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第七章保安族的文化传承(5)

88.第七章保安族的文化传承(5)

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师的增加和优化是分不开的。***1996年,保安族教师已达45人,教师总量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7。5倍。教师中大专毕业10人,中专毕业30人,高中毕业5人。女教师由1958年的零展到现在的28人。

保安族社会中存在着以伊斯兰家庭教育、经堂教育(包括现代“改良”经堂教育)为主的传统伊斯兰教育,这类教育不仅是伊斯兰教传播的手段,也是穆斯林修身和培育后代的主要途径。同时,保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了适应和跟上社会的进步与展,也在积极地实践着近现代教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保安族的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展。传统伊斯兰教育和民族教育对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族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传统伊斯兰教育旨在培养有文化、有品性,甚至有技术的合格的穆斯林,传承和扬伊斯兰文化;民族教育旨在培养有文化、有道德和有专长的公民,受教育者承载国家主流文化。最后,如何使传统伊斯兰教育和民族教育挥各自的积极功能,使保安族人民成为有文化、有道德、有技术的合格公民和穆斯林,是摆在教育界、宗教界等面前的一个问题,也是国家、政府、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问题。1

第二节民族文学的创作

保安族的民族文学创作,与我国许多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一样,是从新时期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保安族书面文学的创作,可以认为是从1958年的“大跃进”时提倡全民写诗,歌唱“三面红旗”,唱“花儿”运动开始的。这时期作品虽未成熟,但已有一些保安族文人写下的即兴“花儿”诗,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有关文化部门的扶持下,保安族的文学创作有了新的开端,文学新人逐渐成长起来,文学题材日趋丰富,逐渐形成保安族自己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创作者队伍。保安族的书面文学的形成、展是伴随着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改编和再创作以及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诗歌

保安族的诗歌创作是在搜集、整理、创新民间“花儿”的基础上形成的。诗歌的创作又因保安族文学的整体展而日趋成熟起来。例如,“花儿”诗《火红的太阳当头挂》《牛皮筏思》等,自由诗《山庄锤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景象。保安族诗人马学武创作的诗歌曾表于《星星诗刊》《民族文学》《诗刊》等刊物。“花儿”诗《我站在高高的山冈上喊“花儿”》非常有特点:

天空蓝得不能再蓝了

云朵白得不能再白了

我站在高高的山冈上

喊花儿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始终没有跑调

跑调的是随意的风

青山开始流淌了

溪水最终倒立了

我站在高高的山冈上

喊花儿大雁南归又北飞

日出又日落

唱得我心上的尕妹妹

慌呀那个慌

二、散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保安山庄,农村生活、社会经济的变化为保安族散文作品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保安族作家创作的散文内容涉及保安族的风、特产工艺、农村生活、人物等。代表性作品有绽秀义的《家门口的榆树》《飘香的冬果》《柳叶青青》和马少青的《积石山那崎岖的小路》《祖父》。其中《柳叶青青》于1985年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二等奖、甘肃省民族文学作品特别奖。《祖父》获甘肃省青年文学奖。

三、小说

保安族的小说也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形成的。许多文学爱好者崭露头角,作品内容也较丰富。马少青的《艾布的房子》以饱满的热、通俗的语、鲜明的色彩描述了保安人的崭新生活,荣获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作品创作特别奖。他的《保安腰刀和蛋皮核桃》以朴实无华的语叙述、幽默风趣的内容,讽刺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短小凝练,具有散文风采,并且耐人寻味,曾获甘肃省1986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还有《马六》,刻画了农村改革和村干部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农村出现的令人担忧的新问题。农民作家绽秀义创作的小说《麻拉巴过节》曾获全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全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1983年《麻拉巴过节》再获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二等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保安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保安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88.第七章保安族的文化传承(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