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第七十四章《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Chapter4性格好的孩子好运一辈子

比上帝富有的关键在于性格

很多成功人士都会赞同“性格决定命运”这一观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对一个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不是他的背景、他的肤色、他的种族或是他的宗教信仰,而是他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看起来很武断,很残酷,却有它的道理。因为,性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当他面临关键选择时,他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他做出什么选择,而人生中的关键选择往往会成为命运的转折点。良好的性格,适当的行为方式,则会衍生出好的结果。所以好的性格是幸福人生的基础,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能帮助他们创造幸福人生。

所以,我非常真诚地告诉各位父母,一定要把培养孩子的性格放在首位,掌握科学知识只是孩子教育的一个方面,好性格的培养比好成绩要重要得多。

儿子初中时和我堂姐的女儿静静是同班同学,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我和堂姐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我更关心儿子的性格培养,而堂姐则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平时非常注重锻炼儿子待人接物的能力,从不强迫儿子上任何补习班、培训班,不给他任何学业上的压力,而是让他充分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学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外,我会让他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我给了儿子充分的自主权。慢慢地,他变成了一个自信、开朗、乐观、爱好广泛的孩子,并且结交了很多朋友。他可以和朋友一起郊游、阅读、游戏,生活得快乐而充实。

而堂姐非常重视孩子的成绩,总是要求静静好好读书,为她设定各种学习目标。除了上课,她还给静静报了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希望静静的成绩能出类拔萃。不让静静做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比如看影视剧,看“不合适”的课外书,和男孩子玩等。他们认为这些都会让静静分心,会影响学习。堂姐认为,只要静静成绩好,考上好大学,将来前途无量,自然会过得幸福。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支配下,静静每天除了学习没有其他任何活动,也没有什么朋友。而巨大的学习压力也让她变得自卑、孤僻。

如今,儿子和表姐的女儿都已经上了高中。虽然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走上社会,但从他们如今的待人接物、社交等一些行为,已经初见端倪。儿子拥有很多的朋友,拥有热情、开朗的心境,相信他做很多事情都会得心应手。而静静自卑、孤僻的性格必然会让她失去很多发展和成功的机会。

只是堂姐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等她意识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那么,你意识到了吗——比上帝富有的关键在于性格。

自信的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

我的小侄女欣欣今年10岁了,其实她长得挺漂亮的,只是因为小时候不小心把额头烫伤了,留下一个小的疤痕,让她觉得自己很丑,常常躲在屋里,不愿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

有一年,学校举行六一晚会,欣欣被选中跳一个舞蹈。欣欣高兴极了,经常在家里练习。然而,到了快上台的时候,她却不愿意跳了。当我们焦急地询问她缘由时,她说这个舞蹈要把她额头的刘海梳上去,她的疤痕就会露出来,这样大家就都知道她的额头上有一道疤了。

于是,欣欣的爸爸妈妈、我和丈夫,加上老师都开始做她的思想工作,但无论我们如何说,她就是不愿意上台,最后竟然委屈地哭了起来。最后,老师只好放弃劝说,重新调整了舞蹈的队列开始演出。

看着台上的小伙伴们翩翩起舞的样子,台下的欣欣很伤心地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看见欣欣的样子,她的妈妈着急地问我:“欣欣如此自卑,可怎么办呀?”

欣欣的自卑也让我感到心疼。身为父母,我们都知道自信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缺乏自信的人面对事情时会缺乏决断能力,难以积极地采取行动。对于孩子来说,自信是他们能够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推动力。只有相信自己,他们才能够充分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和潜能,从而更有效地把事情做好。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信是孩子人生的基石,是他们健康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养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听到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不够积极、不够努力、胆小怯懦,总觉得孩子身上有太多的问题和不足。但父母也许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行为往往与他们缺乏自信有关。因为缺乏自信,孩子就缺乏行动的动力,从而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胆小怯懦。

尽管自信对于孩子如此重要,但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如今的很多父母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知识、技能上面,而忽略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下面的这则小故事,是我亲眼所见的。我们不妨看看里面是否有自己的影子。

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得到了3颗星星,比前一天多得了1颗,而班里的其他孩子有的得到4颗,有的得到5颗。当孩子高高兴兴地向父母宣布他的成绩时,孩子的妈妈却不以为然地批评孩子说:“得了3颗星星就乐成这样?看看人家,都得了5颗,你什么时候也能得5颗星星啊?”

这位妈妈没有想到孩子的进步可能会给他带来自信,却只看到了孩子只得3颗星星,而别的孩子得4颗、5颗星星这一结果,并因这一结果而批评了孩子,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要知道,孩子能够进步对他自身而言就是成功,就是值得赞赏的。

对于孩子来说,自信心比他们能够得到10颗甚至100颗星星都有价值得多。

当我把这则小故事讲给表嫂听时,她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扼杀了女儿的自信心,让她变得自卑。看来,表嫂在教养欣欣时,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意识到是自己的错误之后,表嫂问我有没有好的方法能让欣欣找回自信?

其实,我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方法能够保证让欣欣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但还是希望我培养儿子形成自信性格的方法能够给表嫂一点借鉴。

在培养孩子自信性格时,我们可以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我曾经在一篇报道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说法:西方提倡“大拇指文化”,说的是父母会针对孩子的优点,竖起大拇指表扬;而东方则提倡“食指文化”,说的是父母喜欢挑孩子的毛病,伸出食指指责。这一说法虽然并不能以一概全,却能说明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缺乏对孩子的赏识教育,直接导致孩子从小就缺乏自信,让其潜能的发挥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

所以,我们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用赞赏的方式让孩子形成自信的性格。换句话说,我们要大力推行“大拇指文化”,放弃“食指文化”,多表扬孩子,少批评指责孩子。当然,我所说的“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具体来说,在对孩子的赏识教育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发现孩子的可取之处,加以表扬。

因为孩子年龄小,所以依照我们的标准,也许他们做事不完善、不正确,但他们所做的总有可取之处,也许是他们做事的良好动机,也许是他们取得的一个微小进步……这一切在我们眼里也许不值一提,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巨大的成就。

我们要表扬孩子的这些成就,而不是总指责他们的不足和缺陷。

有一次我给儿子测验数学,一共10道应用题。儿子做完后,我发现只做对了一道题,就在那道题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红勾。儿子之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这一次看到我在他的作业本上只是打了一个红勾,神情不禁黯淡下来,觉得自己真的不是学数学的料。他低下头,不希望看到我失望的眼神。可让他没想到的是,我却非常激动地对他说:“儿子,你太了不起了!这么难的10道题你竟然做对一道,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这些题连碰都不敢碰呢!”

就这样我没有去关注儿子做错的那9道题,而是大大地表扬了他做对的那一道题。如果我也像其他父母一样,无视孩子做对的那一道题,而是因为做错的9道题而对儿子横加指责,那么,儿子原本因为错了很多题而极度挫败的心就会更加受伤,也许他会因此对数学完全失去兴趣。

第二,表扬要实事求是。

我们表扬孩子的内容须是孩子真正的可表扬之处,不能过度地表扬他们。因为过度的表扬容易让孩子形成盲目、骄傲、自大的性格,使他们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对别人的批评表现得敏感而脆弱。

有一年,一位朋友到我家做客,看到我7岁的儿子,就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夸奖他说:“你这穿得也太酷了,肯定能迷倒不少小女孩。”等儿子进房间之后,我严肃地对这位朋友说:“你不应该这样夸他,他穿得好看是因为我给他搭配得好,与他自己本身没有关系。你这样夸他,他会以为这是他的本事,或许以后就会格外关注自己的穿着……”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是小题大做,其实不然,把别人的功劳加在孩子身上而表扬他们,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失实的表扬。我们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成就和进步,是他们身上真实存在的闪光之处,这样才能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生出更真实的自豪感和自我价值感。

所以,赏识教育不是让我们对孩子的一切都进行表扬,而是要针对孩子取得的进步或做出的正确行为,给予及时、准确、真诚的表扬,这样才能对培养孩子的自信真正起到作用。

除了利用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还想提醒那些像表嫂一样的家长们,不要因为孩子的缺点而过多地批评他们。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逐渐强化他们的缺点,更会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导致他们越来越差,所以,让他们失去自信,形成自卑的性格。我们要放弃过多的批评指责,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教育方式对待孩子的不足和缺点。

俗话说,“自信的孩子都是最美的天使”,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最美的天使吗?如果想,那就从现在开始,注意教育方法,用正确的方式帮助他们形成自信的性格。

我宁愿不要1000棵樱桃树,也不愿听到你撒谎前几天下楼倒垃圾时,我碰到了邻居寒寒的妈妈。在小区的花园旁,寒寒妈妈跟我聊起了寒寒。

上个周末,寒寒告诉妈妈下午要去少年宫画画。结果邻居家的孩子下午来找寒寒玩,妈妈告诉他寒寒去少年宫了。那个孩子有些疑惑地说:“星期六的下午,少年宫根本不开门。”晚上,在爸爸妈妈的再三追问下,寒寒才说出实话。原来,他和班里的几个同学相约到新建成的公园去玩了。

有一次,寒寒向妈妈要钱说是买复习资料,妈妈很痛快地把钱给了他,可是他却把钱拿去买了玩具。妈妈发现,寒寒每天下午放学后,要么看电视,要么出去和伙伴们玩,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在家里踏踏实实地写过作业了。妈妈问他原因,寒寒有时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有时说作业已经在学校里写完了。一次考试后,妈妈问起寒寒的成绩,他明明在班里排第14名,却说是第4名。开家长会时,寒寒的妈妈知道了真相,老师还向妈妈反映了寒寒经常不交作业的情况。

最后,寒寒妈妈焦急又无奈地问我:“寒寒如此爱撒谎,怎样才能改掉他这个坏毛病呢?”

听了寒寒妈妈的话,我着实为寒寒捏了一把汗。在今天这个日益复杂、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诚实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性格品质。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听到很多父母对于培养孩子诚实有着这样的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培养孩子诚实的品质就是让孩子开诚布公,有什么说什么,这样会让孩子得罪人或吃亏。不可否认地说,诚实的品质或许在某些时候会让孩子得罪其他人或受到一些伤害。但诚实的品质会让孩子获得比别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会让孩子比别人更容易成功和幸福。所以培养孩子诚实的性格,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课题。

谈到诚实,我们也许会因孩子经常说谎而感到很苦恼。例如,三四岁的幼儿会说出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话,这让我们感到疑惑,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学会说谎了呢?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冤枉了孩子。因为,此时孩子的说谎和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是有区别的。这个阶段的说谎与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有关。

对于幼儿的说谎,父母不要一味地从道德的角度去斥责,而是要认真分析孩子说谎的原因,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同时,正确引导孩子形成诚实的品质。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形成诚实的品质呢?我给寒寒妈妈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个故事,觉得受益匪浅。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小时候非常活泼。有一天,他得到了一把新斧子,为了试试新斧子是否锋利,他就把父亲一棵心爱的樱桃树给砍了。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吼道:“是谁砍了我的樱桃树!”华盛顿很害怕,他想了想,最后还是走到父亲面前,面带愧疚地说:“爸爸,是我砍的。”父亲问他:“你承认砍了我的樱桃树,难道不怕我打你吗?”华盛顿却说:“可是我说的是事实啊。”父亲听了他的话,气消了,高兴地说:“孩子,我非常高兴你很诚实,我宁愿不要1000棵樱桃树,也不要听到你撒谎。”华盛顿知道父亲原谅了自己,从父亲肯定的目光中,华盛顿受到了莫大的鼓舞。正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才养成了诚实的品质。

孩子爱撒谎,作为父母,我们肯定又气又急,于是千方百计地教育孩子要诚实,可是,这种教育往往不见效果,孩子仍旧撒谎。因此,我们要像华盛顿的爸爸一样,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告诉孩子,诚实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说一次谎言可以被宽恕,但如果谎言持续不断,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次,我们自己要诚实。

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希望我给他买一个平板电脑,这是因为他看到同学们都用平板电脑查资料、看电影,他非常羡慕。一个平板电脑对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负担,于是我对他说:“你想让我给你买平板电脑,没有问题,但是你得答应我,这次考试要考到前三名。”儿子听了很高兴,对我说:“一言为定!”

儿子对我的话深信不疑。为了得到平板电脑,他非常认真地学习,一改往常懒散的学习态度,有不懂的问题就请教老师、同学,这些变化我看在眼里,也感到非常欣慰。考试成绩出来了,儿子兴高采烈地拿着成绩单向我报喜:“妈妈,我做到啦,我考到前三名了,你也要说到做到,给我买平板电脑哦。”我对儿子说:“当然,妈妈绝不食言,周末就带你去买。”儿子受到了鼓励,学习越来越认真,成绩也提高得很快。

如果我食言,骗了儿子,我相信情况一定相反。我们的食言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心灵,他们耳濡目染也会养成撒谎的习惯。因此,我们不要轻易许诺,既然许诺了,就要做到。作为父母我们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才能让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学到诚实。

最后,我们可以正确地运用一些奖惩手段。

一天下午,我接儿子放学回家。儿子笑嘻嘻地告诉我,他的数学作业不但得了100分,积极举手发言并回答对了一道难题,老师表扬了他。我夸奖了他:“嗯,很好,表现得不错。”儿子听后美滋滋的。我接着问儿子:“你今天犯错了没有?”

儿子回答说:“没有。”

“真的没有?你再想想?”我继续问道。

儿子有点儿紧张了,但他还是说:“没有。”

“好,那我告诉你,你上课时和同学交头接耳地说话,被罚站了。”我严肃地看着儿子说道。

儿子有些吃惊地问我:“妈妈,你怎么知道?”

我瞪了他一眼,说道:“因为我今天特意去了学校,想向你的班主任了解你最近的表现,是你的老师告诉我的。如果你不撒谎,主动说出来,我是不会惩罚你的。可是,我现在必须惩罚你,因为你撒谎了。你今天晚上不允许看电视。”

想要改变孩子爱撒谎的性格,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撒谎是不会成功的,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撒谎会受到相当严厉的惩罚。

当我把以上三点建议告诉寒寒的妈妈后,她如获至宝似的谢过我,就高兴地奔上了楼,急着去验证这些方法是否真的行之有效。看着她消失的背影,我在心里替她祈祷:但愿寒寒能够改掉爱撒谎的习惯,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

做一个被狮子逼上树仍然欣赏景色的人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广西一个不到20岁的孩子高考结束后在自己房间里上吊自杀身亡。据记者了解,这个孩子是因为高考失利才自杀的。当记者采访男孩的父母时,父母说,男孩知道自己高考没考好就一直很不开心,自杀前他长时间地独自在小区里徘徊,后来趁父母外出时,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看到镜头里男孩父母痛彻心扉的样子,身为妈妈的我,心里也非常难过。难过的同时,我不禁开始思考:同样是高考失利,为什么有的孩子却能把它当成一个机遇呢?

我一个同事的儿子在读高中时学习成绩中等,按照这样的成绩,如果高考发挥正常,怎么也能考个三本院校。然而可惜的是,他在考场上没有发挥好,连专科的分数都不够。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痛苦之后,他认真分析权衡了自己的各种选择——复读,明年继续考大学?读高职院校?就业?在思考选择的过程中,他了解到如今非常缺少专业技能型人才,于是毅然决然地报了一所高职院校的数控专业。在数控专业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勤奋实践。由于他的表现突出,他在校期间代表学校参加了数控专业的技能大赛,并获得了全国大奖。此外,他还考取了数控专业的高级技工证。还没有毕业,他就与一家知名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由于他在单位里表现得非常出色,深受单位领导的器重。

面对同样的生活事件,有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应对,把这一事件当作一次机遇,而有的孩子却把它当作一个沉沦的理由。我认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在起作用。因高考失利而自杀的男孩性格内向、孤僻,很少与人交往,这是一种不良的性格。而同事的儿子则没有被高考的失利打倒。他善于抓住机遇,在高考失利后认真分析,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不俗的成绩,这与他积极乐观的良好性格是分不开的。

关于积极乐观的性格,有一句名言说得非常好,这句名言的大意是:做一个被狮子逼上树仍然欣赏景色的人。

是的,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努力让孩子远离挫折和不幸,还要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让他们做一个被狮子逼上树仍然欣赏景色的人。这样即使在面对挫折时,他们也能够笑着应对,坦然处之。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以及未来的成功、成才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在培养和重塑孩子乐观性格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呢?下面是我培养儿子积极乐观的性格时所摸索出来的方法,供大家借鉴。

首先,用自己乐观的心境去影响孩子。

孩子积极乐观性格的培养,尤其需要我们的言传身教。如果我们用积极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用赞美、欣赏的口吻和孩子交流每一件事情,那么,这种积极的心态就会感染孩子,孩子也会慢慢地变得乐观开朗。

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时常抱怨别人或是命运,很多时候在孩子面前也是用这种抱怨和指责的口气、态度说话、行事。例如,“我整天忙着做家务,还要上班工作,累死我了,你怎么就不负点责任做做家务啊?你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啊?”“我们单位的领导真不是东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批评我,同事们也都很差劲,在领导批评我的时候还取笑我。”“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没有一个让我省心的,真是没劲……”当父母总是以这种消极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中的不顺时,这种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很容易影响到孩子,让他也会以消极悲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如今,我经常听到很多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整天把“郁闷”“没劲”挂在嘴边,这很大程度上是受父母消极悲观态度和言行的影响。

所以,为了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性格,我们要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要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告诉孩子:生活是很美好的。让他在美好的生活中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尊严,进而去成功、成才。

其次,教会孩子以平常心对待失败。

年幼的孩子在做事时常常会遇到失败,或对事情的结果不十分满意。这种失败对孩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完全取决于我们面对孩子失败时所持的态度。

如果我们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失败是很丢人的、让人生气的、了不得的大事,那孩子就会觉得失败难以忍受;如果我们以坦然、宽容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失败,孩子就会在失败面前学会乐观。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失败。

在儿子读小学4年级时,学校举办过一个大型文艺会演,所有的父母会前来观看。儿子和他的好朋友小刚被选去表演一个小品,结果因为一点失误他们俩演砸了,引得台下的师生和家长哈哈大笑。儿子和小刚都非常尴尬、难过。

小刚的妈妈看到儿子走下台来,不高兴地对他说:“你怎么不好好演呢?台下这么多人,丢死人了。”然后,小刚妈妈又开始数落起小刚哪个地方动作不到位,哪个地方表情有些僵硬,哪个地方台词太呆板,说得小刚很没有面子,心里也很不痛快。

而我则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我没有责备儿子,而是肯定了他表演得好的地方,简单地提醒他以后在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就不再谈论这件事情了。其实,儿子也是一个喜欢表演的孩子,这一次表演失败并没有打击他的自信,反而让他更加努力地跟指导老师学习表演,并积极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最终他的表演能力越来越出色。

而小刚呢,自从那次表演失误以后,我在舞台上再也没见过他。

在孩子失败之后,我们首先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不夸大失败带来的不利结果,而是鼓励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这样才会培养孩子即使遭遇失败也会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的性格品质。

人性中最美的花朵——善良

我曾经在某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妈妈带着只有4岁的女儿去看望邻居的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刚刚失去了老伴,妈妈带着女儿去看望他时,老爷爷在伤心地哭泣。女孩的妈妈什么也有说,只是陪在老人的旁边一起落泪,小女孩看到爷爷和妈妈都默默流泪,她也流泪了。记者问小姑娘为什么掉眼泪,她说:“爷爷失去了奶奶,很伤心,他需要我们陪着他哭。”

看完这个节目,我深深地被这个小女孩的善良打动了。在日常生活中,最感人的常常不是某人做出了多么大的成就,或者获得了多少财富,而是某些人善良的举动,这些善良的举动常常会给人的心灵以强大的震撼。

一边求学一边打工挣钱养活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的洪战辉;年纪轻轻就开始赡养亡妻家三位老人,并持续30多年的谢延信;克服重重困难,十年如一日照顾西藏残疾军人并与之结婚的军嫂吴新芬……这些人总会让我们的心里掀起阵阵波澜,因为他们都是用自己的善良征服了人心。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善良的性格。这是人性中最美的花朵,也是孩子待人处世的法宝。

然而,对于孩子善良性格的培养,在现今这个复杂多变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引起了很多父母的质疑。很多父母担心孩子太善良会“吃亏”,所以,他们就总是打击孩子善良的行为。这些父母都有自己的经验之谈:“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事实上,我想说的是,善良并不是软弱的代名词。软弱是对伤害自己尊严的事情听之任之,而善良却是在尊严的基础上尽力去做于人于己都有利的事情。

我的好朋友曾经给我讲起一件让我很痛心的事情。她的女儿兰兰是一个小学生,有一次听说一位家庭很贫穷的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弄丢了,兰兰就把父母那天给她的这一周的20元零用钱全部给了那位同学,那个同学接过钱后很感激地笑了。兰兰下午放学后,看到同学在吃香喷喷的烤肠,也感到自己的肚子空空的,但想起零花钱全部给了那个同学,就只能努力忍住美食的诱惑。兰兰很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她的20元钱也许能帮助同学买好多东西呢。

回到家后,兰兰把这件事情对我的朋友说了,没想到朋友却骂她傻,“你这个傻孩子,怎么把自己的钱白白给了人家呢,你以为咱们家很有钱是不是?你以为你父母挣钱很容易,是不是?”遭到妈妈一顿批评的兰兰很是委屈,伤心地哭了。

在听完朋友的话后,我感到十分心疼。我心疼兰兰的善良行为却换来妈妈的指责,这会让她对善良产生疑惑,可能以后再也不会这么“善良”了。想到这里,我立刻批评了朋友,告诉她,虽然损失了20元钱,但兰兰却可以因为这一行为得到很多钱以外的东西。比如,她的价值感、成就感、别人的赞扬和认可,还会有友谊、荣誉等,这些在她的人生中远比20元钱要重要得多。作为父母,你应该为女儿的善良感到高兴,继而鼓励她,而不是从眼前利益出发,对孩子表达善心的行为横加指责,这是非常不恰当的做法。这常常会扼杀孩子可贵的爱心,也难以培养起具有善良品质的孩子。

我会采用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的方式去培养孩子善良的性格。比如帮助孤寡老人,为贫困或残疾的孩子捐书、捐物、捐款等。

在儿子上小学时,汶川发生了地震。有一次,我给他讲起了地震的故事,告诉他,灾区的很多小朋友没有房子住、没有了衣服穿、没有了水果和饼干吃。儿子听到我这么说后替那些小朋友感到很难过:“妈妈,让那些小哥哥、小姐姐到我们家来住好不好?我把我的衣服给他们穿,把我的苹果和饼干给他们吃。”见儿子如此有爱心,我感到很欣慰。但我告诉儿子说,没有房子住、没有衣服穿、没有食物吃的小朋友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帮助每一个人,不过,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

“这样好不好?你把你穿不了的衣服和用不了的玩具都送给那些小朋友,这样他们中有的小朋友就有衣服穿、有玩具玩了。”最后,我想出了这个让儿子表达爱心的办法。儿子同意了,他立即把自己的一些玩具拿出来,甚至连他非常喜爱的汽车也拿了出来。我让儿子把汽车留下来,因为他真的很喜欢它,但儿子说:“那些小朋友没有汽车玩会不会很伤心啊?”也许儿子是觉得其他的小朋友也很喜欢汽车,虽然他很舍不得,但他还是很想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见儿子抱着心爱的汽车,我看出了他的为难。难得儿子有一片爱心,我就采取了一个不错的办法,“你把这个汽车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然后妈妈再去给你买一个新的好不好?”听我这么一说,儿子很高兴地答应了。我也找出了儿子穿不了的一些衣服。于是,我和儿子带着一堆衣服和玩具来到了市红十字会在小区建立的收纳箱,以儿子的名义捐了出去。看到自己的衣服和玩具被装进了收纳箱,儿子很开心地笑了。

让孩子从小参与到这样的献爱心的活动中,这对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是非常有效的。

做一个敢于上台演唱的孩子

我的侄女果果是个多才多艺的孩子——她既会唱歌,又会跳舞,还会弹琴。

而且她的身体素质很好,很擅长跑步。但性格内向胆小的她总是表现得很怯懦,结果白白失去了很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如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老师建议她报名参加短跑,但她没有勇气去参赛;班里举办集体活动,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告奋勇地踊跃参加,同学们都在热烈响应,只有她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不参与。

尽管果果在很多方面都有天赋,但因为性格怯懦,使她错过了很多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以至于她一直被大家视为一个表现平平的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怯懦是一种消极的性格特征,它会阻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比如,面对委屈不敢表达,面对伤害不敢还击,面对被误解不敢争辩,面对困难不敢克服……而且怯懦的孩子长大后在为人处世方面也会表现出退缩和畏惧,不敢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敢争取自己的发展机会,不敢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而这都有可能让他的生活、工作、事业、婚姻陷入困境。

导致孩子怯懦性格的原因,大多数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通过观察,我发现以下几种情形最容易让孩子形成怯懦的性格:首先,过分保护孩子。

由于过度保护,孩子几乎从未吃过苦,从未受过挫折,始终生活在安全的状态之下。一旦意识到做某些事会遭遇失败、挫折或危险时,他就会受怯懦心理的影响而选择不作为,因为他没有能力和勇气去面对和承担一切不好的后果。

其次,父母过于强势或过于怯懦。

过于强势的父母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产生恐惧;本身性格怯懦的父母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他们形成怯懦的性格。

最后,恐吓孩子,或对孩子进行不良的心理暗示。

比如父母自己厌恶虫子,于是就对孩子说:“别碰它!虫子会咬掉你的手指头。”孩子听了就会记在心上,而离虫子远远的。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勇敢、大胆的性格呢?在这里,我教给大家三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在培养儿子勇敢性格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

第一,不要恐吓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看到最多的教育方式就是父母恐吓孩子。比如,孩子哭闹的时候,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你再哭,大灰狼就把你叼走了。”“你再哭,妈妈(爸爸)就不要你了。”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我是坚决反对的。恐吓孩子有时的确会让孩子收敛自己的行为,但经常如此,就会让孩子形成怯懦、胆小的性格。

儿子3岁时,有一天我要带他出去办事,可是他当时正在玩新买的玩具玩得高兴,说什么也不肯跟我出门。我怕耽误事情,就强行抱走儿子,儿子为此大哭大闹起来。过了好长时间,我被折腾得很疲劳,生气地对儿子说:“你去不去?再不去,妈妈不要你了,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不管你了。”

儿子依然哭闹不止,我便决定做做样子——假装自己出门了,那样儿子或许就会妥协,跟我一块出门了。于是,我打开防盗门走到门外,习惯性地把防盗门带上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没有带钥匙。糟了,孩子这么小,他还不会开门,该怎么办呢?儿子发现我真的走了,就走到门边,使劲推门,可怎么也推不开,他大哭起来。我听到儿子越来越惨烈的哭声越发焦急,我一边大声安慰着儿子,一边大声招呼邻居来帮忙。左邻右舍都被惊动了,明白了怎么回事之后,大家都十分焦急,帮着想办法。儿子依然在门里恐惧地大哭不止,声音都有些沙哑了。

过了十几分钟,大家终于把防盗门弄开了。我冲进家门看到仍惊魂未定、大哭不止、涕泪横流的儿子,一下抱起了他,不停地安慰着儿子,也许是孩子受到了过度的惊吓,他不停地战栗,还尿了一裤子。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自己的教育方法错了。我对因自己的无知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很愧疚,并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恐吓儿子了。

如今,我的儿子已经是一个读高中的小伙子了。他可以勇敢地上台展示自己的特长,对此,我深感欣慰。如果没有那一次我对恐吓的认识,我不敢想象如今的儿子会是一个有着什么样性格的孩子。

第二,父母不可太强势。

很多时候,太强势的父母容易教出怯懦的孩子。我曾在新浪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还很弱小,在狼面前他做不了狼,只能做羊,怯懦的孩子只有在羊面前才能成为狼。”父母高高在上,而且很强势,这会使年幼的孩子心里产生恐惧。

他没有能力战胜父母的强势,就只有让自己退缩,以免受到更多的伤害。

很多孩子在初中、高中、大学之前一直很“听话”、很怯懦,那是因为受到父母日积月累的“强势镇压”,但到他上了初中、高中、大学的时候就很容易表现出叛逆的一面,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是“一夜之间”就变得如此叛逆的。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能力反抗父母的强势,而等他长大了,经验丰富了,就会觉得自己有能力对抗父母了,于是就会采取叛逆的方式来对抗一直压制着他的父母。

除了一些个性很强的孩子,很多时候,过于强势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一生都表现得很怯懦。

我的一个朋友,夫妻俩都是企业的高层领导,他们在家里时也表现得非常强势。他们给儿子起名优优,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但让他们失望的是,优优在两三岁的时候就表现得比较怯懦。在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如果优优被谁推了一把、被打了一下或者被抢了玩具,他只是呆呆地站着,只会自己伤心地哭,从不还手、不争辩,也不抢回自己的玩具。

时间久了,他就不再愿意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了,而是一个人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他们玩。等到优优上了小学,他被同学欺负了,被老师误会了,也不会去反抗和争辩。优优越来越不喜欢表现自己,他总是一个人待在一个角落看着别人或者想自己的心事。

我的朋友对优优的这些表现非常恼火,他们觉得自己在单位里是被数百人跟从的有魄力的领导,没想到自己儿子却如此怯懦不堪。其实,朋友并不知道,优优的种种怯懦表现正是他们一手制造出来的。

在优优很小的时候,他们会用一种不容优优商量和反抗的姿态教育他。比如,优优哪天不听话了,他们就会狠狠地打他几巴掌,直打得优优大声哭叫。而朋友看到优优哭闹的样子就会狠狠地说:“别哭,闭嘴!真没出息!”优优看到父母凶神恶煞般的表情,马上就会止住哭声,他怕再挨打。

不管优优想做什么,只要父母不同意,优优十有八九是做不成的。父母凶狠的表情和巴掌让他充满了恐惧,后来只要父母有一丁点不高兴的表情就会让优优恐惧万分。可以说,在强势的父母面前,优优变成了一只怯懦的“小羊”。

第三,强化事情的积极面。

据我观察,我发现很多父母常常会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事情的消极一面,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比如,他们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会不停地向孩子灌输:“洗碗时别打坏了碗”“洗衣服别浪费水”“吃饭别把饭粒掉到桌上”……

太过于强调事情的消极面常常会让孩子心生自卑。因为随着经验的增长,孩子慢慢知道了事情的消极面是父母所不喜欢的,他有时就会为了讨好父母,尽量避免事情的消极面,又因为怕事情做不好而遭到父母的指责,就会尽量避免去做这件事。而孩子这种避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容易被人认为是怯懦的表现。

我儿子读小学时,身边的很多同学都在学滑冰,他便央求我也给他买一套滑冰鞋去学习滑冰。儿子刚学习滑冰的时候,我的丈夫一直在旁提醒他:“小心点,别摔着,摔着会很疼的。”当儿子真的摔倒了时,丈夫便会指责他:“让你小心点呢,你不听,看,摔着了吧!”这样的指责声再加上自己摔倒在地的疼痛感,使儿子很快就对继续学滑冰心生恐惧,说什么也不敢再学滑冰了。

这就是父母太注重事情消极面导致的后果,致使孩子过于关注事情的消极面,结果消极面打击了孩子继续做事的勇气和信心,表现出想要放弃的本能反应。

当我了解了儿子不敢滑冰的真正原因后,在私底下,我对丈夫的这种教育方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告诉他以后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强化事情的消极面。

随后,我告诉儿子说:“刚开始学滑冰时会有点困难,不过男子汉就是要克服困难啊!如果你摔倒了,或是别人笑话你,你还能继续自己想做的事,就证明你很勇敢。”在我的激励下,儿子决定继续学习滑冰。

如今,儿子已经是一个滑冰滑得非常棒的小伙子了。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孩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