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第七章拉祜族的文化传承(8)

118.第七章拉祜族的文化传承(8)

第一,开展学会内各种学术活动。***拉祜族研究会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是其中心工作。

一是学会紧紧围绕民族工作大局,组织广大会员深入开展拉祜族及拉祜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在昆明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召开了4次拉祜族社会展研讨会,充分利用研究成果服务拉祜族及拉祜族地区经济社会展。1996年1月,研究会成立不久便向会员出了“拉祜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与脱贫致富之路”为主题的研究倡议,议题涉及6个方面:拉祜族干部培养与脱贫致富,拉祜族地区民族团结与两个文明建设,拉祜族地区市场经济,拉祜族地区工农业经济与脱贫致富,拉祜族地区民族文化教育工作与两个文明建设,拉祜族地区民族法制等工作与两个文明建设。倡议出后,得到广大会员的积极关注和支持,研究会共收到会员寄交论文共30余篇,并逐个做了审阅,虽然未能集中研讨,但这是研究会动会员对拉祜族各方面问题进行研讨的开端。

二是动员并鼓励、支持研究会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结合本专业学科,主动开展有关拉祜族文化这一综合性学科的调查研究活动。从民族学、语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法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各个方面着手,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挥各自优长。迄今会员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上表文章上百篇,甚至在国家、省级刊物上表了一批极具价值的学术论文,如《20世纪拉祜族文学一瞥》《浅析拉祜族女作家娜朵的创作》《民族艰难迁徙历史的真实写照——读拉祜族女作家娜朵长篇小说〈母枪〉》《愿绿色铺满拉祜山村村寨寨》(杨春),《拉祜语与傈僳语四音格词比较研究》(刘劲荣),《苦聪语概况》(张伟),《拉祜语语法研究》(张雨江),《南段拉祜族村寨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王正华)等。杨春撰写的《拉祜族民俗》刊载于《中国少数民族民俗大观》,《拉祜族文字与书法》刊载于《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拉祜族文化遗产》刊载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集萃》,《拉祜族风俗》刊载于《中国少数民族风俗志》,《拉祜族文化词条》刊载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浓浓山乡,拳拳赤子心》刊载于《中国少数民族风土漫记》,苏翠薇,肖淑琼撰写的《拉祜烧烤》刊载于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荟萃》。出版专著十几部,如刘劲荣撰写的《拉祜族民间文学概论》《拉祜语四音格词研究》,雷波、刘劲荣主编的《拉祜族文化大观》(获国家最高优秀图书奖),和少英、王正华撰写的《拉祜族文化史》,雷波、刘辉豪撰写的《拉祜族文学简史》,张晓松撰写的《拉祜文化论》,张绍云主编《中国拉祜族医药》,刘劲荣、扎拉、张雨江、彭华、张伟等编著的国内拉祜语第一部词典《汉拉简明词典》,苏汉林、杨元美、李红军编著《临沧南美拉祜族展研究》,苏翠薇撰写的“20世纪中国民族家庭实录”《猎虎卡些》,王振明、王振荣编《苦聪民间故事集》,政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员会编《拉祜族史》,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编《从葫芦里出来的民族——拉祜族》,《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拉祜族卷》等。这些论文和专著的表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部分会员还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有的甚至还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有的会员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的奖励,其中,屈野教授于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耆英”称号,石春云、饶琨于2009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胡志寿、吴开明于2009年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难能可贵的是,80余岁高龄的屈老先生,为民族文化事业,老当益壮,自2003年起,便着手进行具有开创性且具有相当难度的“拉祜族习惯法研究”,为取得第一手资料,亲至澜沧、双江、金平、勐海等10余县进行广泛深入的实地田野调查,并写出阶段性研究成果报告。有的会员对苦聪语和老缅语进行了调研,基本摸清了苦聪语和老缅语的语系属况。上述研究会员所展现的实绩表明,拉祜族群体正在不断涌现出更多有作为、贡献突出的一批又一批中高级人才,涌现出更多自己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硕士,并呈现出承前启后的趋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拉祜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拉祜族
上一章下一章

118.第七章拉祜族的文化传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