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16)

43.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16)

第一,生活经验类。如:“什样锦刀子老藏在鞘里刀刃上会生锈哩!”“花椒虽小麻人哩!”(秤砣虽小压千斤)“大石头哈弯者走,尕石头拾者走。”

第二,事理德行类。如:“三九里吃冰心里头没病。”“满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人到难处孬加,马到崖边孬加鞭。”

第三,人际关系类。如:“日鬼人啦打交道染一身骚。”“宁给狠人牵马缒镫,不给松人出谋定计。”“狗肚子装不下酥油。”

(六)保安族民间打调

在保安族民众中传唱的民间打调有《奴家院子里说麻来》《杨家将》《打账主》《狠汉子上口外》《改革开放人活了》。笔者以为以上民间打调是有在保安人中传唱的现象,但它是河州地区回、东乡、保安等多民族共同传唱的,不具有保安族民族特色。

(七)劳动号子与儿歌

在保安口承民俗中,除很少一部分民间传说、故事为保安语故事外,其他题材如“花儿”、宴席曲、民间打调等纯粹用河州汉语方说唱。从目前搜集到的劳动号子和儿歌看来,因为与族群集体的内部合作和交流有紧密联系,几乎是清一色的保安语说唱。劳动号子的主要作品有《打夯号子》《连枷号子》《拉木号子》《碾场令》。如《打夯号子》:

(领)嗬———依———约

牙———日们

(合)嗬———以———约

(领)嘎———嘎啦

保安族儿歌主要有《这一个媳妇好锅灶》《一觉睡着大亮了》《赶烟歌》等。其中《一觉睡着大亮了》是一盛传于“保安三庄”(大墩、梅坡、甘河滩)的摇篮曲。一般是在婴孩哭啼不止、不安于睡觉时,由其母亲或家庭中的女性成员吟唱,同时在婴孩身上有节奏地拍打,促使婴孩入睡。这儿歌是这样唱的:

尕尕尕尕瞌睡睡,

荞麦地里掐穗穗;

掐哈的穗喂羊哩,

喂哈的羊■粪哩;

■哈的粪填炕哩,

填吃的炕烫着哩;

尕尕一觉睡着大亮哩。

它的内容与保安族群众从事的农业活动息息相关,每句歌词都对前一句中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回答,非常富有逻辑性。

总之,由于保安族地理位置处于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汇的地方,其文化根源有伊斯兰文化、汉文化以及周边民族文化,所以,其民间文学是在汉族文学和周边民族民间文学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民族的文化与文学完美而和谐地整合,形成了保安族民间文学的特有形态。同时,在它长期的形成展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古籍,是保安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动而真实地记录着保安族的历史展进程和文化展轨迹,是保安族古代和近现代文明的结晶。

第四节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是大众的生活的民俗的艺术,是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载体。保安族民间工艺有:微雕、陶瓷、布艺、木艺、果核雕刻、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等。

手工制造业在保安族的生活文化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保安族所从事的手工业中有冶炼业、木工、石工等,其中以刀具制作较为著名。明清时期生活在青海同仁的保安人除以务农作为主要生业外,还擅长制作腰刀。据传说,早年在保安城内有各种手工业匠人,这些匠人除部分是汉族外,主要是被称作“回回”的保安人。他们有制作土枪、弓箭的,还有一般的铁匠、木匠、鞋匠和金银匠等。

一、冶铁业

定居大河家后,保安人先要解决的是生活问题,而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保障不大,况且自然灾害和战争兵祸常常使农业处于凋敝的状态,在这种况下,保安人的冶铁手工业在经济生活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保安族的冶铁手工业以打刀业最为达,腰刀的生产占有重要地位,约占铁制产品的80%~90%。另外,保安人还擅长打制枪架子、镰刀、剪刀、斧头、铲子、门扣、菜刀、勺子等用品。保安族的大部分制刀工匠并没有脱离农业生产,而是农忙务农、农闲做工,农事活动和副业活动两不误。也有一些保安人完全脱离农业生产,专门从事打刀业以养家糊口。保安人用自己精心制作的腰刀,换取黄河北岸土族的粮食、水果;保安族人还用自己的刀具、铁器换取民和县杳儿乡藏族牧民的牛羊、皮革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3.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