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第七十九章《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Chapter9成长路上,努力固不可少,但方向至关重要

给孩子一个梦想的机会

儿子读小学2年级时,有一天,他在电视里看到英雄打败坏人,救出好人时,他昂起头,对我说:“妈妈,我以后要做一个英雄,我要把所有的坏人都抓起来。”

我停下手里的活,笑着对儿子说:“好,妈妈支持你,但前提是你现在要好好学习,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英雄,才有能力去抓坏人。”

“妈妈,你说得对。”儿子若有所思。

“妈妈可不是随口说的,你看看电视里的英雄,他们都是从小就努力学习,坚定梦想,最后才实现梦想的。妈妈也希望你能够实现你的梦想。”我对儿子说道。

其实儿子的梦想并不只有一个,有时他会对我说,他要做一个警察。过几天,又变成做一个医生。再过几天,又变成做一个老师……总之,在儿子上高中以前,他的梦想一直在变化着。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父母会觉得,孩子还没有长大,还没定性,我们不必在意他的梦想。可我不这样认为,或许孩子在没有长大之前,他们的梦想随时会发生变化,但作为父母,我们一定不能无视他们的梦想。在儿子每次向我谈他的梦想时,我都会像上面那样支持他的梦想,给他一个梦想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可以成为他们今后的人生目标,给他们提供前进的动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梦想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我们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有梦想的孩子对于这个问题会有很多答案,比如“为了长大去太空”“为了成为科学家”,还有的孩子可能会说:“为了做出世界上最好吃的零食。”这些回答看上去似乎有些幼稚,但与成年人“为了今后有钱有房有地位”这样的答案相比,孩子的答案更有意义,也更远大。所以,梦想对于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驱动他们做出努力。

当然,孩子因为年龄小,可能最初的梦想会显得十分幼稚,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还会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孩子一直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他就一直都会有前进的动力。

令我感到痛心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经常看到有些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孩子梦想的终结者,无形中扼杀了孩子的梦想。为此,我总结了一下我日常的所见所闻,归纳出以下这些会毁掉孩子梦想的父母行为,大家可以对照着看一下,你有没有这样做过?

行为一,否定孩子的梦想。

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听到自己孩子的梦想太低级或者不切实际时,立刻就会做出否定。比如有的孩子说自己长大了要开一家包子店,因为孩子喜欢吃包子。

父母却说:“开包子店太没出息了,也赚不到钱,你长大后应该去开公司,赚大钱。”有的孩子说“我长大后要去月球”,父母却说:“这怎么可能?你现在还是好好学习,别整天瞎想了。”

我们这样随意地否定了孩子的梦想,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进取心。要我说,很多孩子不爱学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梦想,没有前进的动力。

行为二,孩子的梦想需要我们的引导,但并不是让我们去诱导。

有些父母急于让自己的孩子有梦想,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变得努力、向上、聪明。但是可能孩子暂时没有什么梦想,于是父母就采用引诱的方法让孩子说出一个梦想。

比如,“宝贝你的梦想是什么?”“你能想出一个梦想来吗?”“你看隔壁家的小明长大以后想做科学家,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总不能比小明差吧?”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快找到梦想,甚至强迫孩子编造一个梦想出来。如果孩子编出来的梦想正好符合他们的心意,他们此后就完全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只知一味地逼着孩子为了这个梦想去努力。

行为三,定制孩子的梦想。

现实生活中有3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一是我们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没有实现,就将这个梦想强加给孩子,想让孩子替自己圆梦;二是一些事业有成的父母想让孩子今后继承自己的事业,就让孩子沿着自己走过的道路重走一遍,复制自己的梦想;三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给孩子设计了一个梦想,然后强迫孩子去完成。

以上这3种行为会毁掉孩子的梦想。请记住,逼出来的梦想,不是真的梦想。

为了编造的梦想去努力,也会缺乏真正的动力。梦想,必须是孩子发自内心的,是他真正认可、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一个拥有梦想的机会。

而给孩子一个梦想的机会,需要我们去引导和保护孩子真正的梦想。父母要如何做呢?我的经验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迪。

首先,了解孩子的梦想。

了解孩子的梦想,然后对孩子的性格、爱好以及能力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孩子确立自己的目标。虽然孩子可能有自己的目标,但是通常比较多变,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将自己的梦想说出来,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认真地去考虑,使其目标变得更加成熟。

其次,鼓励孩子的梦想。

儿子小时候问过我一个问题:“我长大之后能干什么?”我回答说:“如果你进入企业,那么你将成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你进入部队,那么你将会成为一个将军。”儿子在听到我的回答之后,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我要成为最优秀的人。”

有一点是需要父母注意的,就是不能过于急切。不要因为孩子的表现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对其进行批评指责,这会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相反,要多去引导和鼓励孩子,让孩子继续努力。

然后,让梦想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首先要学会保护孩子的梦想,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孩子的梦想转换为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儿子读小学时,某一个阶段的梦想是做个医生。我帮助他分析:“你梦想成为医生,这是很好的。我相信你可以成功,不过也得付出努力才行。成为医生,首先要有很好的学习成绩,因为医学院不好考,所以你要保持优异的成绩,不要让成绩成为你梦想的绊脚石;此外,成为医生是很辛苦的,所以你可以先了解一些简单的医学常识,多看多学习,这可以让你更加了解医学,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检验自己的诚意——自己是不是真的想成为医生。不过,妈妈更愿意先和你一起看几部关于医生的电视剧。”

通过创立目标、制订实现的步骤,孩子会一步步靠近他的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会觉得非常充实、快乐!

最后,不要急于为孩子固定梦想。

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长处和兴趣是什么,所以他们的梦想常常会改变,这是很正常的。通常孩子年龄越小,其梦想就越容易发生变化。对于孩子的梦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多倾听和多观察,保护和引导孩子,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梦想或者立刻就为孩子的梦想定性。当孩子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走向成熟时,其梦想也会越来越坚定。

梦想也有成长的过程,其过程与生命成长的规律一样。孩子的梦想就像一颗种子,当种子被种下之后,什么时候能够发芽,什么时候能够结果,这些都要符合自然规律,揠苗助长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

儿子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叫家家,俩人从读小学开始,一直是形影不离,如今俩人就读于同一所高中。上个月,我在商场碰到了家家的妈妈。我们俩一边逛街,一边聊起了各自的孩子。家家妈妈告诉我说,家家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做事情很浮躁,干什么都不能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一天晚上,家家吃完晚饭后就去自己的房间写作业了,她妈妈看到后很高兴。

可是,没过半小时,家家就出来坐到客厅里的沙发上看起了电视。妈妈问:“作业写完了?”家家盯着电视回答:“写完了。”妈妈有些怀疑:“怎么那么快?”家家得意地说:“现在干什么不都讲究一个提速嘛!”“那你检查了没有?”“放心,我的错误率很低的。”“我帮你检查一遍。”说着,妈妈就往家家的房间里走去。

家家赶紧拦住了她:“哎呀,妈妈,用不着检查,不管对错,做完就可以了呗。

再说,我都已经把作业本整理到书包里了。”妈妈皱了皱眉头:“写作业怎么能不管对错呢?不能光图快。”妈妈坚决地把作业本从家家的书包里拿了出来,替他检查了一遍,发现了好几处错误。无奈之下,家家只好将错误改正之后再去看电视。

快要期末考试了,家家一点紧迫感都没有,仍旧像平常一样玩得不亦乐乎。

妈妈问他复习得怎么样了,家家回答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会了,做起题来得心应手。可是,妈妈一检查,就会发现他犯的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家家这么浮躁,我应该怎样改变他呢?”最后家家妈妈向我抛出问题。

看着家家妈妈一脸为难的样子,我帮她分析了一下家家浮躁的表现。一般孩子浮躁主要表现为:做事没有恒心,总想投机取巧,整天无所事事;做事盲目、无计划性和目的性,常常半途而废;做事心神不定,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做事急于求成,不能脚踏实地;做事忽冷忽热,见异思迁,这山看着那山高。

听完我的分析,家家妈妈直点头,说家家就是这样的。“那你得好好帮助家家克服浮躁,培养他做事脚踏实的性格。”我对家家妈妈说道。

因为不管孩子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做好每一项工作。而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的坏毛病,只能让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

所以,身为父母,我们要引导孩子养成做事情脚踏实地的性格。

如何引导呢?我是这样告诉家家妈妈的。

首先,我们自己要改变做事草率、急功近利的浮躁状态,给孩子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不能终日吵闹不休,否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次,我们不要无原则地溺爱、迁就孩子,要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力,让孩子不怕苦不怕累。这样,孩子做事时就不会浮躁冒进,缺乏恒心和毅力了。

最后,我们要培养孩子踏实、专注的习惯,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注意力的长短来制订作息表,严格按照作息表来学习。

当孩子已经出现了浮躁的苗头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炼孩子的浮躁心理,让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培养孩子做事脚踏实地。比如,让孩子练习书法、绘画、解乱绳结等。还可以教孩子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路要一步步地走”“这山看着那山高只会一事无成”。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家改变浮躁,我还把自己引导儿子做事脚踏实地的方法讲给了家家妈妈听,希望为她教育儿子指明方向。

第一,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浮躁的孩子往往意志力不强,做事情时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因此,想要改变孩子浮躁的习惯,我们必须要求孩子踏踏实实、有始有终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儿子读小学阶段,做事情总是毛手毛脚,一点都不干净、利索,不能坚持到底。有时候作业写到一半就去玩了,衣服还没洗完就跑去和朋友们做游戏了。

星期天,我正在进行大扫除。儿子把作业写完了,就问我:“妈妈,你不是说要带我去游乐园玩吗?咱们什么时候可以去呀?”我和他商量:“儿子,咱们家太乱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帮我把地拖了行不行?这样,咱们就能早一点去游乐园了。”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他洗好拖布便拖起地来。可是,客厅还没拖完,他就嚷嚷着累、腰疼,将拖布随手扔下,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开始看电视。我都快把活干完了,儿子还在看电视,我忍不住数落他:“休息够了吧?地还没拖完呢,快点起来继续拖。”“哎呀,妈妈,好累啊,你帮我拖完吧,我实在没有力气接着拖了。”我不同意:“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你做事总是这样有始无终怎么能行?

今天你必须把地拖完,不然的话,我就不带你去游乐园玩了。”“妈妈你怎么能这样呢?”没办法,儿子只好重新拿起了拖把。

半个小时后,儿子终于把家里的地面全部拖完了,我看了看,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这地拖得一尘不染,好儿子,你真能干!以后做事情时就应该这样有始有终才行。走,咱们去游乐园玩。”

听到我的夸奖,儿子的心里乐开了花,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做事情有始无终的毛病。

第二,不要让孩子把目标定得太高。

儿子有一个阶段做什么事情都急于求成,这山望着那山高,既无准备,又无计划,一点也不扎实、稳重。一天下午放学后,儿子气急败坏地回到家,口中念念有词:“要是老这样,我这学真没法上了!”原来,今天每门课程老师都布置了不少作业,儿子估计自己两个小时都写不完。我告诉他:“不要急,慢慢来。别想着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你可以写完一门再写另一门。”我还帮他安排时间,让他写完一门功课就休息一会儿。就这样,儿子没感觉到很疲劳,就把作业写完了。

快要考试了,儿子在复习英语时把自己没有记住的单词整理了一下,写在了一张纸上。他仔细数了数,天呐,居然有50多个!那么多单词,个个都不容易记,还有一个星期就要考试了,怎样才能尽快把这些单词都记住呢?儿子很头疼,都不敢多看这些单词一眼了。他愁眉苦脸地对我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单词记住呢,看来这次的考试英语肯定又要不及格了。”我了解了情况,对他说:“你不要企图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可以一天记住10个单词,每天都比前一天有所进步。这样,6天以后你就能记住所有的单词了,到时你还有一天的时间再重新巩固一遍。”儿子恍然大悟:“是啊,这下我就用不着担心了。”

渐渐地,儿子学会了分段来做事情,他也明白了“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的道理。

要想帮助孩子改掉浮躁的习惯,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正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教育孩子做事情时要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做。不要让孩子把目标定得太高,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

孩子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儿子刚上学的时候,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上课走神、发呆,还经常打瞌睡,学习成绩也很不理想,儿子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此他也很苦恼。后来,我帮他分析了原因,引导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小小的学习目标——每次上课都要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

儿子当时的成绩不理想,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课不专心听讲,容易走神。为了让他上课能集中精神,我让他每节课回答一次老师的提问。因为害怕回答错误,同学会嘲笑他,所以他只能强迫自己认真听讲。时间久了,他也不用刻意去强迫自己,便已经养成了专心听课的好习惯,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很多人不是能力不够,而是目标不明确。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设定自己的目标。孩子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有目标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进而才会让目标有实现的可能。

关于目标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我曾经在网上看到哈佛大学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跟踪调查,调查的内容是“目标对人生的影响”。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显示: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比较短暂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那些10%有短期目标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而60%目标模糊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而27%从来都没有目标的人,他们的生活都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生活,并且常常都在抱怨别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这一切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成功。”目标就是方向,失去目标,就只能盲从或者盲目努力。确立明确的目标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孩子通往成功的钥匙之一。

辩证地讲,孩子有目标不一定能成功,但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孩子一定不会成功。目标就是孩子前行道路中的指示牌。那么,我们在引导孩子设定目标时,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目标要切合实际。

我们在引导孩子制订目标时,千万不能定得过大、过高、过远,要有一定的阶段性。要让孩子觉得这个目标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如果孩子觉得目标过大,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最终的大目标前进。在每一个小目标实现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次,目标要具体。

如果孩子制订的是长大后做一个成功人士或是好人这种笼统而不具体的目标时,父母就要与孩子沟通,引导他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孩子想学好口算,那么就制订每天20道口算题目的目标。这样目标具体了,孩子也能完成,才会达到训练的目的。

再次,目标要专一。

作家爱默生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一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同样,孩子的目标也要专一,如果目标太多,那么必然无法集中精神,最后所有事情都没有做好。比如,很多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舞蹈、吉他、钢琴,应有尽有。这样一来,目标太多,孩子会不知所措,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致和动力,最后一门都没有学好。其实原因就在于孩子的目标不够专一。孩子的精力有限,给他制订太多目标的后果就是没有目标了。

最后,要有完成目标的详细计划。

要想让孩子达成目标,就一定要帮助他制订完成目标的详细计划。我们不能光在嘴上说或者心里想这个计划,一定要写到纸上,包括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甚至包括怎么做。

比如,儿子的最终目标是钢琴过十级,这份详细的练习计划是如何制订的呢?

首先,他制订了明确的练习时间表,将练习曲目进行了分类,包括每周的整体安排和每天、每个学习时刻的细节规划。

其次,练习也要有措施。措施可以是一些细节的方面,但是要科学合理。比如,放学回家做完作业,7点开始练习钢琴,练习1小时后休息15分钟,继续练习另一个曲目,这样安排就非常合理,中间有15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不会过度劳累。

现在,他每天都在按自己的计划进行着。指导老师告诉我他的进步很大,我相信儿子一定能拿下钢琴十级。

EQ和IQ并重,孩子才会更有竞争力一天,我在网上读到这样一则新闻,新闻上说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因为买错了车票而流落街头,最后竟然要靠在街头乞讨为生。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实在是很惊讶,不禁感叹这位大学生的生活常识也太缺乏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是买错了车票也可以向火车站工作人员或者警察求助,请他们帮助联系家人。在我看来,这是教育的缺失,其中家庭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这种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常识,应该从小就教给孩子。

当孩子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时,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把矛头指向学校,认为这是学校不注重素质教育带来的恶果。当有些孩子走入社会后,我们才发现孩子是高智商低情商,不会和人打交道,不懂人情世故。这时,我们会怪教育体制不健全。我们应该仔细地想一想:究竟谁才是始作俑者呢?

其实,造成孩子高智商低情商的往往是我们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迫切心情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我们总认为成绩好就能上好学校,上了好学校才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孩子就能出人头地。

只拿成绩论长短的我们,对孩子的生活能力的培养肯定是忽视的。就像开头所说的那位沦为乞丐的名牌大学生,他从来没有自己买过一次车票,问路、求助,这些事以往都是爸爸妈妈包办的。社会常识的缺乏导致遇到麻烦不知道如何求助。

这位大学生虽然考入了名牌大学,但他离顺利地踏入社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智商(IQ)和情商(EQ)都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缺一不可。智商代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情商是管理自身和他人情绪的能力。试想一下,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人是什么样的。他可能毕业于名牌大学,学业出类拔萃,但是不善于与他人合作,不能很好地处理负面情绪,没有激情,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会关心他人。这样的结果绝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情商不高的人,不善于调解情绪,容易走极端,甚至会给自己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读博士的一名中国留学生枪杀了5人。其原因仅仅是这位学生在攻读物理与天文两个学位时,博士论文最高的奖金被其他的同学获得了,他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于是举枪杀人,最后饮弹自尽。

后来,记者采访了这名学生的家庭,他生长在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就被作为别人的榜样,被视为优秀学生的典范。所以,当他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时,就不能正确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他能坚强、理智一些,或者在情绪不好时能进行自我调解,懂得向他人求助,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学校、社会及他的父母都应该反思一下,孩子的情商教育是不是被忽视了?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情商呢?在这方面,我是有经验的。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认为孩子要全面发展,必须要协调好生活和学习。与其望子成龙,不如教子成人,毕竟能够“成龙”“成凤”的人是少数,而且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都需要高情商。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教会孩子经营好自己的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和谐地与他人相处,这对我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儿子刚上初中时,不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当作业完成不了,或者题目太难的时候,喜欢发脾气。我觉得儿子照这样发展下去,情况一定会越来越严重,于是就抽时间和儿子聊了聊。

儿子对我说:“现在的作业太多了,我害怕我完成不了老师惩罚我,越害怕越做不完,越做不完心里越烦。”

我对他说:“你不要着急,刚上初中确实要花时间适应,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欲速则不达。你不妨给自己制订一个作业计划,有计划地去做,就会轻松许多。”

听完我的建议后,儿子调整了他的学习计划,没多久,儿子的情绪果然好转了许多。看到儿子的变化,我也感到很欣慰。

另外,除了重视孩子的成绩,我们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才艺。一项才艺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项兴趣爱好。健康的兴趣爱好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一个人的审美情趣,滋养人的心灵。就像音乐和绘画可以愉悦心情,运动可以振奋精神、锻炼意志,写作可以活跃思维、锻炼文笔。帮孩子找一样兴趣爱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儿子上幼儿园时,我就给他报了兴趣班。刚开始弹钢琴,儿子很有积极性,很刻苦地练琴。后来在一个活动中,儿子接触了画画,跟我说喜欢画画,我又给他报了美术班。上小学时,学校开设了跆拳道课程,儿子又想学跆拳道了,我二话不说,也给他报了名。也许你会说,你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孩子学这又学那,真的好吗?

我的目的并不是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全方位人才,而是鼓励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同时,还可以锻炼他的情商,这对他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最后,我要再次提醒各位父母的是,情商和智商同样重要,身心健康均衡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

让孩子学会“要事第一”

我们是否曾因这样一个问题而困惑呢?明明比别人更有能力、更努力,却总是收效甚微?不要疑惑,不要抱怨,你应该先问问自己,是否把时间留给了最重要的工作?或者更直接地说,你还没有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有些事忙得并不合理,真正要做的事情没有完成,无关紧要的事情却做了很多。

孩子也是一样。很多孩子一天到晚瞎忙,但是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问他都学到了什么,他们却说不出具体的东西来。这是因为孩子做事的时候不分轻重缓急,将所有的事情都杂乱地混在一起,以至于最终什么都没做好。

也就是说,作为父母,我们要教孩子在做事之前学会科学地安排,保证“要事第一”,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只有抓住“牛鼻子”之后,才能根据各种事件的轻重缓急来安排身边的事情。如此一来,孩子做事的成效才会显著,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事情做好。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基辛格博士的采访,基辛格博士曾担任美国国务卿,尽管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但他总能使一切井然有序地进行。对于自己的成功,基辛格博士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以前,我经常按我认为合理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某件事情一定做完为止。后来,我明白必须把许多问题放在优先次序中,优先做那些重要的事。”

因此,我们要教孩子善于对事情进行整理,千万别把重要的事情都推到最后,更不要把精力和时间花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而是要重点去处理那些重要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要事第一”,将原本非常混乱的事务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排列出先后顺序。如此一来,按部就班地分配时间,做事效率也会高出很多。

的确,凡事都有轻重缓急,重要性最高的事情,应该优先处理。那么,如何教孩子区分事情的重要程度,做到“要事第一”呢?我是这样引导儿子的:首先,把ABC排序法教给儿子。

儿子上小学4年级时,我就把ABC排序法慢慢地教给儿子了。所谓ABC排序法,就是根据孩子事情中的各个任务的重要和紧迫程度,按照最重要、重要和不重要3种情况划分为A类、B类和C类三种,然后再有顺序地去进行处理。“ABC排序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这样的:A类事情:最重要的事情,这类事情为孩子“必须做的事”。比如说:明天要考试了,今天必须要复习功课。

B类事情:较重要的事情,指孩子“应该做的事”。这类事情比较重要,但比起A类事情来说,不是非常重要。

C类事情:不重要的事情,指孩子“可以去做的事”,相对前两类事情,这类事情是价值最低的。这类事情可以靠后,如果孩子的确没有时间去做,那就可以推迟去做,甚至完全忽略。

总体来说,我在教儿子学会ABC排序法时,三级事情所占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

A级事情是儿子必须在短期内完成,需要立刻行动起来去做,而且要集中精力做到位的。A级事情完成后,需要转入做B级事情。如果儿子的时间紧张,可以适当地推迟B级事情期限。对于C级事情,无论儿子多么感兴趣,都要尽量少在上面花费时间,或者安排在清闲时期进行。

其次,让孩子用颜色区分事情的重要程度。

用颜色区分事情的重要程度,这是日本明治大学的齐腾孝教授发明的一种辨识方法。其具体方法及教孩子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第一步:找出3种颜色的笔,这3种颜色分别是红、蓝、绿;第二步:用红色代表最重要,蓝色表示次要,绿色表示可以忽略的事情;第三步:让孩子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第四步:和孩子一起对所列的事情进行区别重要程度。如果是最重要的事情就画上红线;如果是次重要的事情就画上蓝线;如果是可以忽略或推后做的事情就画上绿线;

第五步:用颜色区分事情的重要程度后,如果那一天孩子的时间不够,孩子就可以直接找画红线的事情做,就是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此外,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的轻重缓急。由于我们和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很多时候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会不尽相同,甚至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假如不违反原则,就按照孩子心目中的轻重缓急来安排事情的先后顺序。

比如刚开始上学的时候,儿子的学习不怎么好,我打算给孩子每个学科都报一个补习班,但是儿子却不想多报,只想报一个语文学习班。我采纳了儿子的想法。正所谓贪多嚼不烂,统统学了可能既累又无效果,不妨先让他在比较重要的一两个科目上得到加强,在重点学科有了起色之后再慢慢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到别的科目上。

既要上课,又要上补习班,还要学习钢琴……当孩子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时,我告诉他不要慌慌张张,按上面的方法教他先对这些事情进行排序,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到“要事第一”。坚持让他每天做最重要的事情。经常这样做,很多事情对他来说游刃有余了,他也成了一个高效达人。

为此,在开始做一天的事情之前,我都要先问问孩子:“你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是你现在非做不可的?”“为什么你需要完成这件事情?它是否对你很重要”“你正在做的事情是否是现在这段时间必须做的”……然后让他将所有事情列一份表格,标注“重要且紧急的事件”,并且依次写下日期和时间,这就是他接下来要重点对待的事情。

先做最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和时间重点击破,这个方法能让孩子在成长路上的努力更有效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99℃的水是无法沸腾的,不坚持就不会胜利儿子上小学5年级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组漫画——有一个人想要在某地挖一口水井,他首先在一个地方开始挖,挖了几米深,看不见水,他认为这个地方可能没有水。于是他就换另一个地方挖,在第二个地方他又挖了个稍微深一点的洞,仍然不见水冒出来,便认为这个地方也没有水,就换了第三个地方挖。同样,在第三个地方也是挖了差不多同样的深度,也没有水。于是他又换了第四个地点挖……就这样,他换了很多地方挖井,可是都没有挖出水来。

其实,如果他在一个地方再深挖一点,就能挖出水了,但他每次都在将要挖出水的时候放弃了,结果一口水井也没有挖成。

通过这组漫画,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半途而废是难以有所成就的。成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到的,都需要漫长的过程,如果遇到一点困难或在事情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就放弃努力,终究会一事无成。成功的人总是坚持到最后的人,也是笑到最后的人。水烧到99℃仍然是不开的水,它仍然无法沸腾。

我们去做某件事并非只是为了争得胜利,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们全力以赴地去做,并坚持到底,这才是最重要的。坚持,我们不一定能赢得胜利,但付出了,也就无怨无悔了。但不坚持,我们绝对不会赢得胜利,还会让我们心生不安。为了让孩子的人生无怨无悔,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凡事坚持到底。坚持,会让他的人生有更多的精彩。

知道了坚持到底的重要性后,我决定开始培养儿子坚持到底的品质。

首先,我鼓励儿子在困难面前不放弃。

不能坚持到底的人常常是在遇到困难和遭遇失败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从而放弃了努力。而困难和失败是成功路上不可避免的经历,只有积极克服困难和失败才能最终走向成功。在孩子做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鼓励他在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不要放弃,要努力寻找解决困难、战胜失败的办法。

为了鼓励儿子在困难面前不放弃,我找出了他最喜欢的好莱坞明星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的故事,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鼓励他向偶像史泰龙学习。

成名前的史泰龙带着自己写的剧本《洛奇》,四处拜访制片人和投资人。在历经了1000多次的被拒绝后,史泰龙终于找到了愿意投资开拍《洛奇》的公司,并在戏中担任了男主角。

《洛奇》一经上映就获得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全球票房2.25亿。史泰龙也凭洛奇一角成了好莱坞一线影星。

每一次被拒绝都是一次失败,史泰龙被拒绝了1000多次才最终取得了成功,这源于他没有因为困难和失败而放弃努力的坚持。

其次,我们要教育孩子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

我的堂弟是一个喜欢经常立志的小伙子,大学刚毕业时他在一个公司里做文员。也许是厌倦了公司拘束的生活,某一天他突然想要自己开办一个照相馆,看起来踌躇满志,连购买什么样的设备,在什么位置开店,租什么样的门面房都考虑到了,可他自己对摄影技术一窍不通,最后只得放弃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说要开一个打印社,后来却列举了种种放弃的理由。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说要开个小饭馆,因为没有健康证、厨师证等原因,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后来,他又几次说起要开理发店、服装店,但最终都没有实行。如今,好几年过去了,他依旧在那个小公司里做小职员。

堂弟就是典型的常立志而终不能成功的例子。他无论想做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困难,而不是努力去创造条件克服困难。虽然他想做很多事情,但终究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成,就连公司小职员的工作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地无趣地做着。

就像老百姓说的那句话“晚上想了千条路,早上起来照样卖豆腐”,终究一事无成。

我们提倡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主要是想让孩子有一个为之努力学习、努力做事的目标。但是孩子小的时候往往对什么事情都感兴趣,什么事情都想做。

今天想当医生、明天想成为科学家、后天又要做教师。幼儿时期、小学时期,孩子这种常立志的想法对他没有太大影响,因为无论他长大后想做什么,现在都要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但是在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中学时期,我们要让他逐渐明确自己的人生志向、树立长远的目标,并且要坚持为之而努力。因为只有为了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长久努力,才能将他们的潜力全部激发出来,从而让他们更容易获得成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亲子教育必读指南(套装共7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