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质文化(12)

24.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质文化(12)

黄河是积石山地区唯一的水运,渡口在该地区也只有两个,一是大河家渡口,一是三二家渡口;另有桥梁一座。黄河扯船是继皮筏子之后的主要交通工具。用扯船渡河的历史延续了100多年。1958年1月大河家黄河渡口架设钢丝绳渡船竣工通航,结束了扯船渡河的历史,改善了保安族人民聚居地的交通状况。1988年11月14日大河家黄河大桥建成通车后,扯船遂成为历史文物。

第六节风物特产

保安族以农业生产为主,畜牧和采集为辅,手工技艺卓绝。保安族的风物特产品种繁多,著名的有保安腰刀、蛋皮核桃、冬果梨、蕨菜、花椒等物品。其中蛋皮核桃、冬果梨和他们制作的铜质镶花腰刀素有“保安三宝”之誉,闻名甘、青、藏等地。

一、保安腰刀

保安腰刀,是保安族的传统工艺品。其打制历史久远,与新疆的英吉沙小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并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闻名遐迩,享誉中外。

保安腰刀的品种繁多,有“什样锦”“雅五其”“双落”“满把”“扁鞘”“双刀”“细螺”“波日季”“哈萨刀”“蒙古刀”等。其中最漂亮的要算“什样锦”,最有名气的要数“波日季”。保安腰刀刀面上刻的图案,如“七颗星”“五朵梅”“一条龙”“一把手”等。一般来说这些图案象征着铁匠的代号,铁匠一看腰刀面上的图案,就知道是谁打的刀子。也有的图案并不是匠人的代号,有的记载了保安族铁匠悲惨的遭遇。

1953年6月保安族自治乡甘河滩村保安腰刀名匠善家宝继承保安腰刀的传统工艺,创制“鱼刀”,使保安腰刀增添了新产品,在保安三庄有“制作鱼刀善家宝最好”之誉。

2006年6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在全国89项传统手工技艺名录中,甘肃省有两项,保安族腰刀锻制工艺榜上有名。关于保安腰刀的制作工艺和文化特征,将在后面的章节详细论述。

二、蛋皮核桃

翻开《临夏回族自治州志》《积石山县志》,在志书前集中排列的彩色图片中,各有一幅题名《薄皮核桃》和《大河家鸡蛋皮核桃》的彩色照片与其他地方名产照片排列在一起。照片中盛在碟子里的核桃,壳光滑,有几颗壳已弄破,露出饱满略呈淡黄色的核桃仁,可以看出其壳很薄,桃仁间没有夹层。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河家鸡蛋皮核桃。《临夏回族自治州志·林业志》写道:“大河家核桃种植资源丰富,据1964年省、州果树资源调查:有六月黄、大屁股、鸡蛋皮、鸭蛋、石拿、绵核桃、大三棱、小三棱等。鸡蛋皮核桃最出名。”积石山核桃栽植有两千多年历史,各乡镇均有栽培,品种较多,年产量在10万公斤左右,但以大河家镇、四堡子乡鸡蛋皮核桃最为有名,这种核桃壳光滑而薄,似“鸡蛋皮”,用手轻轻一捏即可破壳,脱仁容易,仁醇肥香甜,品质优良且出仁率高。产量较高,单株产量可达90~120公斤。

三、蕨菜

蕨菜,也叫佛手,是一种久负盛名的山野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人体所需的丰富的维生素,可入药,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采摘食用,性良味美,被誉为山中奇珍,蔬菜之王,自古列为贡品。《本草纲目》载:“蕨,处处山中有之,二三月生,拳曲如小儿拳,长则尾开如凤尾,高三四尺。”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积石山东麓气候湿润,土壤有机制丰富,植被良好,林地、草地面积广阔,植物生长茂盛,盛产蕨菜,年产量可达75万~100万公斤。近年通过外贸出口日本、美国、西欧等地,作为土特名产,成为自治县的拳头产品之一。

积石山蕨菜有羊蕨、牛蕨之分。羊蕨茎细色呈菜绿,长在阴坡。牛蕨茎粗肥嫩,色呈墨绿,长在阳坡,为蕨中上品。一般阳历5月是采摘蕨菜的好时机。蕨菜生长很快,出土寸许的幼苗,一夜间可长二三寸,蕨头呈撮手形状时是最好的采集时间,三四天后呈展手状时,茎杆老化即不能食,故农谚说:“蕨菜摘来是宝,不摘便是草。”每当采集时间,人们云集积石山麓,一边采摘蕨菜,一边漫着优美的“花儿”,那场面热闹极了。这时商业部门和商贩也到山里扎下帐篷,搞好腌制蕨菜的盐池,备好装运蕨菜的桶子,收购、腌制蕨菜。蕨菜贮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腌制,先精选,拣去劣条,切掉老根,扎成“把子”,置于盐池,腌制好后装桶密封,这种方法保持了蕨菜的鲜嫩,味道纯,是最常用的方法。一种是制成蕨菜干。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4.第二章保安族的物质文化(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