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7)

34.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7)

保安人在美丽富饶的地方过着美满的生活,但有一年这里闹了灾,不是旱灾,也不是水灾,而是魔鬼三天两头在做怪,抢走一两个姑娘,吓得姑娘们连白天都不敢出门。人们没有心思去劳动和喂牲口,原来生机勃勃的庄子,变得死气沉沉。住在村东头的铁匠哈克木,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就不信制服不了魔鬼。一天半夜,他一个人手握腰刀藏在魔鬼出没的洞口,三更时分,魔鬼从洞里跑出来,哈克木大声喊着举刀向魔鬼砍去,但任凭怎么砍也没伤着魔鬼一根毫毛,闹得庄子里更是不得安宁。哈克木没有制服魔鬼,成天没精打采。一天晚上,他没有吃饭就躺在炕上,迷迷糊糊看见面前来了一位白胡子阿爷。白胡子阿爷指引说有一种刀名字叫“波日季”,对面山上有个天池,天池的西面有棵老树,叫他按照此树的叶子打一把腰刀,并且记住在刀面上凿上树叶的图案。哈克木醒来就按照树的叶子打了一把“波日季”腰刀,在太阳下山时就守在魔鬼的洞口,半夜时分魔鬼出来时,哈克木用“波日季”腰刀砍死了他,原来是一条又黑又粗的魔鬼蛇,然后救出了被魔鬼抓走的姑娘,她们回到家和家人团圆了,于是庄子又开始兴旺起来。人们为了纪念哈克木的功劳,至今保留着“波日季”刀原来的式样,世代流传。

《保安腰刀的传说》反映了保安族来自西域的历史印迹,从青海同仁迁往甘肃的原因及艰难过程,也反映了保安族与汉、藏、土等民族亲密无间的兄弟谊。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保安腰刀刀面上的“一把手”图案。传说保安族有一位技艺高超的铁匠,他打造的腰刀远近闻名。铁匠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常以打刀挣得的钱物接济贫苦乡亲,赢得了乡亲的爱戴。这引起了当地富豪的不满和嫉妒,铁匠不畏强暴,富豪竟然残忍地砍去了他的右手,使他不能再做刀子。后来的铁匠为了纪念这位刚正不阿的匠人,就在最好看的腰刀上面刻上了一个五指并拢的“一把手”图案。现在这个图案已经被原国家轻工业部定为保安腰刀出口的统一标志。

保安腰刀的制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甘肃,提起保安族的历史和文化未必人人知晓,但提起保安腰刀,那却是馈赠远方客人的绝好礼品。1985年3月,时任甘肃省青年联合会主席的马少青同志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时,曾把腰刀送给日本青年朋友,受到青睐。1敬爱的周总理也曾把保安腰刀馈赠给外宾。如今,保安腰刀已经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

保安族传说极富地域与民族色彩,传说与神话常常纠缠在一起,难以区分。保安族传说是保安族口承民俗散文体类的经典和最具特色的代表,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2:

1。山川风物传说。民俗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地理环境对口承民俗有很大影响。为什么社会处于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是如何形成的?传说在给予神奇色彩的解释后,往往会反映出某种地域文化的特色。根据所搜集到的山川风物传说,我们又把它细分为地方传说和风俗传说两类。地方传说主要是用来解释区域内自然物或人群的由来与命名等。代表作品有《积石山的来历》《妥勒尕尕上天取雨》《神马》等。《妥勒尕尕上天取雨》是保安人东迁前,即在同仁地区时就流传的故事。话说有一年,保安人生活的地方遭遇大旱,有一只兔子(“妥勒尕尕”——保安语,“兔子哥哥”之意)自告奋勇上天取雨,不料由于粗心大意,好心办成了坏事,酿成一场洪水泛滥的重大灾难,将同仁尕撒尔一带冲积成沟壑纵横的现状3。不难看出,此传说主要是为了解释保安原居住地的地貌特征。《积石山的来历》则是保安人迁徙到积石山后,跟当地各个民族生活文化交流的文化产物。主要内容为:在远古,一阵雷声后,青海、甘肃交界处的一块蓝天塌了下来,人们惶惶不可终日,请求女娲补天,拯救人民,女娲将天下青蓝色的石头搬到天塌陷处炼石补天,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补好天空后,把剩下的大石头堆成了又高又大的石山,即为后来的“积石山”。有人认为,这传说主要是当地汉族创作的,保安人从青海同仁地区迁徙到积石山后,通过与汉族的长期相处和文化交流,而转接过来成为保安人民口头传承的故事。《神马》这一传说的主要内容为:人们生命之源的水是由“神马”赐予的,因财主的贪婪,妄想射马而将神马独占,导致神马逃离,灾害亦从天而降,毁灭性的灾祸后只留下三个小伙子,他们在追寻神马的过程中,各娶回族、蒙古族、藏族姑娘繁衍了保安民族,三个小伙子的子孙分别居住在三个村庄里,即今天的保安三庄。整个传说以神马为线,以神话的色彩和幻想的手法讲述了保安族和保安三庄的来历。传说留有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和族群的历史记忆。传说故事可以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从《神马》中可以看出保安族最初的婚姻形态——大量族外婚形式的存在。推敲保安族的族源及民族展过程,与周边民族藏、汉、蒙古等民族的联姻是保安族形成展的必由之路。民间传说故事在某种意义上记载着历史的真实。求雨民俗的传说源自积石山一带时常遭受干旱之灾,求雨、祈雨以消旱灾,获得生存成了保安等民族在干旱时采取的一种民俗活动。由于干旱的切肤之痛以及与生命的延续息息相关,祈雨、求雨习俗在口承文学中出现是符合逻辑规律的。《五眼泉的传说》《甘河滩的传说》《天池的传说》,这类传说都以保安人的生活处所——五眼泉、甘河滩、天池等为背景,其中穿插阿訇领众人祈雨、龙王管天池等节,既有非穆斯林的传说内容,又有穆斯林的传说内容,使传说本身超越传奇色彩,更具有现实色彩。现实生活中,五眼泉等地是当地保安族遇到大旱之时的求雨地点之一。《五眼泉的传说》通过叙述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求雨经过,解释了为什么在五眼泉祈雨会非常灵验。民间故事反映民众生活,这类传说对当地干旱的自然环境作了恰当描述,同时也为今天的求雨民俗的起源作出了说明。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4.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