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第六十七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第八章胆量:生命就是一场冒险,有多勇敢就有多精彩

父母过度地保护孩子,不想让孩子冒险,将来就有更大的危险。因为一时的安全极有可能抹去孩子的胆量和勇气,造成性格上的依赖和胆怯。所以鼓励孩子明智地冒险,勇敢地尝试新事物,有意识地给他提供能独立自主的机会,使孩子永远相信自己的力量,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深切的爱。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

人们常说,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去尝一尝。你不亲自去品尝,又怎么知道梨子究竟是酸还是甜呢?

然而,现在很多父母过度地保护自己的孩子:孩子要学游泳,家长怕出危险就进行阻止;孩子想爬树,家长怕摔着就不允许……他们不想让孩子去冒险,害怕孩子过早地品尝失败的滋味,宁愿自己多受一点苦和累,也要帮助孩子处理所有的事情。当孩子主动做某件事情的时候,父母又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是做多了会累,总是急于帮忙孩子解决问题。还有一些父母甚至常常不知所措地跟在孩子身后,恨不得所有事情都替孩子代劳。

这些父母忽视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这种不给孩子尝试的做法,实际上并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对孩子一种更深的伤害。因为孩子失去了尝试的机会,失去了主动做事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性格上的依赖和胆怯,失去了尝试的勇气和胆量。

毋庸置疑,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将来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可有些父母的做法却恰恰抹去了孩子的胆量和勇气,甚至是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顺其自然的,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尝试。只有他们亲自去尝试了,才能够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才知道什么适合

胆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只有他们亲自去尝试了,主动地面对和解决困难,才能有战胜困境的勇气,才能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的,如果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凡事都抢着为孩子代劳,那么他永远也学不会独立,永远只能在父母的庇护下,得不到健康的成长。

小兵的妈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刚出生开始就对他悉心照顾,生怕孩子受到什么委屈,甚至为了照顾孩子而把工作辞掉了,做起了全职妈妈。她每天跟在孩子后面,为孩子包办所有事情,穿衣、吃饭、喝水、睡觉……

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小兵也有了自主意识,想要尝试更多新鲜的事物。比如别的小朋友到了一年级都可以独自参加夏令营,他也想要参加;别的同学都参加了足球队,他也想要尝试一下;还比如与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别的同学都可以自己解决,他也想要如此。可小兵妈妈太小心翼翼,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担心孩子因为做不到而沮丧,全部否决了孩子所有的跃跃欲试。

一次,在体育课上,小兵和同学们一起踢球,由于对方的进攻速度太快,不小心将防守的小兵撞倒,导致膝盖擦伤了。虽然对方犯规了,但是却拒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说小兵“假摔”。于是,两人便争吵起来,后来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幸好体育老师及时赶来,矛盾才得以解决。

回到家之后,妈妈看到小兵膝盖擦伤了,就问起缘由。小兵如实相告,谁知妈妈当时就发火了:“明明就是他犯规,让你受了伤,怎么还恶人先告状呢?你告诉我那个同学的名字,我一定要找他家长和老师,让他们处理这个孩子!”

小兵立即说:“我没事的,妈妈!你不要大惊小怪的。踢球的时候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我们能自己解决,你不要担心了。”

没想到小兵妈妈第二天放学前竟然找到了班主任,希望班主任处理那个“不讲理”的同学。之后,她竟然又找到了那个同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教训”了他,最后在老师的一再劝说下才罢休。

看到妈妈这样,小兵感到非常气愤又羞愧。事实上,小兵和那个同学早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冰释前嫌”了,双方都认识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一下,妈妈反而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起来。回家之后,小兵非常气愤地说:“我已经长大了,你能不能别什么事都替我处理!你什么都不让我尝试,什么都替我做,我将来怎么独立生活?”

妈妈听到儿子的话,愣在那里,心想:“难道我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没错,小兵妈妈对于孩子太过于保护了,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和尝试的机会。要知道,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也是独立自主的人,需要在体验和尝试的过程中成长。而这种成长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更是父母不能够代替的。如果父母什么都为孩子做,过度保护孩子,那么他就会失去尝试的机会和勇气,就会在将来变得懦弱又无能。

我们不可否认,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想要竭尽全力地保护孩子。但是这种做法或许是父母太“一厢情愿”了。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更想去尝试、去冒险,即便是遭遇失败和伤害。父母只顾着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孩子的感受和成长,势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固然,现在孩子还小,或许缺乏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或许还可能遭遇到失败和挫折,可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学习到了相关知识,并且得到了成长和进步。父母现在可以帮助孩子,可将来呢?你能永远跟在孩子身边吗?你能永远帮助他们解决所有事情吗?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不让孩子独立行动,将来他们又怎么独立自主,又怎么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有一定的远见,不要过度地保护孩子,孩子自身应该做而又能做的事也不要包办代替,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情,多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才能形成独立的能力,才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只有在尝试中,孩子才能验证自己的想

胆法,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做出改变。

身为父母,大胆放手吧!当孩子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时,鼓励孩子大胆地尝试:“你不亲口尝一尝,又怎么知道它的滋味!”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为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对他说:“去大胆尝试吧!没试过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能成功!”当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和孩子说:“去尝试吧!没试过,你怎么知道感不感兴趣!”

放心让孩子尝试着去做一些事情,当孩子敢于大胆地尝试,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将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胆量和勇气。

大英雄从不害怕做决定

在中国,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微不至的,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而不是放开手脚,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有些父母在处理孩子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还是我替他决定吧!”他们时常不让孩子做选择,总是忍不住为自己的孩子做决定。比如决定是否报兴趣班,决定是学习舞蹈,还是学习画画。还有些家长,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事先考虑好,替孩子做主,从来不让孩子做,更别说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了。

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且所有的事情都由父母决定,那么他们的自主意识就会被抑制,将来会严重缺乏判断和选择能力。而且孩子失去了做事、思考、说话的机会,总是按照父母意志去做事,很容易被捆住手脚,束缚住思想。到那时,父母即便想让他们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大事做决定,恐怕他们也没有这种意识和能力了。就像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凡事都事必躬亲,鞠躬尽瘁,为阿斗做好了万全之策,其结果,不但是累坏了自己的身体,反而还培养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的保护,而是应该懂得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做最好的自己。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需要决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爱好跳舞,还是爱好唱歌;决定周末的

胆时候是选择看电影还是做运动;决定学习的时候自己是预习功课还是先做作业……而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之后,孩子必须敢于决定自己从事什么职业,决定选择什么样的爱人,决定自己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等等。

有大格局的家长,不会替孩子做决定,反而会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孩子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才能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形成勇敢、独立的性格。更重要的是,父母多给孩子自主决定的机会,孩子也会感到被尊重、被信任,从而给他带来自豪感和成就,使他们对将来的生活更有把握。

一位6岁小女孩的妈妈想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准备给孩子报兴趣班。这么做不是因为她想让孩子“随大流”,而确实是孩子自己想去学。孩子以前接触过画画,对画画也有很浓厚的兴趣,可以说美术是兴趣班的首选。可是,孩子也很想学舞蹈,因为班上很多孩子都报了舞蹈班,而且孩子本身的身体条件也非常适合学习舞蹈。

这个妈妈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做主,而是想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她对孩子说:“你不是一直想要参加兴趣班吗?你看看,你想学什么?”

孩子思考了一会儿,说:“我想画画,也想学习跳舞。可是一时间又不知道怎么选择。妈妈我可以同时报两个吗?”

妈妈说:“当然不可以了。一下子报两个班,你怎么学得过来啊!”

孩子为难地说:“那我怎么选择啊!画画和跳舞我都非常喜欢,我该选择哪一个啊?你能帮助我吗?”

妈妈说:“我也知道你两者都喜欢,但是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决定。你好好考虑一下吧!”

经过了一天之后,妈妈又问起了孩子,可孩子说还是没有想好。到了第三天,孩子还是犹犹豫豫,没有做出决定。看着孩子如此,妈妈给孩子下了最后通牒,“孩子,你今天必须做好决定,因为明天我就去给你报名了!”

这时候,孩子立即着急地说:“不行妈妈,我还没想好呢!难道你就不能帮助我吗?”

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当然不可以!每个人都必须敢于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现在这么小的事情,你都不能做出选择,长大之后,面临大事又怎么能果断呢?虽然你是小孩子,但是从小就必须学会敢于决定,不能害怕做出选择,因为生活中每一件事都要经过选择。因为我不能总是为你做决定。”

这时候,妈妈又说:“我知道,有时候做决定很困难,尤其是对你们小孩子来说,就更难了。虽然我不能帮你决定,但是却可以给你些建议。你愿意听妈妈的建议吗?”

孩子立即肯定地点点头。妈妈说:“你不妨思考一下,在画画和舞蹈之中,你最喜欢什么呢?你觉得自己的自身条件,最适合学什么呢?”

孩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还是最喜欢画画,因为我喜欢用画笔画出五颜六色的图画。所以我决定报美术班了!”

其实,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做出选择和放弃的机会。而很多孩子不敢做出决定,总是左右摇摆,犹豫不决,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敢于为自己做决定。

父母应该明白,与其事事帮孩子做决定,不如教会孩子如何做决定。当孩子犹豫不决,不敢做出决定时,父母应该给予积极合理的建议,为孩子分析利弊,让孩子大胆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为孩子做决定,帮孩子做出选择。这是因为,如果父母帮孩子做了太多的决定,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心理:“反正有父母帮我做决定,我就没有必要费心了。”一旦这种心理形成了,孩子的成长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将来对于工作、爱情、生活、事业等,都难以独自做决定。这样一来,孩子如何能够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好选择?如何能够在关键时刻果断地下决定,又如何能够为自己营造美好的人生?

胆要知道,那些有所成就的大英雄,从来不怕做决定,不管到什么时候他们都能做到自信而又果断。想要孩子有所成就的父母,放开自己的双手吧,让孩子自己学着自行决定。这样一来,孩子长大后才能有效地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更好地成就自我。

就像是人们常说的,每个人都应该敢于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尽管因为年轻,他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这些挫折最终会和成就在一起,让他感受到生命的精彩和价值。更重要的,这是他自己的人生!

大家都没做的,正是你该做的

很多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好孩子。当孩子淘气时,便认为孩子不听话,随口就数落孩子不乖;当孩子尝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有些冒险的事情,比如攀高、跳跃,或是野外冒险游戏时,父母就会抱怨孩子总是不断闯祸,甚至会约束孩子的行为。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发想要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越发想要冒险。这时候,父母就会严厉地说:“不行!你不可以这样做!”“不行,这是危险的!你必须规矩一些!”

因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正处于不断成长的时期,不看紧点,就有可能出现大问题!不是给自己带来安全隐患,就是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心里受到了伤害。于是,父母给孩子造了一个大笼子,把孩子限制在里面,无时无刻不教育孩子这不要做那也不要做。结果,孩子是听话了,变得乖了,也循规蹈矩了,却也变得越来越不敢尝试,做什么事情都唯唯诺诺,甚至是连走出父母臂膀的勇气都没有。

所以说,如果你的孩子很乖巧、很听话,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这没有什么可开心的,更没有什么可炫耀的。父母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是否因为自己的过于保护以及严格约束扼杀了孩子的勇气和探索欲望。当然,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总喜欢和你对着干的淘气鬼,时常做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情,时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么也不要抱怨。因为这就是他们探

胆索和尝试的表现。

简单来说,敢做、敢尝试就是成功的根源。这一点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路路是一个闲不住的孩子,总是喜欢弄弄这弄弄那,越是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就越要做。虽然爸爸妈妈觉得这个孩子太淘气了,但是觉得孩子敢于尝试也是不错的,便没有多加约束。

一天,路路拿出了家里一只非常破旧的钟表,据说是爷爷奶奶结婚时购买的,用了很多年,后来经常走走停停的,便被放在了储藏室中。路路说:“这个钟表很漂亮,为什么不修一修呢?”

妈妈说:“这样的古董钟早已经停产了,配件都买不到了,也没有人会修理,等会儿我把它扔掉吧!”路路说:“反正你也打算丢掉了。不如让我修修吧!修坏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妈妈听了觉得很在理,就同意了孩子的意见。

就这样,孩子兴奋地研究起那只钟表来。他先是小心翼翼地把旧钟拆开,扫除了内部堆积的尘土,然后检查里面所有的零件是否有损坏。为了研究里面的构造,他还专门上网找了相关资料,查找问题出在哪里。然后他又按照资料把每一个零件调整好,安装起来,调整表针、表盘……就这样,拆了又装,装了又拆,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竟然把钟表修好了!

爸爸妈妈都高兴极了,因为不仅爷爷奶奶的结婚纪念品被修好了,孩子的尝试能力和探索精神也实在让人感到惊讶!

事实上,不管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征服欲,渴望通过冒险和探索来了解甚至是征服这个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体会快乐和成就感,更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心。但是,我们会惊讶地发现,等孩子长大之后,有些孩子思维活跃,自信勇敢,做什么事情都永远在前面,好像无论做什么都可以游刃有余;而有的孩子却思维僵化,胆小怕事,做什么事情总是跟在别

人的屁股后面。

虽然我们不可否认,这与孩子的个性和天性有点关系,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父母后天的教育导致的。试想,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教育要听话,不能做冒险的事情,那么他怎么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呢?一个孩子总是被父母保护在臂膀下,从来都是循规蹈矩,那么他又怎么有走在别人前面的意识呢?

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的:“父母对孩子约束越多,孩子越是循规蹈矩,越是胆怯。但另一方面,他又会表现出极端情绪。”孩子变得怯懦和无能,相信没有一个父母愿意看到。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勇敢、有魄力,将来能够独当一面,做出一番事业来。但是父母限制孩子,保护孩子的做法,却无形中给孩子套上了一个枷锁。

所以说,教育孩子听话、乖巧是短视父母的做法,因为这时候不想让孩子冒险,不想让孩子尝试,那么将来孩子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在一些家庭,父母会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冒险和尝试,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希望通过这样的行为,让孩子更加勇敢、自信、独立自主,以及拥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品质和能力。

父母不要把孩子胆怯、不勇敢推脱到先天的性格上,而是应该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千万不要过于约束孩子,而是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的明智的冒险行为,多鼓励孩子去尝试、去冒险,对孩子说:“大家都没有做的,正是你该做的。”如此孩子的胆量才能越来越大。而当孩子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新的事物,或是别人不敢尝试的事情时,他们才能收获更多的东西。如此,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深切的爱,最正确的教育。

而对于孩子来说,让他们去尝试,不管是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都是一种成长和体验,更是他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

当然,鼓励孩子冒险,并不是让孩子肆意妄为,明知道做这事情有危险,会伤害到孩子,却坐视不管。聪明的父母不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

胆处处约束和保护孩子,而是给孩子一个尝试新事物的机会,一个独立自主决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的机会。如此一来,一个自信、勇敢的孩子就会站在你的面前。

总替孩子收拾残局,他怎么敢于担当

生活中,经常听到父母发这样的牢骚:“我家孩子真是不争气,总是在外面惹麻烦,让我给他收拾残局。”“孩子犯了错误不敢承认,还往别人身上赖,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会推卸责任呢!”“孩子遇到问题不是找我帮忙,就是想办法逃避,这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孩子这些表现都是不能做到独自承担责任的表现,一旦遇到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首先想到的不是承担,而是逃避或是寻求父母帮助。而不能承担责任的孩子,不仅会给父母带来一大堆麻烦,还会导致孩子责任心缺失,随意地肆意地犯错误、闯祸捣乱。因为在他们心中会有这样的想法:“反正我惹了麻烦,爸爸妈妈会替我解决,那我还怕什么呢?”“反正我遇到了问题,爸爸妈妈会帮助我解决,那我还着什么急呢?”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须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教会孩子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让孩子遇到问题自己解决。这对他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人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或许有一些父母觉得这样对孩子太苛刻了,还会说:“孩子这么小,还不懂事,能承担什么责任啊!”“孩子都会犯错误的,长大就好了!”可是不要忘记了,父母越是对孩子迁就、纵容,孩子的行为就越过分;父母越是总替孩子收拾残局,他们就越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问题,不把责任放在心上,将

胆来也无法对自己、他人负责。试想,如果孩子现在连一点小事都不能担当,将来又怎能担当起大任呢?

以前,有一个美国小男孩,他非常调皮,而且总是为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找借口,甚至是把责任推卸给他人。父母认为他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长此以往肯定会缺乏担当和责任心,于是他们开始教育孩子,试图让他成为一名敢于为自己所做下的事负责的男子汉。

一天,男孩踢足球的时候,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非常不高兴,要求他赔15美元。可一个几岁的小男孩怎么能有这么多钱!于是,他只好向爸爸妈妈寻求帮助。爸爸妈妈知道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便要求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爸爸郑重地对男孩说:“你自己犯了错误,就必须承担责任。我们可以帮你,但是绝不能代替你承担责任。所以,这个问题你必须承担后果。”

男孩说:“可是我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啊!”

爸爸说:“这个问题我考虑到了,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你必须在一年之内将钱还给我。”

男孩说:“我怎么来偿还呢?一年后,我还是没有钱啊!”

爸爸说:“你可以攒下自己的零花钱。你也可以帮家里或是别人打工来赚取更多的零花钱。”

从这之后,男孩总是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省下来,还通过给家里和邻居割草、送报纸赚钱。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攒够了15美元,还给了爸爸。这件事情让男孩知道了责任的重要性,他开始逐渐改变身上的毛病,敢于承担自己所做的事情。

这个男孩父母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思考。如果换了我们现在的父母,很多人往往会为孩子来收拾残局:替孩子赔礼道歉,或是找到邻居,希望通过成人之间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孩子还小,虽然犯了错,但是却没有

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然而,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为自己收拾残局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犯错也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把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权利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即便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也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是你应该承担的,没有人可以为你负责。就像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所说的:“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的一举一动能产生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管这结果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管是受到表扬还是批评。因为只有学会了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变得坚强,才能真正地成长。

父母千万不要时常对孩子说:“这不是你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犯错不要紧,妈妈会为你解决的。”更不要对孩子说,“这个问题对你来说太难了,我来为你解决吧!”否则,父母就只能跟在孩子屁股后面,为他们收拾残局了。父母应当试着对孩子说:“犯了错,就应该勇敢地承担!你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你自己的问题,就应该自己独立解决。就算是爸爸妈妈也不能总是为你善后!”这些听起来似乎都是小问题,但是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强化孩子的责任意识,那么孩子就会习惯性地推卸责任,甚至是以自我为中心,丝毫没有担当。

当然,想要孩子敢于担当,敢于独立承担责任,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遇到问题不逃避,勇敢地面对。因为如果父母自己尚且做不到敢于担当,又有什么资格来要求孩子呢?

胆勇敢些,没什么可怕的

我们的人生需要不停地向前,需要不断地迎接挑战,而勇敢就是一种必需的态度和历练。所以,身为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性格中多注入一些勇气,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告诉孩子没有什么可怕的。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勇敢。

可事实上,我们却发现,生活中很多孩子胆小怯懦,缺少勇气:小一点的孩子怕天黑、怕打雷,不敢独自一个人睡觉;大一些的孩子怕和陌生人打招呼,上学后不敢和同学们交往,更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有些孩子即便是受了欺负也不敢反抗,就连向老师和父母反映情况也是小心翼翼……

不可否认,孩子由于缺乏生存经验和足够的能力,或者有时比较脆弱和敏感,所以时常对陌生事情感到害怕,会对危险感到恐惧。这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是孩子过于胆小怕事,做什么事情都缺乏勇气,那就是大问题了。

身为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天生就胆小,更不要因为自己的过分保护而让孩子逐渐抹去了原本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因为,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能让孩子战胜胆小的心理,变得勇敢一点、自信一些,那么将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甚至使其一生都成为胆小懦弱的人。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没有勇气的孩子,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也许

小时候,还有父母的帮助和支持,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进而进入社会后,就会因为胆小和缺乏勇气而失去更多的机会。甚至是,即便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没有勇气做些什么,以至于错过原本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小威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可就是有些胆小,平时在家里比较活泼,可到了外面就不一样了,看起来怯怯懦懦的。更重要的是,他做什么都小心翼翼,没有一丝男孩子的勇敢劲儿。比如同学们一起去郊游,路过一条宽不到两米、深只有二三十厘米的小溪。别的同学都大胆地蹚水过去,就连女同学都过去了,他却站在小溪边不敢动,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说:“这不会有危险吧!这水已经到了膝盖了,如果踩到石头滑倒了,就糟糕了!”尽管同学们都鼓励他,给他加油,但是他还是绕了很大一段路程,选择了小桥过来。再比如,他从来不参加足球、篮球这样的运动,因为怕运动的时候受伤,怕和别人发生冲突。

其实,小威这样胆小、缺乏勇气是和爷爷奶奶的娇惯有直接关系的。由于小威父母工作繁忙,所以爷爷奶奶就担当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对于这个宝贝大孙子,老人自然宠爱得不得了,简直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生怕孩子受到一点委屈和伤害。父母平时又很少和孩子交流,即便是发现孩子有些胆小内向,也认为长大些就好了,没有太放在心上。

可是,等到孩子上了中学之后,小威父亲却发现,虽然孩子年龄越来越大,但是胆怯心理仍然没有改观。这让父亲非常着急,“一个男孩子怎么能这么胆小呢?”所以,他时常命令孩子勇敢些,不要害怕这害怕那。但是,由于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了,又怎么那么容易改变呢?

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孩子的胆小怕事、缺乏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父母的不当教育造成的。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当成了易碎的宝贝,怕磕着碰着、怕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所以总是把孩子带在身边,什么事都不放心让孩子做,更别说危险的事情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天性比

胆较胆小、内向的孩子,父母更是保护得密不透风,极少让孩子单独做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孩子就一直胆小下去,更别提坚强勇敢了。

正如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的:如果把一个人的一生比作瓷器,那么孩童时代就是制作瓷器的黏土。也就是说,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如果一味保护他们,害怕他们受到伤害,那么孩子就会成为易碎的瓷器;如果父母给予他们积极的教育,鼓励他们勇敢些,不要害怕任何事,那么他们就会充满勇气,成为坚强有胆量的人。

所以说,父母应该把孩子当成强者来看,敢于放手让他们去做一些事。当孩子对某些事情心生恐惧的事情,应该大声地告诉孩子:“勇敢些,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不仅会克服自己的胆小和恐惧,还会慢慢地做到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并且能做得很好。

事实上,真正有大格局的父母不是想办法保护胆小怕事的孩子,凡事都为孩子考虑周到,而是不断地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充满勇气,能够大胆地面临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困难和未知的风险。只有孩子变得勇敢了,敢于面对自己害怕的东西,敢于面对生活中的陌生人,以及所谓的困难和危险,内心才能变得强大起来,自信心才能得到提高,从而得以自信,从容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的一切。

孩子也只有相信自己的力量,充满了勇气和胆量,才能去往更远的地方、更广阔的天地,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快些放手吧,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很多时候,父母总是习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教育孩子,孩子想做这个,父母却想让孩子做那个。比如孩子的梦想是成为飞行员,可父母却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孩子想要拥有自己的空间,可父母却总想着监督孩子;孩子想要到外面去闯一闯,父母却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想要把孩子捆在自己的身边……

可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广阔的空间,需要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不被父母牵着走,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天地。

父母们应该都听说过“鱼缸法则”。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前台处摆放了一个漂亮的鱼缸,里面养着十几条产自热带的小鱼,每天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嬉戏游动。这些热带鱼身长约3寸,头部非常大,脊背上有一片火红色,看起来非常漂亮。不管是公司的员工还是过来洽谈业务的客户都喜欢在鱼缸处驻足,观赏这些美丽的小鱼。

转眼两年过去了,这些小鱼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在小小的鱼缸中悠闲地游动着。人们都以为它们的身长本来就是如此小。有一天,董事长带着自己几岁的儿子来到公司。这个小家伙看到这些长相奇特的小鱼,感到非常好奇和兴奋。于是,他便试图想要抓出一条来看看,可是由于小鱼身体太光滑了,瞬间就跳出了孩子的手。在手忙脚乱中,孩子不小心将鱼缸推到了地上,碎了一地,十几条小鱼也可怜地在地上跳跃着。

胆之后,工作人员立即把小鱼捡起来,但是鱼缸已经碎了,又怎么安置它们呢?董事长四处看了看,发现只有院子中的喷泉能够暂时安置它们,于是他们就把这些小鱼放进了喷泉。等到董事长想起这些小鱼,并重新给它们购买新的鱼缸,已经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这时候,工作人员跑到喷泉便准备捞出那些漂亮的小鱼。然而,令人们感到惊讶的是,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这些只有3寸长的小鱼竟然长到了近1尺长。有人说,是因为喷泉中的水含有某种矿物质,才令小鱼快速成长;也有人说,是因为喷泉的水是活水,才令小鱼长得迅速。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小鱼没有换鱼缸,依然生活在小小的鱼缸中,它又怎么能长得那么长呢?

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人、任何事物只要限制了它,那么它的成长就会受到束缚。如果给予它更大的空间,更大的自由,那么其结果也是无限的。事实上,这个法则非常适合孩子的教育,一些教育学家也将这个法则引申到家庭教育之中来。简单来说,如果父母时刻限制孩子的自由,用爱的名义将孩子拘泥在小小的“鱼缸”中,那么孩子就只能成为长不大的小鱼。相反,如果父母给予孩子更大的自由空间,让孩子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给孩子提供独立自主的机会,那么孩子的未来就会有着无限的可能。

所以说,身为父母,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应该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出来,让孩子在自己的地盘尽情地“为所欲为”。不仅如此,父母还应该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让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的很多孩子虽然物质生活充裕,但是思想和精神却是非常匮乏的。这些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受到父母的监督管教,不仅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权利,更失去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在这些孩子的世界中,永远都是父母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别说“为所欲为”的地盘了,就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

这是因为,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一旦有了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放任自己,就会慢慢地变坏;还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一旦自主地决定事情,就会出现什么问题或是受到伤害。显然,父母给予孩子适当的教育,是理所应当的,也有利于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但是,如果父母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自由,就绝对不是好的教育方法。

虽然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他们或许就是用自己的方式爱孩子和教育孩子。但是父母不要忘了,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保护,而是自由自在的发展空间。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本身就具有自由的天性。更何况,孩子的胆量,是在不断地尝试和行动过程中练就的;孩子的自信,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培养的;孩子的能力更是在父母放手,孩子自由自在的探索中逐渐养成的。如果没有独立的自由空间,被父母束缚在一个框框中,那么看似杜绝了问题和危险,实际上,却增加了孩子成长的阻力,造就了孩子的懦弱、自卑和无能。

没有自由,就没有勇气;没有自由,就没有自信;没有自由,更没有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事实上,不管是勇敢,还是自信,孩子所有这些良好的品质、能力,哪一个不是在父母充分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的?而缺乏了这些优良的品质,孩子们又如何获得将来的成功呢?

虽然身为父母,对孩子放手是最难的一步,但放手也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吧,如此,孩子的人生才会活出自己的精彩!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