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人性的圣火(34)

34.人性的圣火(34)

刘达临:如果说明代是封建礼教吃人和杀人的黑暗时期,那么,清代对妇女的管制和压迫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清代有关女教的书中,有两本影响深远的著作也是妇人编的。乾隆十六年,广东顺德有个叫李晚芳的妇人编了一部《女学行录》,内容与《女戒》、《女论语》等女教书一样,不外乎要求妇女要恪尽妇道事夫,而且应从小练起。流传最广、害人最深的是王相的母亲编的《女范捷录》一书。王相曾修编过许多启蒙的书,如《千家诗》、《三字经》等,他把其母的这本书与《女戒》、《女论语》、《内训》三书合订一起,命之为《女四书》,流毒所及,一直到民国初年,几乎每一个读书的女子启蒙时都要读。

徐兆寿:无怪乎鲁迅在当时说中国的《四书》、《五经》甚至所有的书中都是\"吃人\"二字。记得当时我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这种说法太玄了,后来也一直觉得有些不很理解。我的同学大多也持这种态度。记得大四的时候,我们还开过关于鲁迅的讨论会,当时社会上也正好在谈论鲁迅,我们都觉得鲁迅有点心理变态,一部现代文学史,就是一部鲁迅与各种文人的斗争史,就是一部鲁迅彻底地反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斗争史。鲁迅成了圣人,他把一切都打倒了,却又不能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因此我们当时有一半的同学都批评鲁迅。现在看起来,我们是没有进过私塾,没有被《四书》、《五经》洗过脑子,也没有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来看中国的礼教,所以我们不能理解鲁迅的愤怒,不能清晰地从心底里理解他那\"吃人\"二字的含义。在旧时,所谓启蒙,不外乎是用各种教条开始捆绑人的心灵和**。

卢梭的启蒙是用自然主义来打开捆绑人的枷锁,中国近代的启蒙刚好相反。这大概也正是中国近、现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用西方的文化来解放中国人的理由。然而这种解放在今天看来还是不彻底。在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和山乡,那些用世袭的礼教观念来生活的农民,还在和清朝人一样地生活着。女子和男子的分工还是那样,女子的地位还是那样低贱。中国的计划生育遭到的最大阻力还是这种封建时代的观念。在很多地方,生下女孩时,家人就把女孩抱养给亲戚,甚至丢在路旁。最可恶的是,有些家庭求子心切,竟然把自己生的女子亲手弄死。呜呼!现代人的残忍是古人没有见过的。古人以礼教杀人,生命尚且有保证,现代人却能活生生地把自己的骨肉杀死,现代人的伦理观何在?

刘达临:这些都是男尊女卑的流毒所害的。不过,任何一个事物的消亡都有一个过程。由于我国几十年的特殊原因,人口急剧增长,但教育与启蒙的工作没有跟上,所以在很多地方还有封建余流。

徐兆寿:我的祖母是在八十年代中期去世的,她是一个小脚妇人。在她的身上,有很多贤良的品质,当地人一提起她,都交口称赞。小时候,我一直对她的缠足非常好奇,但直到她去世,我也没有亲眼见过她的脚。她也没有名字。第一次人口普查时,调查人员问她叫什么名字。我们当时全家人都愣住了,是啊,祖母叫什么名字呢?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她也愣住了。她只记得自己姓张,其余的已经不记得了。最后,调查人员写了\"张氏\"二字,算是她的姓名。她一生只穿青衣,且是那种大襟衣服。我的祖母是一个非常温顺的媳妇,是一个礼教观念很强的人,她对母亲的管教很严厉。在外人眼里,母亲是从来不会骂人和人吵架的,是那一带最贤良的女子,但祖母觉得她干活太慢。即使在母亲病重时,她也要把母亲骂起来干活。两个贤良的女子之间这种不能调和的矛盾就是来自礼教。母亲是新中国成立那年生的,受的教育与祖母的大不相同,这就形成了婆媳之间斗争的原因。实际上,如果母亲也是一个封建礼教观念很强的人,也许就不会有斗争的说法了。

我的父亲是一个独子,从祖父去世后,他就是一家之主。家里有什么事,他是从来不问祖母和母亲的。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的脾气很大,动不动就要打母亲。母亲从地里干活回来,还要做饭,做好了饭,还要给父亲端去,完了还要洗锅喂猪。父亲从地里回来后则躺倒就睡,等饭熟时我们才敢把他叫醒来。他总是不苟笑,我们都很怕他。有时,他若觉得饭不好吃时,他就会把碗扔掉,对着母亲破口大骂。我们都看不过去,但却不敢反抗。父亲也是一个孝子,在他和母亲吵架时,谁都劝不住他,但只要祖母一喝斥,他就会停止。祖母叫他干什么,他从来都不违抗。在祖母病重的时候,父亲的孝心是当地人人都见到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非常对话(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非常对话(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4.人性的圣火(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