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第六十八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第九章远见: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人生的精彩程度取决于抱负的高低,世界会给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就是孩子站的高度。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相信并且鼓励孩子,目标必须坚定,目光必须长远。站在高处,看到前景和希望,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踏实走好每一步,该来的总会来。

今天永远只是“起跑线”

“快看,这是我们家孩子获得的奖励,他在全市跳舞比赛中获得了金奖!”

“我们家孩子最优秀,门门功课第一,今年还被评为了全校三好学生!”

……

生活中,总有一些父母喜欢炫耀自己的孩子,今天孩子又取得了什么什么成绩,今天孩子又获得了哪些哪些奖励。这些父母的潜台词就是,我的孩子是最优秀的、我的教育是最棒的。虽然我们可以理解这些父母对于孩子做出成绩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也理解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热切之心,但是不得不说,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太大的益处的。

父母的炫耀不仅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还会让孩子对自身的定位出现偏差,从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来说,孩子经常听到父母的夸奖,经常看到父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成绩,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这样的错误认识:我已经做到了最好,我是父母的骄傲,任何人都不能比过我。在这样错误意识的影响下,孩子就会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和成绩,不仅失去了继续努力的进取心,更会缺乏着眼于未来的远见和格局。他们会对自己说:“既然我是最棒的,既然我取得了无人可比的成绩,那么我还努力什么呢?”

而生活中,太多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积极性强,创造力旺盛,也还

远算努力,但是却没有长远的眼光。他们或是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开始自我满足,不愿意再继续学习和进步;或是在遭到了失败之后,就开始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向前的勇气和信心。这虽然和孩子心智不成熟有很大关系,但是同样和父母的教育和引导有分不开的关系。

所以,父母不妨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绩和表现,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样一来,孩子才不会变得目光短浅,容易满足于今天的成绩,甚至是忘记了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

事实上,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还是奖励,今天永远只是他整个人生的“起跑线”。如果孩子因为一时的成就或是失败而停滞不前,失去了前进的进取心,那么就只能是停留在原地,无法迎接明天的到来。因为,今天的成绩只代表着今天,并不代表着明天和未来。

在某个学校中,即将大学毕业的学生们聚在一起,虽然他们还要面临最后一场考试,但是所有人几乎都看到了美好的未来。他们讨论着自己的前景,有人说自己已经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有人则憧憬着在某个领域大展拳脚。他们觉得凭借自己现在的学识,足可以解决任何问题,足可以征服外面的世界。

对于接下来的考试,学生们也是信心满满,因为教授允许他们带所需要的资料、参考书和笔记。很快,教授拿着试卷走到讲桌前,给学生们发放了最后的试卷。学生们看到试卷后,立即兴奋不已,因为那上面只有5道题。很多学生立即埋头做题,好像迫不及待地迎接美好的未来。可是,接下来的时间,学生们的脸色却变得越来越难看,甚至有些人还显露出痛苦的表情。

考试结束了,教授收走了试卷,学生们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没有了之前的兴奋和欢乐。教授看了看同学们,郑重地问道:“有人答出了全部5个问题吗?”

学生们都低着头,没有一个人举手。

教授又问道:“有人答出4个问题吗?”

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

“3个?”

“2个?”

学生们低下了头,局促不安。

“那么1个呢?一定有人能答出1个吧?”

这时候,一个学生出声了,他愤愤不平地说:“这试卷上的题实在太难了,我们完全没有接触过。教授是不是在故意为难我们?”一时间,教室内响起了学生们的议论声,纷纷表达自己的疑问和不满。

教授没有动怒,而是放下试卷,意味深长地说:“我没有故意难为你们,更不是想要让你们毕不了业。其实,你们答不出问题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就是想要告诉你们,虽然你们完成了4年的学业,但仍有许多专业问题你们不知道。事实上,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非常普遍。”

接着,教授微笑着说:“这个科目,我会给你们及格。但是你们也要记住,虽然你们即将毕业,但是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你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故事中的教授非常具有智慧,他知道学生们已经完成了学业,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即将迈出校园的他们来说,毕业并不代表着学习的结束,而是代表着新的开始。所以,他通过考试告诉了学生们这个道理,想要让他们眼光放得长远些,不要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更不要在今天就停止了前进。

要知道,每个人的人生都非常漫长,需要不断地前进。而人生精彩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他是停留在今天,还是放眼于明天以及更远的未来。孩子只有把眼光放在明天,不断地努力和拼搏,不断地改变自己,才能创造新的成绩。

所以,身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个明天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就拿学习成绩来说吧,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孩子每个阶段都会取得不同的成绩,或是遥遥领先

远于他人,或是因为某种原因而考试失利。但是取得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是不是提高子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是不是掌握了新知识。

而孩子也必须明白,今天的成绩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他学习的重点。即便孩子在今天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成了全市,乃至全省的“中考状元”“高考状元”,那么这也只是他能力的证明,并不是他人生的重点,更不是唯一的意义。

今天只是“起跑线”,只有把眼光放在明天,甚至是更长远的未来,踏实走好每一步,迎接自己的才能是成功和无限的可能。

你的眼光和格局,就是孩子所站的高度

人们常说,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的地方,如果一个人站得高看得远,那么世界也会给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做出伟大的事情来。这就需要父母从长远出发,给孩子大格局的思维,这样才能让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最终成就不寻常的未来。

其实,孩子心智还不成熟,又缺乏生存的经验,很难看得远。他们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就是为了升学;认为学习各种能力就是为了好玩、为了兴趣;他们心中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或许在他们的心中,有懵懂的愿望和理想,但是却没有那么明确,更没有那么强烈地想要达到。

这时候,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就是影响孩子未来的关键。

最近,一部幽默感人的励志影片意外走红,无数父母为了教育孩子纷纷走入了影院。它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哈维亚和他的两个女儿。马哈维亚曾经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一心想要获得世界冠军为国家争光,证明印度也是可以出现世界摔跤冠军的。可是,他的梦想却没能实现,退役后只能回到偏僻贫穷的家乡,过着普通人的生活。

可他并没有甘心,他的梦想变成了:让自己的儿子替自己完成梦想。当第一个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他对妻子说:“我没能做到的,我们的儿子会完成。

远他为印度赢得金牌,国旗将高高地升起!”但是,老天好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妻子连续生了4个女儿。随着女儿们一天天长大,年过中旬的马哈维亚感到了失望,可正当他打算放弃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于是,他不顾村民们异样的眼光和妻子的反对,坚持要教两个女儿练习摔跤。

爱漂亮的女儿必须接受一系列魔鬼式的训练:每天5点起床进行各项训练,不能吃各种甜食、油炸食品,只能喝牛奶吃鸡肉,还要和男孩子比赛摔跤,忍受路人和同学们的嘲笑,这些都让孩子们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她们刚刚有了反抗的意识,爸爸竟然剪掉了她们的头发,甚至比男孩子还要短。

或许,人们觉得这个爸爸太强势了,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们的身上,不顾孩子们的想法。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马哈维亚的眼光是长远的,格局是广大的。要知道,在影片中,印度的女孩子过了14岁就必须嫁人,以后的生活就是生孩子、做饭,照顾丈夫一家人。她们的人生本来就是无从选择的,而爸爸却为两个女儿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根据女儿的天赋为她们谋划了一个比别人更有希望的未来。

事实证明,马哈维亚的做法是正确的。一个14岁新娘的一番话,让女儿们明白了爸爸的苦心,更明白了自己必须努力训练、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她们从之前的消极怠工,变得积极主动,认真训练。而随着能力的提高,爸爸开始带着大女儿吉塔去参加比赛,和男孩子摔跤。虽然吉塔第一次输了,却赢得了比胜利者更多的奖励。并且爸爸还告诉她,这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道路还很长。最后,吉塔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成了全国摔跤冠军,并且顺利地进入了国家队。

在那里,吉塔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转变,教练要求她忘记爸爸以前教的一切,采取新的训练方式。再加上,她满足于目前的成绩,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了,所以心态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她开始留长头发,开始爱好打扮,开始逛街、出入夜店,甚至是看不起爸爸老旧的训练方式。正是因为如此,在

一次次比赛中,吉塔失利了,首轮就被对手淘汰。

再加上吉塔的教练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将原本是进攻型的吉塔,定义为防守型选手。这时候,爸爸再次站了出来,亲自训练女儿,现场为女儿进行赛场指导。

对于比赛的目标,爸爸和教练更是呈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教练说:“不要输得太难看。”

爸爸说:“你不会输!”

教练说:“至少你要拿块奖牌。”

爸爸说:“你注定是冠军!”

教练说:“你已经领先了,注意防守。”

爸爸说:“忘掉领先,保持进攻!”

教练说:“有些人注定不是打国际比赛的料。”

爸爸说:“你输掉的,是本应该你赢的比赛。”

而在最后冠亚军的争夺中,教练说:“至少你现在可以有一块银牌了。”

爸爸却鼓励地说:“赢下金牌,你将成为印度的榜样,永载史册!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你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烦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正是因为爸爸教育孩子目光长远,教育孩子走出偏僻的小镇,摆脱只能生孩子、做饭的命运,并且将世界冠军作为自己的目标,所以孩子们才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并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赢得了世界冠军,成了全印度的骄傲。

事实上,这部影片之所以成为父母们热议的焦点,除了鼓励孩子们不断克服困难和自己的内心,更关键的是,人们都在讨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马哈

远维亚培养出了两位世界冠军?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个爸爸的眼光和格局远远高于一般人。他尽管回到了偏僻的村庄,但是所向往的方向却是世界冠军。正是因为爸爸眼光长远,格局大,所以女儿们站得要比其他印度女孩更高,结果也赢得了人生的精彩。

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所处的位置,而是他心中想要前往的地方。起点差不多的孩子,最后也会因为格局和眼光的不同而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这是因为,她们的志向和所在意的事情并不在一个维度上。

有远见的父母,会给孩子大格局,会培养孩子长远的目光,为孩子计划得深远。这不仅要求父母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提高孩子的素质,更要求父母帮助孩子改变自己的思维,必须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培养他长远的目光,让他站在高处。这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才不会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中,被暂时的成绩和利益所利诱;孩子才能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并且为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就是孩子站的高度。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站得更高些吧!这样一来,孩子的人生才能够足够精彩、漂亮!

世界很大,唯有梦想配得上它

童年本应该是一个放飞梦想的季节,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各式各样的梦想,有的想成为画家,有的想成为律师,有的想成为飞行员,有的则想成为医生……因为孩子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所以才有了人生中最纯真的梦想。

可现实却是,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为孩子规划的梦想和未来,就是考上一所名校,找到一个好工作,捧上一个“好饭碗”。所以,我们常听父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这样长大后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

还有些父母被社会上那些功利和现实的思想所影响,无视孩子的兴趣和梦想,时常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还美其名曰给孩子规划所谓美好的未来。比如某些孩子因为艺术天分成为了小明星,父母们便争先恐后地让孩子学习舞蹈、钢琴、画画,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小明星;比如父母们看到某个孩子因为成绩优异,被国外几所名校录取,便每天督促孩子努力学习,还给孩子报各种加强班,希望孩子有朝一日也能如此;再比如父母们看到其他家长把孩子送出国门,便想着把孩子送到国外……

可是,难道孩子的梦想就是为了所谓的好工作,就是为了所谓好的生活,就是为了过上所谓令人羡慕的物质生活吗?梦想是成就未来的源头,孩子的

远梦想仅仅是为了生活和饭碗,那么还何谈未来和希望?

父母要知道,有些梦想是需要孩子用一生去实现的,就算漫漫人生路当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不能丢掉了梦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梦想是不可辜负的。因为世界真的很大,只有梦想才能配得上它。

“如果你还年轻,你还想做艺术家,你就要把自己当成一个艺术家。”这句话出自一本叫作《列宁与音乐》的书,或许你并没有听说过这本书,也没有听过这句话,但是它却对一个男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当年,11岁的谭盾被这句话深深吸引,并且第一次萌生了“当一名音乐家”的念头。第二天,他为了激励自己,就在书包上写上了四个大字“长沙乐团”。其实,当时长沙并没有乐团,而小小年纪的谭盾也不知道什么是乐团,真正的乐团是什么样子。但是他却对自己的梦想非常坚定,甚至在书包的顶部拴了一根筷子。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拴一根筷子?”他自豪地说:“我背着的是一根指挥棒。”年纪小小的谭盾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周围的人,自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音乐家。

或许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这样的想法不切实际,甚至还会教训他应该好好学习。谭盾只是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里的生活也并不优越。谭盾那时候还必须帮助妈妈做很多的家务。但是,谭盾妈妈却没有打击孩子的梦想,反而尊重并鼓励了孩子的兴趣。

其实,小时候的谭盾根本没有接触过任何乐器,直到8岁那年才见到了两根笛子。他好奇地玩着笛子,惊讶地说:“这么简单的东西,竟然可以吹出那么美妙的音乐。”见孩子对笛子感兴趣,妈妈便鼓励他试一试,看看它是怎么发音的。没想到,几天后,谭盾竟能像模像样地吹出了歌曲《浏阳河》。

从此之后,谭盾对音乐便产生了兴趣,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开始关注各种乐器。由于当时接触音乐的机会并不多,只要办丧事的人家才会请人吹吹打打,而他就每次都去凑热闹。妈妈看孩子如此痴迷音乐,便和爸爸

商量,用攒了很久的钱给孩子买了一把小提琴。谭盾对这把小提琴爱不释手,每天都会练习,为了不打扰邻居还时常跑到附近的小山头练习。为了找到练习的乐曲,谭盾每天都在家门口的大树下一边听广播的音乐,一边拿笔记本记乐谱。看电影的时候,别人都是看故事情节,他却打着手电记电影主题歌的乐谱。

正因为谭盾热爱音乐,即便后来做过农民、当过京剧演员,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谭盾带着小提琴去参考。因为基本功扎实,终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赵行道、黎英海老师学习作曲,随李华德老师学习指挥。1986年,他又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获得了进修音乐艺术博士的机会。

在哥伦比亚求学期间,谭盾的境况非常不好。身在异国他乡,家境又贫寒的他,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只能去街头卖艺赚钱。在那个时候,他结识了一位黑人琴师,两个人共同在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给别人演奏。可是,当谭盾境况好转的时候,他立即离开街头,投向自己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哥伦比亚大学。在这里,他师从大卫·多夫斯基以及周文中先生,潜心学习音乐。虽然他的生活非常窘迫,但是即使再苦再难,他也没有回到市井之中。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音乐家,如果为了物质生活而在街头卖艺,就会无法融入真正的艺术,那么自己离梦想就会越来越远。

几年后,谭盾终于成功了,在美国成功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举办个人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他的梦想终于得到了实现。自此谭盾的名字传遍了整个世界,先后获得了格文美尔古典作曲大奖、格莱美最佳电影原创音乐专辑、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成名以后,有一次,谭盾偶然路过自己当初卖艺的地方,竟然还能看到那位黑人琴师!此时,谭盾成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而黑人琴师依然在街头卖艺,为了一天几百元的收入而满足。

远可以说,谭盾的成就固然有天赋和努力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父母的鼓励和影响。要知道,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比较困难,谭盾妈妈却为了支持孩子的梦想,咬牙买下了一把小提琴。这对于孩子不仅是关爱,更是一种激励,激励孩子在梦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试想,如果谭盾妈妈像很多父母一样,不断叮嘱孩子找一个“铁饭碗”,为家里缓解经济困境让孩子学个一技之长,那么,今天是否还有这位享誉全世界的音乐家?

我们的孩子人生是否精彩,梦想是否能够实现,完全取决于父母的眼光和格局。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眼光有多远,成就就有多大。今天,父母的眼光和选择,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的道路能走多远。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梦想,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被功利思想影响了自己的思维,那么孩子梦想的空间也越来越小,站的高度也越来越矮。

事实上,今天并不缺有梦想的孩子,而是缺少有眼光和格局的父母。很多时候,父母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将孩子的梦想给扼杀了。而在扼杀孩子梦想的时候,父母却抱怨孩子不努力,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和前景。

世界很大,唯有梦想配得上它。所以,父母应该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不要因为功利的目的而扼杀了孩子的梦想。让孩子的梦想飞起来,并且给孩子梦想肆意成长的教育环境,这样一来,孩子的未来才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现在的男孩子都喜欢运动,篮球、足球,等等。很多孩子也把科比、库里、梅西、小罗纳尔多等运动明星视为自己的偶像,梦想着成为自己偶像那样的人。

很久之前,美国就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从小就对篮球情有独钟,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出现在NBA赛场上,成为一名出色的球员。

8岁那年,小男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篮球。从此之后,他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篮球,睡觉的时候抱着它,即便是帮妈妈扔垃圾的时候,也是左手拎着垃圾,右手运着球。到了中学之后,男孩时常对自己的朋友讲,自己以后要到NBA打球,成为出色的NBA球员。可每次换来的都是朋友们的嘲笑,因为他的身高仅仅有160厘米,比同年级的同学都要矮很多。“你的梦想永远也不会实现的。NBA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160厘米的矮子!”“你这么矮,上篮球场都困难,想要到NBA,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是啊!这样的身高如何能够进入NBA赛场,如何能够与其他高大的球员抢球、角逐呢?

尽管所有人都嘲笑他,挖苦他,但是男孩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依然坚信如果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终究有实现它的一天。为此,他每天都拼命苦练球技,运球、投篮、强攻、防守等。看着孩子这么辛苦,父母也非常心疼,但是内心也觉得自己孩子的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开始劝他放弃那个不

远切实际的想法,“算了吧,孩子,这对你来说太难了。你不如练足球,或是其他运动。”

然而,孩子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他觉得自己有这个天赋,并且对篮球非常喜爱,为什么就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呢?为什么自己的梦想就不能实现呢?他一直坚持不懈地练习球技、加强体能训练,同时还不忘和不同的人进行比赛。进入大学后,他更是被选入了学校篮球队,更因为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脱颖而出,成为该学校出色的球员。

尽管其他人都不相信他可以出现在NBA赛场上,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天赋,从被人嘲笑的矮个子到镇上有名的篮球运动员,从代表全镇参加比赛到全州无人不知的篮球运动员,再到被选入美国队,参加西班牙举行的世界男篮锦标赛,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梦想。

在这次世界男篮锦标赛中,男孩表现非常出色。尤其是争夺冠军的比赛中,他在其他队员惊慌失措的情况下,稳定了美国队的军心,以出色的运球绝技游走于队友之间,最终赢得了比赛。正因为如此,他成了全世界的篮球明星,受到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他出色的球技和组织领导能力,更是因为他的矮个子。

可他却非常自信地说:“我的确太矮了,在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赛中闯出一片天地不容易。但是我相信,篮球并不是专门让高个子打的,而是让那些有篮球才华的人打的。”

之后他成为职业球员,更加入了夏洛特黄蜂队。在赛场上,这个小个子球员左突右击、灵活地在赛场上游走,让对手防不胜防。他不仅成了黄蜂队组织进攻的主力,更被评为黄蜂队最有价值的球员。

这个男孩就是博格斯——NBA历史上最矮小的球员,也是速度最快的球员之一。虽然他身高只有160厘米,但是他却是个篮球天才,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博格斯总是对孩子们说:“身材矮小并不代表一

切,只要你付出比大个子更多的心血,并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你也有可能成为NBA球员或是体育明星。”并且告诉人们:“要相信自己,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成功。”

博格斯书写了一段传奇。他相信自己,并坚持走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因为他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孩子,因为他对篮球非常喜爱,并且相信自己有这个天赋,所以才没有在别人的嘲笑中放弃自己的梦想。正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给自己的未来和梦想点亮了希望之灯。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离自己的梦想很远。很多时候,我们的梦想总被别人嘲笑是异想天开。于是有些人便告诉自己:“算了吧!这太难了!”“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我还是选择放弃吧!”可是,你不努力前进怎么知道梦想就不能实现呢?你不坚持自己的目标,又怎么知道未来没有无限可能呢?

梦想并不是这么轻易就可以实现的,目标也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达到的。不知道,父母们是否听过《在路上》这首歌: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在路上。

路上虽然有心酸,但是坚持下来,离自己的梦想才能更近一步,而选择放弃只能是抛弃自己和未来。正因为如此,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自己的梦想,只要道路是对的,就要相信自己,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尽管这条道路非常遥远,尽管这条道路充满了荆棘和嘲笑。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缺乏坚强的意志力。很多孩子虽然有远大的梦想,有这样的天赋,却在选择的时候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很多孩子都会听从父母的教育,或是迫于别人嘲笑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因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像博格斯一样倔强。

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如果父母眼光高、格局大,不断

远地鼓励孩子坚持梦想,那么孩子站得就高,离梦想的距离就越来越近。可如果父母眼光低,格局小,轻易地否定孩子的梦想,那么孩子即使有一万个奇思妙想,有再远大的梦想,也很难实现。

所以,我们要说,父母们,当孩子诉说自己的梦想时,不要轻易对孩子说:“算了吧,你不是这块料!”“你这就是在异想天开,这个梦想这么大,你怎么能实现!”而是应该坚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只要你相信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就坚持走下去吧!”“只要道路是对的,就不要怕梦想的道路太遥远!”

要知道,孩子是有着很大潜力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父母们应该相信并鼓励孩子,坚定自己的梦想。只要确定孩子所走的道路是对的,就鼓励孩子踏实走好每一步,不要轻易地放弃。

有了目标,坚持就容易多了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坚持是最难的。因为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阶段,有太多太多的好奇心,容易被太多太多事情吸引,很难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不能做到坚持到底。事实上,很多孩子还是非常有毅力的,能够自始至终完成一件事情。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心中大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为有了目标所以努力就有了方向,前进就有了动力,所以坚持就变得相对容易多了。

人们常说,一个人可以没有成功,却不能没有目标。如果没有目标,人们就像是汪洋之中一艘没有航向的船,等待着它,只有黑暗、漂泊和迷茫,找不到最终的目的地和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目标,人们就会不思进取,失去了激情,即便是有力气也不知道向哪一处使。如果没有目标,人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自然就不会获得成功。

对于成人来说是如此,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所以,身为父母,应该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及早帮助和引导孩子确立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孩子自然就不会轻易放弃了。

嘉欣是个聪明的孩子,兴趣广泛,但令父母头疼的是,她做什么事情都

远没有常性,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虽然总是劝嘉欣坚持,好歹做好一件事情,却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父母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才好。

嘉欣5岁的时候,幼儿园举行六一儿童节节目会演,看到其他班小朋友跳着优美的舞蹈,于是也和妈妈说想要学习跳舞。爸爸妈妈想:孩子学习跳舞不仅多了一门才艺,还能提高气质,就欣欣然地给孩子报了专业舞蹈班。但是,没过半年,嘉欣就不想去了,因为她觉得每天开胯、劈腿、下腰太辛苦了。父母觉得孩子既然不想学,就不要强迫孩子了,否则也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于是就没有再让嘉欣学习舞蹈。

嘉欣放弃了舞蹈,但很快又对古筝感兴趣了。看到别人拨弄着琴弦,演奏出优美动人的曲调,嘉欣觉得太神奇了、太美妙了。于是,爸爸妈妈又给孩子报了古筝学习班,想着孩子学习古典韵律、培养高雅气质也是不错的。结果,没过多少时间,嘉欣的老毛病就又犯了,觉得练习古筝太难了,自己学了这么长时间也不能演奏出一首完整的曲子。

这一次,爸爸妈妈没有立即答应孩子的要求,爸爸严厉地说:“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常性,当初是你要学习古筝的,现在才多长时间啊,又想要放弃。这样一来,你能做好什么事情!”妈妈也耐心地劝导孩子:“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可是,嘉欣就是不肯委屈坚持,爸爸妈妈只能作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嘉欣的兴趣爱好也多了起来,觉得水彩好玩,就要学美术,觉得街舞炫酷,就要学街舞。没几天,看到偶像弹吉他又帅又酷,又吵着闹着学吉他……这时候,爸爸妈妈才发现,自己太溺爱孩子了,一味地顺着孩子,反而更纵容孩子的坏毛病。无奈之下,爸爸妈妈只能请教做老师的朋友,希望可以让孩子有所改善。

朋友问嘉欣爸爸妈妈:“孩子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她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谁知爸爸妈妈一脸茫然:“我们从来没想过啊,也从来没有问过孩子。孩子还这么小,想那么远做什么?”朋友说:“孩子没有目标,怎么会有前进

的动力,怎么会有坚持下去的毅力?孩子虽然小,但是却不能没有目标。即便是暂时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也要制订短期目标。这样孩子才不会失去了方向。”这时候,嘉欣的爸爸妈妈才知道孩子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原来孩子连一个目标都没有,就更别说为了目标坚持和努力了。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爸爸妈妈决定引导并帮助孩子制订一个努力的目标,并且让孩子坚持下去。他们开始引导孩子思考未来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思考自己长期和短期的目标是什么。果然,当孩子明确了目标之后,容易放弃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与其说嘉欣没有坚持的毅力,不如说她缺少目标。因为没有目标,自然就失去了激情和动力,自然就坚持不了多少时间了。

事实上,当孩子习惯了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前进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就有了踏实走好每一步的耐心。所以,父母不要责怪孩子为什么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应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内心,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坚持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当然,父母在引导孩子制定目标的时候,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特长喜好,如此孩子的目标才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因为目标太高了,就会变得高不可攀、遥不可及,孩子很难实现的话就会更容易放弃,还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否定;而目标太低了,就会变得唾手可得,孩子很轻松就实现的话就会滋生自满的情绪,还将很难做出出色的成绩。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看得见摸得着,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有了目标,孩子才能不断朝前走。有了目标,孩子才能有大格局,坚持不懈地走好每一步,并逐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有了目标,坚持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远成绩,绝对不是孩子唯一追求的

每当到期末的时候,父母们聚在一起议论:

“我家孩子数学成绩很差,听说你家孩子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你真是会教育!”

“这次考试你家孩子成绩怎么样啊?排在班级第几名啊?”

“我家孩子是班里的尖子生,每门学科都前三名!”

“我家孩子偏科厉害,数学、英语成绩还不错,可语文就头疼了,如果过了80分就谢天谢地了。”

……

这些或是夸耀或是抱怨的谈话,无不透露着父母们最为关心的话题,那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说,绝大多数父母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孩子学习成绩好,最不高兴的事情就是孩子学习成绩下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成绩好,父母的称赞声不断,而孩子成绩差,父母则不是抱怨就是指责。因为在这些父母的眼中,孩子的成绩就是孩子优秀不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孩子将来有没有大好前途的关键,更是孩子人生幸不幸福的根源。我们的父母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了,往往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绞尽脑汁,把孩子的空闲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每天盯着孩子做功课,恨不得孩子每分每秒都在努力学习,给孩子报培训班、加

强班,买各种参考书、训练册……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成绩绝对不是孩子唯一追求的目标,更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但凡是有这种想法的父母,都是短视的,没有长远的目光和广大的格局。不可否认,在学习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他们当前一个阶段学习状况的重要反映,也是孩子知识、能力、思考等各方面是否提高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成绩好,足以说明他之前努力学习了,所学内容掌握得比较好,并且能力也有所提高。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的成长除了学习成绩,品质、素养、胆量、思维、视野等方面在将来会更重要,更能让孩子成才。我们知道,美国的比尔·盖茨当初在哈佛的成绩并不优秀,且选择了肄业,但是他却凭借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胆识,成就了微软帝国。中国的马云,中学时期成绩也是平平,但是却凭着非凡的商业头脑和独特的思想,成为今天的互联网大亨。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父母将成绩视为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在成绩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个性、自由、思想。可是到头来,父母却又埋怨孩子没有了自由翱翔的能力,没有了胆识和气魄。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儿子小卡尔刚出生不久,格拉彼茨牧师来到他们家做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他发现小卡尔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对此,格拉彼茨牧师有些担忧,并对卡尔·威特说了一些关于自己的教育观点:“我看得出来,小卡尔好像有些不聪明。这很遗憾。但是我想,您如果愿意付出加倍的努力,是可以改变这一现状。那就是利用后天的教育来改变他。你必须让他接受比其他孩子更严厉的训练,甚至更加残酷的训练。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牺牲美好的童年,比如说和伙伴玩耍的时光。但是,这对于孩子的

远将来一定有好处。”

听完格拉彼茨牧师的话,卡尔·威特不认同地说:“天哪!格拉彼茨牧师,你这样想太令我吃惊了。这种牺牲有什么意义?难道还有什么比幸福生活更重要吗?”

格拉彼茨牧师反问道:“难道孩子的前途不重要吗?”

卡尔·威特肯定地回答道:“孩子的前途当然重要,可是不要忘了,这样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没有任何好处。相反,它只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幸福,还学不到他所必需的知识。要知道,任何急功近利和强迫孩子的做法都只能带来一种后果,那就是毁了孩子!”

卡尔·威特知道,孩子虽然天生不聪明,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什么,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并不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智力,而是注重品德、勇敢和快乐精神的培养,顺应孩子的天性,发掘孩子的潜在能力。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被认为不太聪明的孩子,竟然在八九岁时就能熟练地运用6国语言,在13岁的时候,就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想想看,如果站在卡尔·威特的位置,看着不太聪明的孩子,以及一塌糊涂的成绩,相信绝大部分父母会按照格拉彼茨牧师的建议去做,千方百计地训练孩子,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和智力。但是,事实上,这样做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不仅会困扰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父母应该明白,自己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是什么?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是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现在是不是聪明,还是整个人生是不是幸福快乐?是应该更加关注孩子目前的学习成绩,还是未来的发展?

实际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父母更是如此。如果父母眼睛只是盯着成绩,那么孩子就会迷失在分数之中,成为“高分低能”的人。但是如果父母眼光长远,为孩子的将来计划深远,注重孩子全面能力的发掘,那么孩子

自然可以成就美好的未来。

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未来的样子。身为父母,不要把成绩当成是孩子的唯一,也不要急功近利,相信孩子将来会感谢你的远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父母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