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3)

30.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3)

(四)制醋

麦麸是制醋的主要原料,用麦麸制出的食醋味纯、色正、口感好、质优,为传统副业。在癿藏、居集、吹麻滩、大河家均有作坊,除满足本地群众所需外,少量销往外地。1949年有醋坊10处,年加工量为5万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呈曲线展,加工点时多时少,加工量时高时低。90年代初,有醋坊13处,年加工10万公斤。进入21世纪后,传统醋坊不断减少,经过不断的合并,仅存几家食醋加工厂,但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仍能充分满足保安群众的食醋需求。

三、冶铁业

保安族工匠几百年前熟练地掌握了不同金属材料的冶炼熔合技术,铁匠都会用此项技术提炼钢铁,提高钢材的韧度和硬度,打造出精致实用的刀具。金银匠用此项技术制造出各种藏族宗教礼器和妇女的金银饰品。铜匠用此项技术打造出各种日用器具。冶铁业所涉及到的民间科技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淬火技术。保安族工匠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了热涨冷缩的原理,把烧红的刀丕快速冷却,提高钢材密度,增加刀刃的韧性和坚硬程度,保持刀刃锋利。

第二,焊接技术。保安族工匠在百年前就掌握了不同金属薄片的焊接技术。制作刀鞘时,装饰刀鞘底端的铜、银、铁材料用铆接和焊接相连,并把珠宝镶嵌在银花或铜花中。

第三,应用植物有机化学和明矾的无机化学与金属材料的化学反应,在常温下反应,达到除锈、去污、表调、上底漆等多种功能。这种工艺简单、成本低、除锈时间短,对金属无腐蚀性,不含有毒有害物,对环境无污染。

科技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展而不断进步。改革开放后,积石山十分注重现代科技和民间科技的结合,不断提高民间科技的水平。1981年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协会,如今17个乡镇成立了科普分会及18个村级科普学会,到2011年,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39人、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1206人。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展,保安人的民间科技也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不符合当代人需求的手工业、农副业生产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现代生产方式和产品在当代保安人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同时,一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科技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保护下,仍然焕着活力和光彩。

第三节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民间世代传承的一种文化,它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主要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表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它的主要特征是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民间文学只能口头创作、口头交流。这种口头交流,以地方方为载体,使得民间文学流传很广很久。

在长期的历史展中,勤劳勇敢的保安族人民不仅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也创造了自己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为中华的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别具特色的保安族文学是保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安族的民间文学主要是群众集体修改加工后的民间文学。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的保安人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又经过从原聚居地颠沛流离的迁徙,生活非常贫困。历史上的保安族长期处于受压迫的地位,统治者不承认保安人是单一的民族,加之保安族没有文字,文化教育落后,有关保安族的历史和古代文化生活没有被记录下来,其文学艺术的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许多民间文学宝藏随着历史沧桑变化,逐渐失传。但有的也以融合兄弟民族的故事和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来丰富本民族的民间文学,在保安族民间保存下来的各类体裁的口头文学是丰富多彩的,但在旧时代保安族的口头文学创作既不见经传,也不为人所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保安人民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生活的改善,民间文学创作大为改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口头文学创作,有力地促进了保安族民间文学的繁荣。许多刊物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表,使保安人将前辈们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根据自身的现实条件,运用共同使用的语,借助想象,或改编,或补充,或模拟创作为新的神话、故事、歌谣等。并在其展的过程中,与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推动、互相融合,使其具有了深厚的多元民族文化蕴涵。因此,保安族民间文学的大部分内容直接叙述反映的是保安族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是保安族人民生活的投影。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0.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