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性的圣火(10)

10.人性的圣火(10)

后世多不赞同杨朱的纵欲观,认为它代表了一种狂拓不羁、腐朽自私的人生观。***我倒认为,杨朱也是很深刻的。他所思考的问题正是中国人几千年来难以回避也难以回答的问题。的确,如果我们违背了天意,而刺瞎双眼,拒绝五色;挥刀自宫,灭绝**,岂不是欺天太甚!如果人生不死,真能成仙;如果人死后还有灵魂的存在,而那灵魂还要经受天的审判,要么偿还前生的孽债而受苦,要么因为前生的苦修而享乐(同样都是享乐),那么一切就有了意义和价值,然而这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由谁来认定?

只有上升到宗教那里,这一切才可能有一个圆满的答复。所以,宗教是人的需要,而不是人在低级生产力状态下的愚昧的代称。在现代文明如此达的今天,在那些达国家,有50%以上的人都有宗教信仰,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这是世界观的区别。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宗教信仰的国度,在市场经济建立和社会转型时期,这一个问题已经难以回避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陷入一个极端的精神困顿,主要原因还是信仰问题。我在《非常日记》里就借林风的日记记述了我自己的信仰危机。那时,我一直在想:既然人死的时候一切都结束了,既然人死的时候都没什么区别,那么,我上大学有什么意义吗?我这样执着地追求文学有什么价值吗?既使我写了什么旷世巨著,在死的那一天对我也意味着死亡,我为什么还要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去完成它呢?我爱上一个人,然后我们走到一起,一起生活,到死的时候我们的一切就结束了,爱还有什么意义吗?等等。问题是那样多,几乎每走一步都是疑问,每说一句话都丧失了意义,每一个思索都意味着停止。所以在那个时候,我常常想到自杀,以自杀来结束这毫无意义的人生。这就是我为什么要以性为内容,但却以信仰上的死亡而成为林风自杀的原因。

我似乎扯得太远了。不过,从这一个扯得很远的话题中,我们至少能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古人尤其是圣人对性的理论还是非常完善的,只不过越往后越走向禁欲了。前面我们在谈女子的贞操观时已经谈到了这些,这里就不谈了。那么,西方人在对性的认识又是一个什么状况?

刘达临:西方社会在文化上与我们的不同,如古希腊的神话与史诗是西方文化的源头,淫佚一直是西方文化消灭不掉的火陷,所以这里我想主要谈一谈古代西方一些与禁欲有关的思想。

西方的禁欲思想有两个分支,一个是哲学上的禁欲,另一个是宗教上的禁欲。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德谟克利特虽然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与快乐,但又强调,人不能像动物那样只追求感官的满足,而要善于节制感官的**,追求高尚的快乐。

徐兆寿:这一点颇像中国的儒家,肯定现世生活的快乐和人的**的合理性,又不过分地夸张和宣扬人的动物性。

刘达临: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利士多德三代师徒也都主张节制。苏格拉底强调,人不能受物质的引诱和**的控制。亚利士多德强调,幸福要由理性统率,骄奢淫逸等现象都是社会病态。柏拉图则是不折不扣的禁欲主义者。他强调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是第二性的。

徐兆寿:有些学者把亚利士多德跟中国的孔子相比,是有道理的。他们都强调人的理性,即道德的力量。他们生活的时代前后相差150左右,都是奴隶制社会,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多领域的,而且都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刘达临:把禁欲推向极端的是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安梯昔尼创立的犬儒学派。他认为,世界上唯一的善就是美德,除了美德以外,一切都是恶,善与恶绝对是对立的。美德就是超越一切**之外的精神,为了追求美德,就必须排除一切感性的物质**和****,甚至连文学、艺术、学问等方面的**也要排除。按照这种主张,人就必然要沉入没有欲求,没有知识、连话都不要说的境地,**的要求自然更是在禁绝之列。它主张返回到\"自然人\"的原始状态去。他们自己也都身体力行,衣食简陋,以苦为荣,过着如狗一样的生活,所以被人们戏称为\"犬儒\"。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非常对话(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非常对话(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人性的圣火(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