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第四章自制:时间是公平的,你把它花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
用现在的努力去换取一个好前途,相信大部分父母肯定是同意的。但每天替孩子安排时间,逼迫孩子做这做那,倒不如适当地放手。让孩子有自由选择、支配、掌控的权利,并从中认识和管理时间。这是一种最轻松也最明智的教育方法,孩子每时每刻过得有质有量,父母就无须再操心费力。
专心做一件事,效率就是最高的
很多孩子都有三心二意的毛病,写作业的时候不专心,在书桌旁没做一会儿就要去喝水,要不就是去厕所;数学卷子还没写完,又想起老师要求把今天刚学过的课文背诵下来,于是便拿起课本;课文还没有背诵下来,他又拿起桌上的零食开始边吃边背诵,结果别人半个小时就可以记住的东西,他却花费了一个多小时都记不住……
可以说,孩子做事不专心,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的毛病,让很多父母伤透了脑筋。虽然说,父母时常提醒孩子“不要走神儿”“不要三心二意”“专心做好一件事”,但是效果显然并不是特别明显。这是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缺乏掌控时间和管理时间的能力。他们往往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想到什么事情就做什么事情,一件事情才做了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致。
小叶从小做事就没有耐心和常性,即便是最喜欢的玩具也从来没有玩过半个小时之上。父母经常可以看到他坐在玩具旁,拿起布娃娃玩了没多一会儿,就扔在了一旁,随后拿起了小汽车;小汽车没玩一会儿,又想要搭积木……妈妈看着孩子如此,时常叹气说:“唉!这孩子什么时候能专心玩一会儿,不要这么三心二意!”
妈妈总想着孩子还小,没有耐心,更容易被不同的事物吸引,或许长大
自了就改善了。可事实上,不能专心做好一件事情是一个很糟糕的习惯,这种习惯往往是孩子小时候就养成的,长大后又把这种不好的习惯延续到学习中。所以,小叶直到上学之后也依然没有改变这种坏毛病。在学习上,小叶上课始终无法集中精神,很容易走神;每次写作业的时候都很慌张,写着语文作业,心中却想着数学卷子的试题,于是还没写完语文作业就着急地做数学卷子。结果什么也做不好,语文作业做得一塌糊涂,数学卷子也是错漏百出。
后来,妈妈将小叶的情况反映给老师,老师也表示这是典型的专注力不够造成的。如果长久下去,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恐怕还会对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害。妈妈听了心里很着急,却不知道怎么办!
事实上,孩子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和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比如,有些时候,孩子正在画画,父母却让孩子放下手中的画笔去洗澡;孩子正在搭建自己的小房子,父母却在旁边不停地打扰孩子,一会儿让孩子喝口水,一会儿喂给孩子一块水果。孩子从小就如此,父母怎么奢望孩子长大之后能够将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呢?
聪明的父母应该知道,在孩子小的时候,能够维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所以出现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又玩那个的行为也是正常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养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好习惯,必须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才能开始新的活动。比如想让孩子洗澡,应该在准备热水前就告诉孩子,画完画之后去洗澡。当孩子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时,千万不要在一旁干扰。只有让孩子在点滴中养成专注的良好习惯,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不会时常走神、三心二意。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很多孩子不能专心做好一件事的习惯,通常是由于分不清事情的重要程度。在面对众多事情的时候,他们觉得每件事情都很重要,因此不知道应该先做哪个后做哪个。这时候,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做好时间规划,告诉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个轻重缓急,先做完那个重要的,
然后再做其他事情。比如,在完成课后作业的时候,与预习和复习功课相比,做卷子是比较重要的;与预习功课相比,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先完成卷子,再复习当天功课,最后再预习第二天的新内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高效地完成作业。时间长了,才能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好习惯。
专心做一件事情,其实就是专注力的培养,是孩子学习和做事是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孩子未来人生的发展也非常重要。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专注力要从小就培养,等到孩子长大了,一切养成了习惯,再改变坏习惯就晚了。不要觉得孩子很小,长大了就好了,要知道,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如果父母放任孩子做事不专心,最终孩子什么也学不到,什么也做不好。反之,如果孩子能够在父母的引导和帮助下,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耐心做好一件件事情,那么他的信心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愿意专心做好每件事情。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发展都大有裨益。
总之,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好坏,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孩子头脑聪明与否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如果孩子总是不能静下心来,专心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学习成绩是不可能好的,学习效率是不可能高的。
身为父母,想要让孩子改掉三心二意、做事不专心的坏习惯,就应该要求孩子一次只集中精力去做好这一件事。当这件事完成之后,再做另外一件事。这样才能把事情一件件做好,这样才能提高做事的效率。
自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这是贴在美国哈佛大学墙上的格言,简单的句子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今天不努力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明天就要付出比今天更大的努力和艰辛。
在哈佛,学生们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每天努力进步一点点,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也能为将来的成功积累更多的资本。的确,今天不努力走,明天就要努力跑了。而有些时候,即便是你再努力地奔跑,恐怕也无法追得上别人。
小威和小强是同一学校的孩子,两人从小就一起玩耍,关系非常要好。小威非常聪明,不管学习哪门功课都是一点就通,成绩也比较优秀。而小强就没有小威那么聪明了,尽管他每天学习都非常用功,上课也认真听讲,但是成绩却很难排在前列。为此,小强内心逐渐滋生出些许的自卑。
小强的母亲却安慰和鼓励他说:“如果你总是以他人的成绩来衡量自己,那么你终生都不过是一个追逐者。小威确实比你聪明,但是你却比他有韧劲,比他努力。只要你每天坚持不懈地努力,让自己获得进步,那么最终定能有所收获。”
小强记住了妈妈的教导,他不再为自己的不优秀而自卑,因为他知道,这样反而让自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初中到高中,他每天都学习两个小时,
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额外安排了些学习任务。比如每周背诵一篇英语作文,预习和复习每天所学的知识,多做练习题……当别的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他在做练习题;当别的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他在背诵英语课文……
而聪明的小威就不同了,他知道自己头脑聪明,知道自己的优势,所以从不想着努力学习。他总是这样说:“所有的东西我一学就会了,为什么这么努力呢?”看到小强这么努力,他总是抱怨地说:“小强,你很久没有陪我玩了,不学习不行吗?离高考还有那么长时间,你何必让自己那么辛苦呢!”
小强则笑着说:“我要抓紧时间学习,因为我没有你那么聪明。如果我现在放任自己,总想着玩,到时候再努力就晚了。我觉得你也应该努力学习,现在虽然辛苦些,但是高三的时候就轻松一些了!”可是,小威却听不进去小强的话,依然我行我素,平时不是打篮球就是玩游戏,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
时间过得飞快,小威和小强转眼就升入了高三,面临着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这时候,小强因为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异常扎实,成绩进步非常快。小威则因为当初不努力,成绩很快被很多同学超过。这时候,他感到了危机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希望能够提高学习成绩,但效果却并没有那么明显。最后,高考成绩公布,小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而小威的分数只达到了二本的分数线。
我们都说,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强正是因为每天不断地努力,让自己一点点地进步,所以才换来了优异的成绩。而小威却自恃聪明,平时不努力,放任自己,最后输掉了自己的优势。事实证明,即便你天资卓越,但是今天不去努力,那终生也不会有大的成绩,最后也不过是一个庸才。而那些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聪明的人,而是每天都多走了那么一点的人。这是因为,所有今天所付出的努力,都是为了明天的成功做积累。
所以,父母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前途,就应该教育孩子,从今
自天起开始努力,每天都让自己有所收获。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但是只要你努力了、前进了,那么就可以获得成绩和成长。可是,如果其他人都在努力地向前奔跑,你却停滞不前,想着玩游戏、看动画片,就会被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到那时,即便你全力以赴地追赶,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让孩子有“明天我再学习”的拖延想法,更不要让孩子养成懒散懈怠的坏习惯。要知道,这些想法和习惯会消磨掉孩子的努力进取之心,让孩子白白浪费掉很多大好的时间。
虽然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所以父母疼爱孩子、恐怕孩子受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应该明白,宠爱孩子并不表示任由孩子为所欲为,任由孩子学习上不努力。如果孩子今天不努力,那么明天势必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时间。而很多时候,即便付出了更多,恐怕也无法弥补之前荒废的时间,也无法获得很好的成绩。
当然,不仅在学习上,人生道路更是如此。当孩子长大成人走上社会的时候,他们将独自面对激烈的竞争,到时候,他们会发现,有太多的时候,比学习更复杂,比考试更困难。到那时,那些被父母教育努力的孩子,往往就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收获,也更容易拥有更大的人生格局。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身为父母,让孩子用现在的努力来换取一个美好的明天吧!
你不辜负时间,时间也不会辜负你
著名作家亦舒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不辜负时间,时间就不会辜负你。”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谁珍惜时间,谁勤奋努力,谁就可以获得时间的奖励。而谁浪费了时间,蹉跎了岁月,谁就只能在将来后悔莫及。
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有才华,将来必定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成就。但是,父母应该知道,任何人的成就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除了努力,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如果你不努力,即便是再有才华又能有多大收获?相反,即便你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足够努力,时间也会报答你的付出!
有一个人从小就口吃,连一句简单的话都说不利索,所以没少遭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和讽刺。口吃让他从小就不敢在人前说话,更让他的内心变得非常脆弱和自卑。可是,即便是再自卑的人也有感兴趣的时候,也有为自己内心向往的美好而努力的时候。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爱上了音乐,爱上了唱歌,他觉得唱歌比说话更有意思,更容易让自己获得快乐。可当他张嘴唱歌的时候,换来的又是其他人的嘲笑。他们总是轻蔑地说:“你连说话都说不好,还想要唱歌,简直是痴人说梦。”
但是,对于唱歌的渴望已经让他忘记了一切,自卑、口吃、嘲笑……他
自每天发了疯一般拼命练习,在家里、在角落、在旷野。终于,经过了不断地努力,动人的歌声从他口中飘了出来,没有一丝磕绊。这一年,18岁的他参加了第二季“澳大利亚好声音”,并且凭借动人的歌声一举成了冠军。他就是哈里森·克雷格。当他在舞台上高歌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严重口吃,也很少有人知道为了心中的渴望,他付出了多少努力。
事后,有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他认真地说:“闷在壶里的水要想出头,就只能让自己沸腾起来,冲开盖子。我只不过是把百分之百的热情和努力都投入进去,让自己沸腾起来,冲开盖子。”
记者又问:“那万一盖子一时冲不开呢?”
他笑了,“让水持续沸腾着,总会把盖子冲开,发出成功的啸叫。”
是啊,不懈努力,终究会让自己沸腾起来,顶开盖子并出头。所有成功的人,都有这样一种属性,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在过去的时间内,你只有努力去做事情,去完成自己心中的目标,时间才不会辜负你,才能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你的努力和付出,时间都懂,它就在不远的将来给予你最好的回报。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用现在的努力来获得将来的收获。当孩子遭遇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说一句:“努力吧!你不辜负时间,时间也不会辜负你!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受到积极的暗示鼓励,同时让自己看到:原来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只要自己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成功就会到来!
韩影的英语成绩一直不理想,这次测试只考了70多分,妈妈非常生气,严厉地问道:“你英语成绩为什么这么糟糕?你们英语老师给我打电话了,说你之前总是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也是一连好几天都不做。到底怎么回事?你不努力学习,怎么能提高成绩?”
韩影站在原地,低着头默不作声。妈妈见着急也没用,便耐心地询问:“你
英语成绩总是这么糟糕也不是办法,我们必须找到其中的原因。你为什么不愿意做作业,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听讲?如果你说出理由,或许我可以帮助你。”
韩影听了妈妈的话,眼圈红了,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她低着说:“我一点都不喜欢英语,尤其是英语单词,音标总是念错,也记不住。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所以就不想学,也不想做作业!”
妈妈说:“其实你并不是真的对英语不感兴趣,就是因为在记单词、念音标方面遇到了困难,所以内心才产生了抵触情绪。当年我学习英语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念句子和课文没多大问题,可就是记不住单词,音标也总是弄错。但是,我坚持让自己多读多念,多听听力,后来就改善了很多。”
韩影听了妈妈的话,好像恢复了点信心,问道:“我真的可以吗?”
妈妈笑着说:“你要相信有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你多花时间在单词和音标上,情况自然就会有所改善。”
从那以后,韩影加强了对音标和单词的学习,每天早上早起半个小时,大声地念单词、听听力;课堂上,她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遇到不懂的地方或是念不好的音标就请教老师;而对于英语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也没有那么排斥了,总是积极主动地完成。再加上韩影改变了心中的想法,不再排斥英语,所以成绩也是突飞猛进。
到了学期末,她的英语成绩提高到了93分。虽然离班级内成绩优异的同学还有些差距,可是韩影明白:只要自己继续努力,那么必定还有更多的收获。
父母要让孩子懂得珍惜和利用好每一分钟,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如此一来,成绩和成功才能如期地到来。所以,作为父母,不要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优秀,看到自己家孩子成绩平庸也不要抱怨和责骂。其实,这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并不一定比你家孩子聪明,而是他们每天都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或许当你们家孩子正在玩耍时,别人家孩子正在学习英语;当你们家孩子正在看
自电视的时候,别人家孩子正在复习功课。
身为父母,不管你的孩子是天资聪明,还是天生平凡,都应该教会他比别人更努力。因为只有比别人更努力,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孩子将来才能换取一个好的前途和未来。
现在孩子不辜负时间,努力再努力,将来时间自然也不会辜负他的努力!
孩子,你应该计划计划再去做事
现在家庭的很多孩子每天的生活都是毫无头绪的,什么事情都杂乱无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喜欢拖拖拉拉;还有些孩子平时总是丢三落四,不是上学忘记了作业本,就是出门忘记带钥匙……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父母可以说是操碎了心,无论怎么提醒和批评孩子都没有太大的作用。于是,大部分父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每天的生活都毫无头绪?”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做事缺乏条理、没有计划是儿童时期的一种自然反应,因为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也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父母不必着急上火,这也并不是大问题,只要我们用合理的手段进行引导,孩子很快就会有所改变。但是并不是说,父母就可以纵容孩子,任由孩子的性子去发展,否则就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从而给以后的人生带来麻烦。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之所以做事杂乱无章,喜欢拖拖拉拉,丢三落四,是因为缺乏合理计划的能力。孩子每天的时间支配都是毫无计划的,做事情也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结果做起事情来自然就乱七八糟、手忙脚乱了,就好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笑笑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以前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虽然说不上每次都能进入前三名,班级内前十名还是没有问题的。可到了初二之后,随着所学
自学科的增加,课后作业的增多,笑笑的成绩也下滑了很多。
父母看着这种情况,心里非常着急,询问笑笑说:“你之前功课不是很好吗?为什么现在成绩下滑这么厉害?是不是上课走神,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笑笑委屈地说:“我没有,我每天回家之后就写作业,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可是,现在功课实在太多了,我每天都忙死了,写到很晚才能休息。”
经过了观察之后,父母发现并不是笑笑不认真,而是学习缺乏计划性。做作业的时候,笑笑往往把所有功课都拿出来,一会儿做数学,一会儿背英语,遇到不会的地方就翻书,翻书的时候又花费不少时间复习课本的内容……小学和初一的时候,学科比较少,功课也比较少,虽然没有合理的计划,笑笑却还算能够应付得过来。可初二之后,随着功课的增多,每门学科都有需要做的功课,她自然就手忙脚乱了,不仅浪费了时间,学习的效率和成果还不好。
为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妈妈对笑笑说:“你知道你为什么在做功课的时候,感觉有些吃力和手忙脚乱吗?那是因为你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并没有做好学习计划。每天都是毫无计划地做做这个,看看那个,像没头苍蝇一样。这样怎么能学得好呢?学习和做功课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给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计划,对今天需要做的功课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好先做哪个再做哪个,这样一来才能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而只有学习效率提高了,你的成绩才能提高!”
听着妈妈的话,笑笑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之后,每天做功课之前,她都会先做好计划,先复习功课,再完成各门功课的作业。她还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花费多少时间复习功课,每天做多少习题、背多少单词,等等。她的学习计划不仅有每天、每周的,还有每个月、每个学期的。正因为如此,笑笑的成绩提升得非常快,中考的时候也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不错的高中。
做事没有计划,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进行合理的分配,看到事情就胡乱忙一通,如果只做一件事情还算好,要是事情多了,自然就会手忙脚乱了。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必须要引导孩子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有计划地去做事。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是决定孩子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说:“有些人每天早上预定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毫无计划、遇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学习也是一样,有计划的人,不仅学习有条理、有顺序,而且有目标、有方向。这样当然效果会比没有计划随意学要好得多。”
明智的父母非常注重孩子做事计划性的培养。比如,一个孩子告诉父母自己想要与朋友去春游,那么父母就会问他:“你自己做好了计划吗?”“路线安排好了吗?”“是否把需要带的东西列了一个表格?”如此一来,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就会把这次春游计划得周全详细,时间长了,孩子即便没有父母的提醒,也能计划周全。因为他们已经养成凡事都做好计划的习惯,并且明白了计划去做事的益处。
没错,没有计划地去做事,就会导致时间分配不合理,就会导致事情安排没有条理性和目标性,不要说高效了,就连顺利地完成都有问题。我们不妨学习一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多给予孩子正确和及时的引导。如果你的孩子还小,那么就帮助和引导孩子做计划;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具有计划事情的能力,但却没有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么就通过生活小事来引导他们。
比如让孩子合理计划自己周末的时间,帮孩子制订合理的时间表——什么时间写作业,什么时间整理房间,什么时间玩游戏,等等。比如让孩子有计划地完成作业——先完成课后习题,还是先背诵课文;先预习第二天的新课,还是先复习当天内容。当孩子在这些小事上有一定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后,父母再给孩子增加难度,计划更复杂的事情,比如一周的学习计划,暑假学
自习计划,或是假日全家人旅游计划,等等。
事实上,对于父母来说,帮助和引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情,不会手忙脚乱,更可以提高孩子自由支配和管理时间的能力。
在这里,父母必须记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替孩子计划,而是应该引导孩子自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计划。否则孩子只是按照你的计划做事,缺乏了自由选择和自主掌控时间的能力。这样一来,这个计划就对孩子没有太大意义了!
当然,父母的言传身教始终是最重要的。想要孩子做事有计划,父母就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如果父母做事没有计划,那也教育不出做事有条理的孩子。试想,如果父母每天丢三落四,做事毫无条理、毫无计划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的好习惯呢?
虽然说,做事有计划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但是只要父母善于对孩子进行引导,并且持之以恒,孩子做事情不再手忙脚乱,也不会缺乏时间观念,以后的生活必将有条不紊。
正如古人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身为父母,教会孩子有计划地去做事,让孩子学习、生活有秩序地进行,相信将来孩子会收获更多的惊喜。
过一会儿,我再做吧
生活和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是拖延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拖延,不到最后期限绝不动手。很多父母发现,这种拖延的坏习惯已经在孩子中间逐渐蔓延。
王小瑞的口头禅是“过一会儿再说吧”,不管做什么事情总一个劲儿往后拖延,拖到最后实在没有办法才行动。妈妈晚上把饭做好了,叫他过来吃饭,他却眼里不离电视,随口说“过一会儿,我看完这一点再去吃饭”。与朋友约好了一起出去玩,时间都快到了,他还没有出门。妈妈催促他,他反而理直气壮地反驳“过一会儿我再出发也不晚,反正我们家比他们家距离近得多”,结果每次都让朋友等好久。做作业更是如此,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玩。妈妈要求他先写完作业,他总是说“过一会儿再写”,不是坐在沙发上吃东西,就是拿着iPad玩游戏。而到了周末,则非得拖到周日的晚上才写。
一个周五下午,由于学校有活动,所以放学早了些。又因为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不错,所以老师留的作业也不多,只是要求写一篇参加活动的感想。回家之后,妈妈对小瑞说:“你赶紧把作业写完吧。明天我已经和你李阿姨约好了,带你们到度假村放松放松。这次你可不要等到周日晚上才着急着写作业啊!”
自小瑞听到妈妈说带自己出去玩,非常兴奋地说:“太好了,我听说那里非常好玩,我一定要玩个痛快!老师只留了一篇感想,我一会儿就能写完,等吃完饭再说吧!”妈妈心想,孩子参加活动累了,就任由他去了。等吃饭完之后,小瑞又看起了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妈妈催促他写作业的时候,他就说着“等一会儿”。结果整个晚上他都在电视机前度过了,连本子都没有拿出来。
第二天,大家一起到度假村游玩,小瑞玩得兴奋,自然也就把作业抛之脑后了。晚上,妈妈又提醒小瑞写作业,谁知他却不耐烦地说:“妈妈,你真是太扫兴了!出来玩也不让我玩得尽兴,现在这个时候,你们都在享受假期,我哪还有心思写作业啊!”妈妈听了孩子的话,也就作罢了。
周日,等回到家后都已经下午3点多了,玩了一天的孩子又说身体累了,休息会儿再写。结果等到他终于静下心写作业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半了,至于这篇感想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试想,这样匆忙时间写出来的东西怎么能好呢?况且,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活动的细节已经逐渐被遗忘,又怎能写下深刻的感想?
对于孩子喜欢拖延的毛病,父母着急得不行。妈妈总是和朋友们抱怨:“我和他爸爸都是干脆利落的人,这个孩子怎么就这么懒散,习惯拖延呢?”
其实,像王小瑞这样喜欢拖延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他们总认为时间有的是,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喜欢说“过一会儿,我再做吧”“明天再做也不晚”。他们总是把事情往后推,并且还千方百计地给自己找理由。本来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得拖到最后一刻才做,结果效果只能是乱七八糟。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凡是那些习惯拖延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成绩肯定不太优秀,而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从来都不会说“过一会儿,我再做吧”“明天我再做作业吧”。
对于孩子来说,拖延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一团
糟,任何事情都没有办法按时完成;它会让孩子的学习效率低下,成绩变得一塌糊涂。更重要的是,孩子一旦养成了凡事拖延的坏习惯,就会被磨掉热情和斗志,变得懒惰、消极,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即便是长大成人之后,也无法摆脱拖延的毛病,从而陷入平庸消极的人生。
作为父母,我们肯定不想让拖延这个坏习惯毁掉孩子的一生,那么就帮助孩子彻底改掉它吧。父母应该仔细观察自己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找到孩子习惯拖延的原因。如果孩子拖延是因为缺乏时间观念,那么父母就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教会孩子管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并且珍惜每天的每一分钟。如果孩子喜欢拖延是因为性格比较懒散,那么父母就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其养成勤劳刻苦的好习惯。当他们变得勤劳之后,自然就不会拖着事情不干了。而在学习这个问题上,有些孩子喜欢拖延,不积极主动地做作业,可能是以前在功课上遇到了难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便以“过会儿再做”为借口。时间长了,便养成了一拖再拖的毛病。这时候,父母就应该详细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帮助孩子解决难题和找到学习的技巧。
对于喜欢拖延的孩子,父母还可以给孩子制订一个“最后期限”,比如说每天晚上9点之前必须完成作业,周六晚上9点之前必须完成周末的作业。如果孩子做不到,便给予相应的惩罚,而做到了则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过,在制订“最后期限”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安排就可以了,而是应该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商量着制订出这个“最后期限”。如此一来,这个“最后期限”才能成为孩子克服拖延的动力,而不是阻力。
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过:“明天,明天,还有明天,人们都在这样安慰自己,殊不知这个明天,就足以把他们送进坟墓。”告诉孩子,永远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或是将来的某个时间,更不要把“过一会儿再做”挂
自在嘴边。
要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一味地拖延就是浪费时间。一旦孩子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那么将来不仅会一事无成,整个人生还会一团糟。
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
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早上的时候,父母焦急地催促:“快点!快点!我们快来不及了,你怎么这么磨蹭!”
而另一方面呢?孩子依旧慢悠悠地,不着急不着慌地做着某些事情!
如果要问孩子们做过的最让父母暴躁的事情是什么?无疑,很多父母会首选磨蹭的问题。因为磨蹭是孩子身上的一大顽疾,从四五岁的孩子到青春期的青少年,几乎都有这样的毛病。它甚至比叛逆、厌学、懒惰的行为更让父母头疼。
绝大部分父母时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从穿衣吃饭到睡觉起床,从上学走路到写作业做家务……好像只要让孩子做些事情,就会有磨蹭的存在。而当孩子磨蹭的时候,父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催促、催促、再催促。催促孩子快点起床刷牙,催促他们赶紧吃饭,不要老是看电视,更催促他们快些做功课。可惜的是,父母逐渐发现,自己的催促好像对孩子没有任何作用。有时候,父母越是不断地催促,孩子的磨蹭反而更加严重。
魏瀚的妈妈对此有很深的感触。孩子从小就胖乎乎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性情温和,斯文有条理。可这孩子身上也有一个毛病,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慢慢吞吞的。上了幼儿园之后,学校要求8点之前到校,在学校里面吃
自完饭之后再上第一节课。可是因为孩子起床、刷牙都磨蹭,所以迟到。妈妈觉得孩子可能比较小,做事没有效率,长大了就好了,也就没有太严格要求。
可后来,就连老师也时常向妈妈反映,说魏瀚做事总是不紧不慢,别人吃饭十分钟,他半个小时都没吃完,每次等老师催促才勉强加快些速度。
这样一来,妈妈就觉得不能再纵容孩子了,于是便有意识地催促孩子,希望孩子行动快一些。早上起床的时候,妈妈会大声催促:“快一点,要不今天又迟到了!”吃饭的时候,妈妈也会催促孩子:“快点吃饭,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玩!”而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也是要三遍五遍地催个不停。
几年下来,妈妈养成了催促的习惯,可魏瀚的磨蹭行为却并没有什么太大改进。做起事情来依然是磨磨蹭蹭,丝毫没有效率,而一旦听到了妈妈的催促便手忙脚乱,什么也做不好。
一次,学校组织了手工比赛,魏瀚积极地参加了。他选择了组装自己最喜欢的飞机模型。第一天,当妈妈帮孩子把模型买回来之后,就警告:“这次手工比赛的期限只有一个星期,你一定要抓紧时间,不能再磨磨蹭蹭了!”魏瀚也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接下来,他把全部零件都集中在一个盒子里,仔细地研究了图纸,然后决定第二天开始组装。
第二天,魏瀚只组装好了飞机的四只轮子。
第三天,魏瀚组装好了飞机的两翼。这时候,妈妈看到魏瀚进度缓慢,便催促说:“你这个孩子怎么一点都不着急呢?期限只有一个星期,现在已经过去三天了,你却完成这么一点点,到时间了,你怎么能完成得了!”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妈妈总是催促魏瀚,让他快点完成。可尽管妈妈一再催促,孩子的进度好像也没有加快。到最后一天晚上的时候,虽然机舱、机翼、机头、轮子等各部位已经组成完毕,但是还没有完全组装在一起。吃完饭后,妈妈着急地说:“你心里想着什么呢!一个星期时间都没有把飞机组装完,还不快点行动!”就这样,在妈妈的催促下,魏瀚完成了自己的飞机模型。
原本他认为自己的作品肯定会得奖,因为它是用1000多个零件组成的,构造非常精致,造型也非常漂亮。可没想到,等评奖老师拿着模型欣赏的时候,机翼和轮子竟然掉了,魏瀚也因此失去了获奖的机会。
回到家之后,妈妈抱怨地说:“你做事磨磨蹭蹭,还这么不专心,本来大好的机会就这样失去了!”魏瀚也生气了,大声地反驳道:“我不是想早点完成吗?你总是催我快点快点,我一着急,能不手忙脚乱吗?”
听了孩子的抱怨,妈妈突然觉得孩子的话似乎也不无道理。一直以来,自己总是催促孩子,可孩子的磨蹭却始终没有改善,还时常变得忙手忙脚,难道自己的方法真的错了吗?
事实上,正如魏瀚妈妈所想的那样,不断地催促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压迫感和紧张感,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犯下一些本来应该避免的错误。更重要的是,父母的催促会让孩子产生麻痹心理,甚至形成免疫或是依赖。
时常被父母催促着做事情的孩子,他们会这样想:反正到时候父母会来催我,我不如在这之前多放任自己。当父母第一次催促的时候,他们一点儿都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预防针,反正一会儿还会再催,于是他们就心安理得地慢悠悠做事。当父母第二次催促的时候,他们心里有些紧张感了。虽然也会加快一些节奏,但是还会不太在意。而等父母第三次催促的时候,孩子们就知道父母真的发火了,再不快点就会被骂甚至是挨揍,所以才会加快步伐。慢慢地,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管做什么事情,父母不催促三四次,他们是不会主动行动的。
所以,父母与其不停地催促孩子,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让他们“快点!快点”,还不如给孩子设定一个时间范围,要求他们按时完成。当孩子产生一种紧迫感的时候,就没有时间磨蹭了,更没有等着妈妈催促的心理了。对于比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培养他们的时间观念,利用小闹钟来“限制”他做事情的时间。一旦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规定的事情,父母就应该给予
自奖励,否则就给予相应的惩罚。
而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时间观念,知道如何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这时候,父母只需要给孩子设定“最后期限”就好了。父母还是应该尽量将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处理,鼓励孩子独立做事,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改掉磨蹭的毛病,还可以慢慢地提高孩子规划个人时间的能力,提高做事效率。
父母们,要知道,很多时候,孩子的磨蹭是父母催促出来的。所以,改掉“催催催”的坏习惯,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这才是最轻松、最有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