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章 银屏(6)

6.第六章 银屏(6)

1965年,卡洛斯·富恩特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开始了大概是那一时期最令人鼓舞的、成果最显著的电影创作。他们二人一同为加西亚·马尔克斯次改编的剧本tiempodemorir(《死亡时刻》)安排节。1965年6月7日至7月10日,影片在帕茨克罗投拍,这是阿尔图洛·里普斯坦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片。加西亚·马尔克斯亲临片场,协助拍摄。演员阵容如下,马尔格·洛佩斯、豪尔赫·马蒂尼斯·德·赫尤斯、英里克·罗沙、阿尔弗雷多·里尔和布兰卡·桑切斯。《死亡时刻》从西部片汲取灵感,描写一个男人因谋杀罪入狱18年后返乡的故事。他希望过上安稳的日子,但当年被害人的儿子非要杀他不可。

因为富恩特斯的推荐,又因为与电影业的接触,加西亚o马尔克斯在墨西哥期间最有意义的时刻之一从此开始:他现了胡安·鲁尔福的作品。其实,加西亚·马尔克斯赶到墨西哥城之前,鲁尔福已经是为众人所知的作家,是偶像式的人物。后来,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在他来到这座城市的头六个月里,大家总把鲁尔福挂在嘴边。所以不难猜想,他要对大家的意见作出积极的回应。

胡安o鲁尔福1917年出生在墨西哥沙尤拉的小镇贾利斯科,(到底是哪一年说法不一,因为为了逃兵役他可能故意改变年龄)。他很小的时候父亲遇害,10岁左右母亲又逝世。鲁尔福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墨西哥革命和宗教战争使他的家庭破落下来。鲁尔福与乡村密不可分,尤其是土著居民。后来他来到墨西哥城,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里当旁听生,但他从来不是正式的学生。总的来说他是自学成材的。他读书如饥似渴(但他从来不是食古不化的书虫),之后开始创作。最终,他才出版两卷书,都不太厚:小说集elllanoenllamas(《平原烈火》,1953)和长篇小说《皮德罗·帕拉莫》(1955)。这两部作品足以使他成为拉丁美洲文学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鲁尔福的语并不繁复,接近海明威的风格。他的小说虽然简洁,但以极为有力的方式探索了人类绝望之后的状态。他的故事集中描写被剥夺之后的农民所经历的苦难。如,《你听见过狗叫吗?》,故事以一位父亲的独白推进,父亲背上受伤的儿子四处为他找医生。在《卢文纳》里,一个造访者希望光顾一座鬼镇,在那里居住的仅有妇女、儿童和老人,所有的男人早已离开。加西亚·马尔克斯不少著名的小说也是在那些年里写就的,从来墨西哥城之前到60年代末的那段时光,其中《此镇无贼》、《周二正午》和《那些日子里的一天》都有鲁尔福的痕迹,其特点是关注土著居民,强调构成生活的那些小小的烦扰,怀念乡村。

读过《皮德罗·帕拉莫》的读者一定能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大作从鲁尔福那里汲取了灵感。鲁尔福在小说里创造出一座科马拉镇,小说的主人公要到镇上寻找父亲。这部小说中荷马的印迹要比《百年孤独》里的任何地方都明显,而且心理分析更多。以福克纳的手法在拉丁美洲的心脏上创造出另一个现实,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念念不忘的。(乌拉圭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在他的作品《短暂的生命》[1950]里创造出一座圣玛丽娅镇,这座镇子在其他作品里也有提及。)但鲁尔福还不是不折不扣的魔幻现实主义者。他身体瘦削,有点木讷,还很腼腆。他说话少,与人交际更少。不过,现鲁尔福对加西亚·马尔克斯来说非同小可:这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作家,不追求读者的喝彩。阅读鲁尔福使马尔克斯现了自己。

1964年,加西亚·马尔克斯与富恩特斯联手改编鲁尔福的短篇小说“elgallodeoro”(《金鸡》)。接触鲁尔福的小说一定使加西亚·马尔克斯再度萌出对文学的热。罗伯托·戈瓦尔敦是这部片子的导演,加夫列尔·菲格洛亚摄影。故事安排在墨西哥乡间,其中的主题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不相上下:迪奥尼西奥是个低贱的农夫,有人送他一只奄奄一息的公鸡,迪奥尼西奥悉心照料公鸡,希望在圣胡安·德尔·里约的大集上参加斗鸡比赛。这只公鸡斗败了对手。原来对手来自一个大农场,农场主是洛兰索·比纳维德斯,他的恋人伯纳达·科蒂诺,又名“阉鸡”,对迪奥尼西奥的公鸡极感兴趣,洛兰索要把公鸡买过来,但迪奥尼西奥就是不同意,后来“阉鸡”不得不引诱他。影片的演员里有著名的墨西哥演员塔尔索、维拉和布什克伊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早年生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早年生活
上一章下一章

6.第六章 银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