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4)

31.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4)

从它的类别形式看,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等。***从内容看,有解释人类起源和各种自然现象的故事,有保安族形成展过程中和兄弟民族和睦相处的传说,有平凡善良的劳动者智斗邪恶的故事,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故事,也有惩恶扬善的劝善故事,举凡社会生活,风雨人,民俗风尚、山川河谷乃至民族关系等都有十分生动的反映。保安族的民间文学类别复杂,形式多样,这些表现形式都撷取历史和现实,融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与领域,反映出保安人在不同社会时期的愿望、要求和理想。它不仅表现了保安族人民的社会风貌,而且流露出了保安族人民内心的精神世界。

保安族的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神话、传说、民间歌谣、宴席曲、“花儿”、谚语等。

一、保安族民间文学现状与研究

(一)保安族民间文学现状

保安族民间文学的展从时间上来讲,大致可以以保安族迁徙的时间段来进行划分,一是保安族迁徙前的口头民间故事,大约是在13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二是迁徙后的口头民间故事,大约是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从内容上来讲,先是神话故事以及与其他民族友好关系的传说故事,之后是反映新生活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民间歌谣等。

19世纪中叶以前,保安人居住在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畔的“保安三庄”,当地的藏族人称保安人为“黑黑”(即回回),时称保安回。由于信奉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回回人是保安族族源的基础,人少势单,在驻地与相邻的民族交往既要保持自己的信仰,又要搞好睦邻关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老人们以惩恶扬善为目的吸收其他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故事,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勇敢进取,创造美好生活,以自己耳闻目睹的社会风尚,亲身经历的生活习俗和传说故事,增强民族共同体的心理素质;伊斯兰教的神话传说、人物故事更是最为有力的口头文学教材。保安族运用自己的想象,增添新的内容和节,经过糅合演义使伊斯兰教各民族所共有的神话故事中融进了保安族的特征。例如《人祖阿旦哈娲的故事》和《妥勒尕尕上天取雨》是神话传说,而《三星哥的故事》《砍柴老人的故事》《舒坦的故事》以及有名的《保安腰刀的传说》都是这段时期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1

19世纪中叶,中国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统治阶级的贪赃枉法使得人民的生活痛苦不堪,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更是严重。保安人经过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在积石山下的大河家定居下来。吃尽了苦头的保安族人民渴望太平生活,向往美好的光景,这时期在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中带有新居住区的地理特征的内容,并且为独特的地貌赋予了美好的想象,表达出保安族人民生活的愿望。他们幻想的是征服自然、减轻劳动、援助好人、惩治坏人,无限地挥劳动者的威力和智慧,使得生活过得美满愉快。同时,在劳动之余,获得精神上艺术上的享受。于是,保安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才能,编制出许多民间故事,反映了保安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基本面貌。像《积石山的来历》《甘河滩的传说》《五眼泉的传说》,还有《天池的传说》都基本上以保安人居住区的自然地貌为题材,叙述这些地方的历史景。虽然这些传说故事都经过夸张的艺术加工,却是本地方固有的,具有民族和地域的现实色彩,因而让保安人感到亲切真实,在本地区盛传不衰。同时,保安族的民间文学中还盛行着童话故事,像《阿舅与外甥》这则保安族人妇孺皆知的故事就以生动的语叙述失去阿达(父亲)的朵娃,借助神马和弓箭为父报仇,过上了平安的日子。这种以童话的形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理想的未来做艺术的描绘,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理想愿望,并在此基础上鲜明地表现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1.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