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南北史演义(上册)》(3)
第二回桓氏一族灰飞烟灭
话说刘裕制订计划后,就与何无忌借口外出打猎,号召有义之士加入,共召集了一百多人。其中最有名的大约有二十多个,除了何无忌、刘毅以外,还有下面这些人:
刘道怜(刘裕的弟弟)、魏咏之、魏欣之(魏咏之的弟弟)、魏顺之(魏欣之的弟弟)、檀凭之、檀祗隆(檀凭之的弟弟)、檀道济(檀凭之的叔叔)、檀范之(檀道济的堂哥)、檀韶(檀凭之的侄子)、刘藩(刘毅的堂弟)、孟怀玉(孟昶的族弟)、向弥、管义之、周安穆、刘蔚、刘珪之(刘蔚的堂弟)、臧熹、臧宝符(臧熹的堂弟)、臧穆生(臧熹的侄子)、童茂宗、周道民、田演、范清。
这二十多个人都有勇有谋,刘裕命他们担任前锋。何无忌冒充敕史,骑马挥鞭进了丹徒城,其余人紧随在后。桓修丝毫没有察觉,他听说有敕史到来,便走出署门迎接。何无忌见到桓修,没有和他说话,立即拔出佩刀,将桓修杀死。随后,何无忌一行人大喊:“讨伐逆贼。”丹徒城的官兵被吓得四处逃散,完全不敢抵抗。这时,刘裕骑马进了府署,他下令张贴告示,安抚受惊的百姓,将桓修收殓入棺,运到城外埋葬。随后,刘裕任命刘穆之为府署的新主簿,又指派刘毅前往广陵,通知孟昶和刘道规举兵响应。
孟昶回到长陵,便和刘道规去见桓弘,假意和他约定第二天同去打猎。第二天清早,孟昶等人率领数十名壮士守在府署门前。等到府门一开,他们便立即闯了进去。桓弘正在喝粥,刘道规持刀冲到他的面前,一刀把他杀死。随后,刘道规和孟昶便召集人马渡江,去和刘裕会合。
徐州司马刁弘听闻丹徒发生事变后,他便率领手下来此地打探虚实。刘裕登上城楼,假意对他说道:“郭江州已经在寻阳侍奉皇帝归顺朝廷了,我们奉密诏在此地诛杀叛党。今日叛贼桓弘的首级已经公之于众,你们都是晋朝的臣子,怎会无缘无故来到这里?”刁弘听信了刘裕的话,便立即率众人退去。
正巧,刘道规和孟昶率领一千多人马从广陵也赶到了这里,刘裕立即命令刘毅去追杀刁弘。待刘毅回来报告情况后,刘裕又命他写信通知其兄长起兵。原来刘毅的哥哥刘迈在建康当官,他刚被桓玄任命为竟陵太守,正准备收拾行装时,收到周安穆送来的书信,他有些犹豫不决。周安穆见刘迈有所怀疑,担心他走漏消息,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便匆匆向刘迈告辞,就连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也没来得及告知。刘迈一时难以决定,他打算连夜乘船到竟陵去上任,借此躲避祸端。这时,桓玄派人送来一封信,信中他说最近看到刘裕,也不知其现在的立场和态度,让刘迈到任后,留意刘裕的举动并如实禀报。可刘迈偏偏误解了信中的意思,还以为桓玄已经觉察到刘裕的阴谋,他不得不去向桓玄坦白。天刚一亮,他便立即入朝向桓玄禀报实情。
桓玄听说刘裕已经造反,不禁大惧,便当面封刘迈为重安侯。等刘迈拜谢退下后,这时有人向桓玄举报刘迈,说刘迈私自放走了周穆安,他们肯定是同谋。于是,桓玄把刘迈关进监狱,一并逮捕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同时,桓玄召见弟弟桓谦和卞范之等人,商议共同抗击刘裕。桓谦请求立即发兵,而桓玄想在覆舟山屯集兵马,等候刘裕。直到桓谦等人再三请求,桓玄才命令顿邱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在北边阻击刘裕队伍。
刘裕听闻桓玄已经发兵,他也顺势而起,自称总督,掌管徐州所有事务,随即任命孟昶为长史,守住京口。他又集合两地部队一千七百余人挥师南下,同时让何无忌起草一份檄文,声讨桓玄的罪行。
何无忌正连夜赶写檄文,他的母亲刘氏看到后,流着泪对他说道:“我虽然比不上东海的吕母,但你能做到这样,我也没有遗憾了。”何无忌写好檄文后,第二天一早便呈给刘裕。刘裕看完后,立即命人将檄文张贴到各处,檄文大意如下:
夫成败相因,理不常泰,狡焉肆虐,或值圣明。自我大晋,屡遘阳九,隆安以来,国家多故,忠良碎于虎口,贞贤毙于豺狼。逆臣桓玄,敢肆陵慢,阻兵荆郢,肆暴都邑。天未忘难,凶力繁兴,逾年之间,遂倾里祚,主上播越,流幸非所,神器沈辱,七庙毁坠。虽夏后之罹浞、殪,有汉之遭莽、卓,方之于玄,未足为喻。自玄篡逆,于今历年,亢旱弥时,民无生气,加以士庶疲于转输,文武困于版筑,室家分析,父子乖离,岂惟大东有杼轴之悲,摽梅有倾筐之怨而已哉!仰观天文,俯察人事,此而可存,孰为可亡?凡在有心,谁不扼腕?裕等所以椎心泣血,不遑启处者也,是故夕寐宵兴,搜奖忠烈,潜构崎岖,险过履虎,乘机奋发,义不图全。辅国将军刘毅,广武将军何无忌,镇北主簿孟昶,兖州主簿魏咏之,宁远将军刘道规,龙骧参军刘藩,振威将军檀凭之等,忠烈断金,精白贯日,荷戈奋袂,志在毕命。益州刺史毛璩,万里齐契,扫定荆楚。江州刺史郭昶之,奉迎主上,宫于寻阳。镇北参军王元德等,并率部曲,保据石头。扬武将军诸葛长民,收集义士,已据历阳。征虏参军庾颐之,潜相连结,以为内应。同力协规,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城王桓修,青州刺史桓弘。义众既集,文武争先,咸谓不有统一,则事无以辑。裕辞不获命,遂总军要,庶上凭祖宗之灵,下罄义夫之力,翦馘逋逆,荡清京华。公侯诸君,或世树忠贞,或身荷爵宠,而并俯眉猾竖,无由自效,顾瞻周道,宁不吊乎!今日之举,良其会也。裕以虚薄,才非古人,受任于既颓之连,接势于已替之机,丹忱未宣,感慨愤激,望霄汉以永怀,盼山川以增伫,投檄之日,神驰贼廷。檄到如律令!
檄文中所说的多半都是虚张声势,皆非实情。郭昶之何曾反正?王元德也被诛,还有诸葛长民根本没有占领历阳。不过以讹传讹,也把恒玄等人吓得不轻。自从刘裕起兵后,桓玄常常惊慌失措,有人说刘裕这帮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什么气候,何足惊慌?桓玄却摇着头说道:“刘裕乃当世英雄,刘毅家中没有一粒粮食,但在赌博时却一掷百万,何无忌也特别像他的舅舅,这些人聚在一起共谋大事,怎么可能成不了气候呢?”果然警报频繁传来,吴甫之败死在江乘,皇甫敷败死在罗洛桥,而刘裕的部队只丧失了一个檀凭之。于是,桓玄急忙派遣桓谦驻守东陵、卞范之驻守覆舟山西部,两军共计两万人。
刘裕率军来到覆舟山以东,他先让部队饱餐一顿,然后把剩余的粮食丢弃,发誓若不拿下覆舟山,绝不活着回去。刘毅手持长矛先行,刘裕也手握大刀紧随其后,将士们也踊跃随后跟上,他们骑马冲入敌军阵营,一当十,十当百,杀喊声震耳欲聋。这时,正好刮起大风,刘裕顺风点火,一时间烟熏缭绕,火焰冲天,将桓谦、卞范之的两支军队烧得焦头烂额,死伤大半。桓谦和卞范之吓得先后奔逃,刘裕率领众人随后追击。桓玄知道刘裕的部队难以阻挡,所以他事先安排殷仲文在石头山备下逃生的船只。当桓玄接到桓谦战败的消息后,他急忙让儿子桓升赶到石头城下,乘船逃往江南。此时,刘裕乘胜追击,一直追到建康。
现在,建康已成无主之城。刘裕入城后,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刘裕担心大部队会惊扰到城中的百姓,于是把部队转移到石头城,并且将桓氏的祖庙捣掉,另外建造晋朝的祖宗牌位,把他们供奉在太庙。随后,刘裕派遣刘毅率领部队继续追击桓玄,命令尚书王嘏率领文武百官去恭迎圣驾,同时下令搜捕、诛杀城内的桓氏族人,又派臧熹去皇宫搜寻图籍器物,将其封存于府库。
司徒王谧原本是桓玄的爪牙,他在桓玄篡位时,亲自解下晋安帝的玺绶献给桓玄。刘裕的手下都劝他杀死王谧,但刘裕说王谧是他的朋友,少年孤贫时曾帮自己偿还过债务,实在不忍心杀他,仍令他做官。王谧向刘裕贡谀,推举刘裕为扬州各路人马的统领,刘裕没有接受。随后,刘裕任命王谧为侍中,让他管理扬州的事务。王谧又推举刘裕做了杨、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都督,同时兼任徐州刺史。刘裕做了都督后,便任命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琊内史、孟昶为丹阳令、刘道规为义昌太守,并委派刘穆之制定国法军规。在短时间内,把所有事情安排得如此妥当,刘裕的能力着实令人佩服。
诸葛长民把起义的事情延期了,他也因为计划泄露而被抓。刁逵不知建康已易主,他把诸葛长民关进囚车,安排特使押解进京。押送途中听到桓玄兵败逃亡的消息,而且建康已经被刘裕占领,特使也乐得送个人情,立马把诸葛长民放回历阳。历阳的人马乘机起兵围攻刁逵,刁逵溃败逃走,路上正巧碰到诸葛长民,被他当场拦住。这时,城中的士兵追杀过来,任你刁逵再怎么刁钻,也只能是束手就擒了。随后,刁逵被押往石头城,一刀毙命。
桓玄逃到寻阳,刺史郭昶之为他提供衣食车马,他仍然自称楚帝,在寻阳作威作福。后来,桓玄听说刘毅的人马一路追杀,已经兵临城下,他又吓得惊慌失措,连忙派遣部下庾雅祖、何澹之领兵去堵住湓口,自己则挟持着东宫的一帝二后向西边的江陵逃去。刘毅与何无忌、刘道规一行人到达桑落州,一举击败何澹之的水军,夺下湓口,又占据寻阳,捷报一个接着一个。刘裕因为晋安帝往西去了,便任命武陵王司马遵为大将军,让他住在东宫,管理日常事务,又命令刘毅往西继续追击桓玄。
桓玄到江陵后,他收集两万荆州兵马挟持着安帝再次东下。部队刚到达峥嵘洲,正好碰上刘毅率各路人马扬帆而来。刘道规看到桓玄的船,他率先带着部下冲杀上去,刘毅和何无忌随后跟上。当时正值仲夏,西南风吹得强劲有力,刘道规乘着风势放火,刘毅等人也一同帮忙,烧得长江上下烟雾迷蒙。桓玄所率领的战舰多半被烧毁,士兵大乱。桓玄慌忙改乘小舟,仍然挟持着安帝,逃回江陵。
这时,桓玄的部将殷仲文叛变,投降了刘裕,他保护晋国的二位皇后回到京城。桓玄再次回到江陵,但此时他已经众叛亲离,无奈之下只好乘夜逃往汉中。南郡太守王腾之、荆州别驾王康产护送晋安帝来到南郡府,不久,他们又迁往江陵。
益州刺史毛璩有个侄儿名叫毛修之,他在桓玄的手下担任屯骑校尉,想引诱桓玄前往蜀地。桓玄听了他的话西行,行至枚回洲。这时,上游来了好多艘丧船,船头站着一名卫兵,他看了毛修之一眼,便大声喊道:“你这船上有逆贼吗?”毛修之也不回答,桓玄却颤抖着说道:“我乃当今的新天子,你是哪里来的盗贼,竟敢在这胡言乱语!”话音刚落,对面的船上又跳出来两位将领,他们扬弓搭箭,朝桓玄飞射而来,桓玄的手下万盖、丁仙期挺身而出为他挡箭,但都被射倒在地,桓玄害怕不已。突然,有几人拿着刀跳进桓玄的船中,为首的就是刚刚船头那个卫兵。桓玄惊骇地问道:“你……你是什么人?竟然敢冒犯天子!”卫兵随即说道:“我们来杀的就是天子的贼臣!”话说到这里,这卫兵迅速挥刀劈向桓玄,只见血光一闪,桓玄立即身首异处。你们知道这个卫兵是谁吗?他就是益州督护冯迁。
原来,益州刺史毛璩的弟弟叫毛璠,在宁州做刺史期间病故,毛璩便派兄长的孙子毛祐之和参军费恬运送弟弟的棺木去安葬,并指派冯迁沿途护卫安全。当他们在上游看到桓玄的船后,毛修之便暗示一起动手,杀死贼臣桓玄。无须细想便知道,那搭弓射箭的二将便是费恬与毛祐之了。随后,冯迁砍下桓玄的首级,并抓住桓玄的儿子桓升,杀死船上的桓氏族人桓石康、桓浚。冯迁让毛修之带着桓玄的首级去报功,自己则押解桓升赶赴江陵。江陵的晋安帝授封毛修之为骁骑将军,将桓升押往东市斩首示众,又颁诏大赦天下,只有桓氏一族不能被赦免。
桓玄的侄子桓振逃到华容浦中,他招募数千党徒,打探到刘毅等人已退兵到寻阳,于是他们乘机袭击江陵城。桓谦也藏匿在沮川,他纠集众人响应桓振。江陵城内的守将只有王腾之、王康产两人,他们手下的士兵也不多,就这样被桓振、桓谦二人轻而易举地攻入了,王腾之、王康产两人也战死了。这时,晋安帝还住在江陵的行宫内。桓振持刀冲进行宫,他本想杀死晋安帝,却被随后赶到的桓谦给阻止住了。随后,他们便为桓玄举哀发丧。桓谦率领百官向晋安帝朝拜,他将皇帝的玺绶交还给晋安帝,并撤换掉安帝身边所有的御前侍卫,安插上自己的人马,又乘机攻占了襄阳等城。
刘毅一行人回到寻阳后,他们总以为元凶已被杀死,叛乱已被平息,从此便可以高枕无忧。哪知死灰复燃,还有桓振、桓谦两个余孽偷袭、夺占了江陵。刘裕急忙命令何无忌、刘道规率军去讨伐两桓。他们行军到达马头,正好被桓谦派来的军队阻拦。两军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桓谦的队伍大败,何无忌与刘道规得胜后直接奔赴江陵。桓振安排党徒冯该埋伏在杨林,自己则率领部队前往灵溪。何无忌刚打赢桓谦有些轻敌,他贸然进军,被埋伏在附近的冯该阻击,他的队伍大败奔还。幸亏刘敬宣带着粮草和船只来接应何无忌、刘道规,他们才得以重整队伍。
刘敬宣是刘牢之的儿子,他之前逃到山阳,想招募兵丁去讨伐桓玄,却没能如愿,他改向南燕请求援兵,又被南燕主慕容德给拒绝了。于是,刘敬宣私下结交青州的大族和鲜卑酋长,和他们共同谋划袭击燕国都城,最终因计划泄露而回到南部。这时,桓玄已经败死,刘敬宣归顺了刘裕,刘裕任命他为晋陵太守,不久后又升迁为江州刺史。刘敬宣趁刘毅等人征讨桓玄余党时,便备好船只军械,准备随时接应。
何无忌、刘道规一行人得到刘敬宣的帮助后,再次进兵夏口。刘毅也率领部队跟随,拿下了鲁城。刘道规率兵攻克偃月垒,和刘毅会师后一同攻占巴陵。他们军纪森严,沿途秋毫无犯,一鼓作气到达马头。桓振挟持安帝到了江津,他派出使者和刘毅谈判,他说只要刘毅肯把江州、荆州割让给他,他便将安帝释放,刘毅等人不肯答应。这时,南阳太守鲁宗之起兵袭击襄阳,桓振率领部队回去阻击,留下桓谦和冯该镇守江陵。桓谦指派冯该守住豫章口,但遭到刘毅等人的攻击,桓谦弃城逃走。刘毅等人杀入江陵城,擒获桓振的党羽卞范之等人后,将他们斩首示众。
由于事发突然,桓振来不及将江陵城内的安帝带走,刘毅得以入宫拜见安帝,安帝当面慰劳他,并将一切事务交给刘毅主持。刘毅正准备全面追剿桓振、桓谦二人,正赶上桓振领兵折回营救江陵,他在回来的路上听说江陵城已失守,他的部下全都害怕地逃走了,桓振无法回城,只好躲藏在涢州。随后,桓振又召集散兵准备再次袭击江陵城,不料半路遭遇伏击,被将军刘怀肃领兵一举给歼灭了。桓振是桓氏家族后起悍将,丧命于此,桓氏一族的余孽基本死尽,只剩下桓谦等人逃到后秦。
安帝改年号为义熙,再次颁布赦令,桓氏一族中只赦免了桓冲的孙子桓胤。安帝又将都城迁到新安,下令保存桓冲宗祀,保全功臣的一丝血脉。桓冲是桓玄的叔父,他是晋朝的功臣,被封为丰城公。刘裕听到这个消息,命令刘毅、刘道规等人留驻夏口,又命令何无忌护送安帝回到故都。于是,安帝从江陵起驾,再次回到建康。文武百官在宫门口等候,安帝颁布诏令,令他们一律官复原职,授封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大司马,武陵王司马遵为太保,又封赏刘裕、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有功之臣。
诏书颁布后,刘裕上书推辞。安帝又加封刘裕为尚书事,刘裕还是不接受,他请求回原来的藩地。安帝不肯答应,派遣文武百官去敦劝,刘裕执意要走,他入朝当面向安帝陈情,说自己只想在藩外任职。最后,安帝同意刘裕的请求,改封刘裕为都督,管理荆、司、梁、益、宁、雍、凉七州,加上之前为十六州的军务。刘裕这才接受任命,回到丹徒镇。安帝又封刘毅为左将军、何无忌为右将军,命他们分别督管豫州、扬州的军务,又封刘道规为辅国将军,督管淮北所有军务。其余如并州刺史魏咏之以下的官吏,皆加官晋爵了。
刘毅在刘敬宣手下做参军时,时人都认为刘毅是一代英雄豪杰。刘敬宣曾说过:“才能出众之人必须有宽大的胸怀。刘毅表面上待人宽容,实则忌妒心很重,他常常夸耀自己而轻视别人,一旦他日后得志,只怕会以下犯上,自取灭亡。”刘裕听到刘敬宣这一番话,曾感到很遗憾。等到刘敬宣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后,他派人禀报刘裕:“敬宣没能与您一同起义,被您授予晋陵太守已是过于优待,如今提拔到江州刺史更是骇然,这般隆重的待遇只怕会令前线辛苦作战的将士们懈怠。”刘裕知道刘敬宣的意思,但他迟迟不发表意见。刘敬宣见刘裕没有回应,更加坐立不安,他便上书请辞。刘裕这才下令,改任刘敬宣为宣城内史。刘毅再次与何无忌分兵两路去征讨桓玄的残余党羽,桓亮、符玄等小人物全部被歼灭,荆、湘、江、豫都被平定。晋廷任命刘毅督管淮南五郡事务,兼任豫州刺史;何无忌督管江东五郡事务,兼任会稽内史。此后,刘毅越发骄傲起来,免不得目空一切,有我无人了。正是:
平矜释躁始成才,器小何堪任重来!
古有一言须记取,谦能受益满招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