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24)

51.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24)

先,“花儿”中反映了重实际求稳定的农耕文化形态。***保安族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在青海同仁地区时,所耕田地大多是沿隆务河两岸的川水地,只有沿山脚下的是旱地。妇女是生产中的主要劳动力,男子在农业生产中担任的是犁地、收割、运粮回家。下面的这“花儿”就是保安族农业文化的形象的反映。

庄稼哈三犁者三耙哩,

买卖哈照本钱者做哩;

阳世上三说三笑哩,

穷光阴推的者过哩。

一对的犏牛拉犁地哩,

尕鞭子头顶上绕哩;

眼看着阿哥出门哩,

尕刀子心头上搅哩。

脊背里背的粪背斗,

叉叉哈捞的者后头;

见了尕妹没给头,

尕手里戳了把大豆。

这“花儿”的每一段唱词中,都有与农作物以及农耕有关的歌词,像庄稼、犁地、背粪、大麦、芝麻、萝卜、白菜、韭菜、大葱等,都是保安族人民典型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产品,是保安族人民根植的文化形态。

其次,“花儿”所唱的内容跟传说故事反映出的内容一样,也反映了保安族人民的商业经济文化形态。一《出门人的歌》就体现了保安族人民外出经营的艰辛与磨难。

尕马儿拉的者柳林哩,

柳林里有什么草哩;

一口一个地出门哩,

出门有什么好哩。

连走了七年的西口外,

没去过循化的保安;

连背了三年的空皮袋,

没带过一撮的炒面。

西宁的大路上常走着,

碾伯的城儿哈弯着;

眼睛不见了常想着,

常走到大路上看着。

土黄骡子青骟马,

丹尕里拉石条哩;

这一回来了你站下,

一年里来几趟哩。

走了大峡走小峡,

七里峡,尕鹦哥飞上者过了;

千留万留的留不下,

你去吧,再不说艰辛的话了。

最后,“花儿”中对服饰、饮食以及居住习惯的演唱,同样折射出了保安族的伊斯兰文化形态。如关于服饰方面的“花儿”:

皮袄的袖子哈斜搭上,

十样锦腰刀哈挎上;

白天黑夜的巷道里浪,

七尺的身材豁上。

大马骑上枪背上,

高跟的马靴穿上。

对于女子的服饰,“花儿”中有这样的唱词:

青缎子鞋面斜搭上,

十样锦花草绣上,

小阿哥坐在地边上,

我亲我爱的疼肠。

大红的洋缎绷伞哩,

豆绿的礼帽配哩,

朵妹是牡丹我接哩,

阿哥是绿叶配哩。

关于饮食方面的“花儿”也是多得不胜枚举:

尕锅里煮的松州茶,

牦牛的**拉兑下;

青茶哈熬成牛血了,

茶叶哈煮成个纸了。

牛肉半斤葱半斤,

水粉哈捞给了两斤;

风闸不拉锅不热,

锅热时油炒个肉哩。

青沿的大锅里烙馍馍,

房子里青烟们罩了;

挤下的酥油拉拉里打,

曲拉哈抽抽里挂下;

豆绿的碟子里端馍馍,

菊花的碗里茶喝。

保安人大部分都能触景生、即兴而歌。有代表性的“保安花儿”有“保安令”“大眼睛令”“拔青稞令”“哎西干散令”等。由于历史上保安族居住的同仁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所以保安族“花儿”较多吸收了藏族民歌,特别是“拉伊”的一些特点,如开头较长的引句、旋律的装饰、颤音,高亢嘹亮、自由奔放,体现了高原民族强悍的性格。保安“花儿”是以汉语演唱的,可能保安人为使它更能表达真实感,往往唱词里加上保安语,如“尕尕的麦尔燕”(即哥哥的麦尔燕)、“哎西日考”(感叹之意)等,从而使“保安花儿”更具有它独特的味道和鲜明的个性。

保安腰刀既是保安族传统的手工艺品,更是保安族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代表。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1.第三章保安族的民间文化(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