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六章 银屏(4)

4.第六章 银屏(4)

此时姆蒂斯正为墨西哥一家名为巴尔巴坎诺·彭斯的电影公司工作。***他先请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家住进了米利达大道上的波纳姆帕克公寓,此地位于安祖里斯小区,当时是莱茵21号。后来他们一家又搬入城南的圣安赫尔因小区,此地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不远,这所大学是拉美最老的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此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罗德里格还是婴儿。他们拥有一张床垫,一张婴儿床,一张写字台和两把椅子。姆蒂斯为了让他们一家过得舒适些,依然不遗余力。

对加西亚·马尔克斯来说,姆蒂斯是他打开墨西哥知识分子之门的一把钥匙。他见到了当时重要的人物,这些人都是墨西哥文坛上的一时之选:小说家卡罗斯·富恩特斯;诗人、散文家、外交官奥克塔维奥·帕斯;小说家胡安·鲁尔福;编辑兼人类学家菲尔南多·贝尼蒂斯;短篇小说家兼公共知识分子胡安·何塞·阿里奥拉,记者兼小说家艾琳娜·伯尼亚托斯卡,以及自我放逐的电影人约米·加西亚·阿斯科特和他的妻子玛丽娅·路易莎·埃利奥。

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卡洛斯·富恩特斯的友谊正是从这时开始的。富恩特斯1928年出生在巴拿马城,比加西亚·马尔克斯小一岁。富恩特斯的父亲是墨西哥外交官,他们家在蒙得维的亚、里约热内卢、华盛顿特区、圣地亚哥及布宜诺斯艾利斯都留下过生活的印迹。旅居各地自然有其好处,富恩特斯不仅借此眼界大开,从普世的角度审视西班牙语文明——他将西班牙语文明视为一块海绵,从各个重要文化吸收了营养,而且他还借此熟练掌握了英语和西班牙语。1959年,富恩特斯出版力作、《人间喜剧》式的laregionmástransparente(《空气清新的地方》)和lasbuenasconciencias(《良知》)。他创作的《奥拉》从亨利·詹姆斯那里汲取灵感,故事写一个为军事人物作传的年青作家,传主在1910年的墨西哥革命中是位活跃的军事领袖,这部中篇大概是富恩特斯最受欢迎的、或许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1962年小说经西班牙流亡者开办的时代出版社推出,叙述上使用的是实验性第二人称单数(“你醒来……”)。富恩特斯对西班牙革命的缅怀还表现在另一部力作上,就是他1962年出版的《阿尔蒂米奥·特鲁斯之死》。这些作品是在墨西哥城创作的,富恩特斯少年时返回此地,生活到1965年。富恩特斯虽然在国外漂泊多年,但他依然将墨西哥城视为引力的来源。

姆蒂斯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送与卡洛斯·富恩特斯,作品是他在波哥大的《神话》上表的。富恩特斯当时与加尔巴洛都是著名的《墨西哥文学评论》的编辑。他在自己的杂志上又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了一次,其中有“monologodeisabelviendolloverenmacondo”(《伊莎贝尔在马孔多观雨独白》)。当《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再次出版之后,富恩特斯在杂志《总是!》(siempre!)的副刊《墨西哥文化》上撰写评论。

墨西哥报纸称富恩特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为精力充沛的人,他们二人进入80几岁之后依然是朋友,此时文学爆炸的不少成员已经逝世,硕果仅存的几位因意识形态上意见相左也不再来往。2007年,皇家西班牙学院推出纪念版《百年孤独》,庆祝加西亚·马尔克斯80诞辰和这部小说出版40周年,卡洛斯·富恩特斯为此撰写热洋溢的文章,称赞二人的友谊和这部小说在经典作品里的地位。同年4月,在卡塔赫纳第四次国际西班牙语大会上,这部作品被送与读者,当时富恩特斯就在加西亚·马尔克斯身旁。与此相同,2009年皇家西班牙学院又推出《空气清新的地方》,纪念这部作品出版50周年,富恩特斯在墨西哥城将这部作品送与读者,加西亚·马尔克斯也在富恩特斯的身旁。

他们二人之间的友谊并不仅仅以感为纽带。富恩特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成熟之后依然在政治上怀有左倾倾向,此时其他拉美作家在政治上已经转入其他方向。80年代,他们二人继续支持卡斯特罗,同尼加拉瓜的桑地诺革命,猛烈抨击新自由主义,斥之为披着面纱的市场战略。不要忘记,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富恩特斯在墨西哥城相遇时,前者的成就不如后者。另外,富恩特斯能说好几种语(他的英语和法语极为纯正),而且是一位活跃的知识分子。富恩特斯以长相为人称道,还与电影业关系紧密,他的第一个妻子是演员莉玛·马奇多,二人1957年结婚。他亲口说与演员让·希伯格有染,在其他原因之外,他极为崇拜她在让-吕克·戈达尔1959年导演的?boutdesouffle(《筋疲力尽》)一片中扮演的角色,这部影片在美国观众那里的名字是《急促呼吸》。富恩特斯与女演员的关系好像是他想象出来的。为了驳斥外人说他与女演员并无恋的说法,他1994年创作中篇小说《黛安娜,独自狩猎的女生》,故事里的女主角就是根据希伯格塑造出来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早年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早年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4.第六章 银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