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二章拉祜族的物质文化(4)

13.第二章拉祜族的物质文化(4)

“号地”是拉祜族旱地耕作中的一种习俗,即预先圈占所要耕种的山地。***个体家庭在耕作前,可在本寨地界范围内,寻找适合的耕作地,如果看中了某块地,便在地上挖上一锄,或打上一个草结,或剥去地上一棵树的皮作为标记,再划出地界,即表示已“号”上了这块地,准备在此耕种,他人不得在此耕种。按拉祜族社会的约定俗成,被“号”上的地任何人不能争抢,反之,若谁故意号地后又越界耕种、砍伐、围猎,也必将受到处罚。所号之地耕种两三年,地力肥力耗尽后,号地者即抛荒而去,荒废若干年后,原主可再返回耕种,其他人若先看中,也可以选定,原主不得有异议。

旱地的种植分犁挖地与“懒火地”两类。犁挖地耕作较为细致,新地于农历五月便在选定的山地里刈草一次,并犁地一次,农历六七月再用牛耖(浅犁)一次,农历七八月才将地中树木杂草全砍倒。次年农历二三月又将枯干的树干砍成段,并堆成堆放火烧掉,然后腾地,将未烧尽的树干拾拢再烧,除去烧残的树根,拣去木棍石块,敲碎土块。腾完地后用锄碎土平整,而后便撒种,最后用锄盖土,有牛的则用牛耖一次盖土,不施肥。中耕除草两次,农历四五月薅第一次,这时草较少较浅,用手拔除即可,农历五六月薅第二次,这时草较多较深,用小锄边铲边拾。旱谷成长期约为180天,收割时间一般在农历**月间,早旱谷农历七月便成熟。收割时用镰刀割倒,所留谷茬较高,约有40厘米,然后再一把一把地捆起来堆放在地里,暴晒半个月后才脱粒,先在竹篾笆上掼下谷粒,再用弯棍打下余粒,有的用脚搓。最后用竹扇扬弃碎草、谷秕后背回家储存于粮仓中,或窖藏于附近的土洞中,食用时再取。谷草弃置于地中,来年焚烧后作为肥料。在上述的劳作过程中,生产条件较差者,在砍伐草木之前只犁一次地,中耕也只薅草一次。这种犁挖地可连续耕种两三年,多至四五年。第一年后,耕作程序要少一些,一般是犁一次、耖两次后便撒种,最后用锄翻一次土盖种,到收割前中耕薅草两次。犁挖地耕种三四年后即行抛荒轮歇,待数年后幼林长成后又可耕种,但一般都是另选新地耕种。

“懒火地”的耕作十分粗糙,不用牛耕,只用锄挖撒种。农历八至十月割草砍树,次年二三月间放火烧山后即可下种,下种后翻一次地盖住种子,中耕薅草一两次,便等待收割了。中耕及收割时间与犁挖地相同,“懒火地”只耕种一年便抛荒。

旱地作物以旱谷为主,另外还种植玉米、荞麦、小米等。旱谷品种分红旱谷、白旱谷、黑旱谷、早白旱谷和早黑旱谷五种。山地荞麦种植的工序为:五六月间开始砍伐山地,砍倒树木杂草,放火烧光,然后用牛犁生荒地,犁深四寸,也有少数人家是在缺牛或山地坡度过陡的地方使用锄挖。在翻犁时如果碰上石块或树根便将犁铧抬起来迈过去,然后继续往前犁。翻出的草根之类放火烧尽后当做肥料。翻犁好生荒地后,农历七月份播种,再用犁翻土盖种,用锄头将土块打碎整平,此后便任其自然生长直到开镰收割。山地旱谷种植工序为:如果在同一块山地上,头年种荞麦,第二年种旱谷,第三年种玉米的话,那么当农历十月份荞麦收割完以后,农历十一月即动手耖地。次年农历二月便开始挖地,并将土整平,烧去草根、树根、杂草之类,当做肥料,三月开始下种,然后用犁翻土盖种,中间薅除两次,不施肥,也不灌水,单靠雨水浇灌。农历九十月间收割。山地玉米种植工序为:在多数况下一块山地都是头年种荞麦,第二年种玉米,当冬月荞麦收割完后,随即开始耖地,妇女们在前面收割荞麦,男子们在后面耖地。翌年农历二三月点播玉米种,点播时男子在前面架牛翻犁出地沟,妇女尾随其后进行点种,当犁第二道沟时便将第一道沟里的种子自然地覆盖上,农历四五月间薅草铲锄一次,不进行施肥,至农历十月份开始收割。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拉祜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拉祜族
上一章下一章

13.第二章拉祜族的物质文化(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