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人性的圣火(17)

17.人性的圣火(17)

即使是这样,我们还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于连和他的人假若成功,社会将付出怎样的牺牲或者说是改革?他们以后仍然会幸福吗?爱是不是人生的全部?同样的问题是,安娜如果不死,那部伟大的小说将怎么安排安娜的命运和她人的命运,如果他们成功了,他们会幸福吗?

刘达临:不能肯定。人是会变的,在热恋时的人和平静时的人也是不一样的。这要依况而定。

9。一夫一妻制是怎么来的

耶和华神就将从亚当身上所取的这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亚当面前来。

——《旧约·创世纪》

徐兆寿:人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世上有男人和女人这样奇妙的生灵?这是人类从古就有的疑问。这疑问尤其在科学观念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突出。它革掉的不仅仅是神学的命,还有过去人类建立在神学基础上或者说以神学为参照的一切理念的命。因此,要弄清楚婚姻和家庭的关系,恐怕还得从神学开始。

刘达临:是的。要谈人类的婚姻与家庭,必要得谈到过去神学统治下的家庭观。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多只有四五千年,可是人类的两性关系随人类的诞生而存在,至少有几百万年,人类的婚姻家庭的出现也在遥远的史前时代,那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长期以来这是一个谜。人们揭不开这个谜,就只好归功于上帝了,说人和家庭都是上帝造的。恩格斯说过,19世纪60年代以前,还根本谈不到家庭史,历史科学在这一方面还完全处在摩西五经的影响之下。因此,第一个必然要涉及到的人就是摩西。摩西是古代犹太人的领袖,著有五经,叙述上帝怎样创造万物,宣扬男尊女卑和家长制等。

第二个要提到的关键人物是瑞士的人类学家、法学家巴霍芬。他在1861年表了《母权论》一书,提出四个革命性的观点:第一,他从历史和宗教的传说中寻找丰富的材料,论证了人类最初存在着毫无限制的**关系,即所谓群婚杂交;第二,他第一个证明了母权制先于父权制,论证了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第三,他现在原始社会的家庭中妇女在经济上的领导地位,这是原始时代\"女性统治\"的真实基础;第四,他现了从群婚制向个体婚姻过渡的形态。但是,巴霍芬的一些观点还没有摆脱宗教神秘主义的影响。例如他认为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不是由于人们经济生活条件的变化,而是人们宗教观念展变化的结果。

继承并展巴霍芬的是美国人摩尔根。摩尔根通过研究印第安人的家庭关系现,印地安易洛魁人盛行着一种\"对偶家庭\"。这种家庭制度不仅在美洲印第安人中间普遍流行,而且在亚洲、非洲和澳洲也存在着。他还现,在夏威夷群岛上存在着一种与此相一致的家庭制度,只不过这种制度与印第安人的家庭制度仿佛更远古一些。

根据40年的研究,摩尔根于1877年出版了他的《古代社会》一书。他认为,人类最初是处于毫无限制的群婚杂交状态之中的,以后对男女的**关系作了最低限度的限制,才出现了婚姻制度和家庭形式。这种限制逐渐展,婚姻制度和家庭形式也就随之而不断地展,直到文明社会的一夫一妻制的建立。

徐兆寿:对于巴霍芬和摩尔根的著作我没有进行过详尽的阅读和研究,只是从一些介绍中了解到他们的观点。他们的思想的确是人类史上的革命,巴霍芬已经对神学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摩尔根完全就是否定。我倒是觉得,这不是最终的结论。这种结论仍然只是一种学说,是一种假说。因为我们只是通过一些史料和现存的原始初民的生活推理的结果,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西方有一些学者就曾提出质疑:十九世纪人类现的那些所谓的原始部落,他们的历史并不比所谓的文明人的历史短,因此也不能把他们的生活就当成是整个人类的童年期。芬兰著名的社会学家、在类学家爱德华·韦斯特马克也认为,人类男女最原始的结合就是一夫一妻制。他以类似人类的类人猿——大猩猩是一夫一妻制为主要根据就来反对\"原始群婚说\"。巴霍芬坚持人类的进程是以宗教为背景,和韦斯特马克坚持人类本就是一夫一妻制,实际上都在强调一点,人类的性,从它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精神特征,即它的选择性,它并不是像动物那样没有选择、没有忌妒。即使原始初民有过群婚杂交的现象,也不能说原始初民一直就生活在原始群婚杂交中。我们从后世的文明史中会现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类的性历史是否定之否定,有开放,也有禁锢。人类的原始群婚杂交为什么就不能被当作性放纵到极点的一种表现呢?古罗马的灭亡和一些王朝的消亡,难道不是性放纵的原因所致吗?也许原始初民的群婚杂交以前就有性禁锢呢?他们的历史我们怎么能知道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非常对话(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非常对话(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7.人性的圣火(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