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质文化(6)

18.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质文化(6)

(一)馓子

馓子为精美的油炸食品。保安族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馓子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馓子分“盘馓”和“酥馓”两种。做盘馓时面粉用温水调和,再加清油、蛋清、花椒水拌匀,反复揉和,切成圆条,抹油,盛入容器中封实闷窝,窝好后揉搓为筷子粗细,盘绕,用筷子套住整形,将一头折叠入油锅中,稍炸,再将另一头折叠过来油炸,待定形后抽出筷子,再炸,待皮黄后捞出,形状美观,色泽黄亮,条杆匀称,香甜酥脆。做“酥馓”时,调面时加入清油、蛋清、白糖,揉好面后切成圆条,窝好后揉条压扁,盘绕下锅油炸而成,疏松酥软,入口即化,味美可口。制作馓子是整套复杂的工艺系统,全凭经验掌握好“度”,还要掌握好火候,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佳品。

(二)油香

油香类似于北方的早点小吃炸油饼。其制作方法是,将面粉用含矾、碱、盐的水和成面团,酵以后再揉以鸡蛋、清油,配以少量薄荷叶粉,然后揪成七八十克重的面剂,擀成直径七八厘米的圆饼,入油锅炸至焦黄鼓起即成。其色泽美观,清香爽口。但吃时一般不直接用嘴咬食,而是用手掰成小块,放入口中食用。

油香原为阿拉伯部分地区待客食品。传说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于622年在麦地那一位名叫阿尤布的老人家食用后大加赞美,后广为流传。元代,油香制作方法传入我国,成为保安、回、东乡、撒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极富特色的美味食品。

油香种类很多,按原料、配料的不同,可分为“糯米油香”“薯粉油香”“甜油香”“地瓜油香”等。按习惯,炸油香时,一般由年长有经验的妇女掌勺,同时禁忌他人在旁边观看,特别是非穆斯林在场观看。他们认为,炸油香时别人进入厨房,就会惊动了油,炸出的食品就会色不佳、味不正等。

(三)干馃

干馃为精美的油煎食品。保安族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干馃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干馃有嵌花、蜜饯和造型之分。嵌花干馃的做法是:将精粉调成纯白面团,再添加有枣泥、红糖、食色等辅料的褐色面团,几经揉搓,切割镶嵌,切片油煎,即成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嵌花馃馃。因添加辅料不同,嵌入形制和组合方法不同,干馃的图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蜜饯馃馃”则将加入鸡蛋等各种丰富营养的面团,或切片,或掐丸,下锅油煎,再用蜂蜜炒过,粘上芝麻,酥甜清香,美味可口。做“造型馃馃”,则将各色面团擀开,切割组合,捏成各种花卉、昆虫、飞禽等吉祥物形状,下锅油炸而成,形态生动,惟妙惟肖,这种馃馃简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拿起来舍不得放到嘴里。

(四)全羊席

宴请宾客以全羊席最为隆重。保安族的全羊席做法是把整只羊加上调料煮熟,按肋条、脊背、前后腿、髋、脖子、尾巴分部位切割开,然后带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块,每个部分装一盘上桌,供就餐者选用,羊的头蹄、杂碎加麦仁煮汤,也是一种美食。除了整羊之外,**、鸭也都要加好调料整只来煮,熟后再按骨骼衔接处分割成14块,或蒸,或爆炒,除鸡头和脖子外全部盛盘子上桌,民间称大块清水鸡或爆炒鸡块。

此外,保安族在待客时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饮食风俗。有客自远方来,都会受到热款待。客人到家,先要把客人让到上座(即炕的里面中间落座),然后,先端茶再上食物。用餐前,按照保安族的规矩,必须由一名年长的老人或家庭主人将食物分给大家(如油香),大家在食用前念“太思米”,感谢真主赐予食物。之后,才能动手就餐。如果是馍、饼之类的主食,坐上席的客人或主人先掰开分给大家一小块,然后客人才能取食,否则被认为是不懂规矩。一般是一顿饭上三道饭菜,第一道是大饼或馒头,第二道是手抓羊肉或鸡肉,最后一道才是正餐精制的细丝面条。若是贵宾,主人还要用菜包、糖包、馓子等招待,以示尊敬。若来客是男的,中青年妇女是不能在男客面前随便露面的,要一直在厨房里为客人忙碌做饭菜或休息,待客人走后才能出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质文化(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