里面,不包含艺术?”
王向东说:“包含啊。”
荣慧琳说:“这不就行了?”
王向东想了想,一拍脑门:“对呀,这也是一种思路。”
荣慧琳笑起来:“瞧你傻样!一会儿聪明,一会儿成了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