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文明其精神(2)
在四师、一师学习的5年半时间,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他忧国忧民,立志救国救民,因此,他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学习掌握救国救民的本领。他说,“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体,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虽有偏全之不同,而总有几分之存在。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他认为:“今之天下纷纷,就一面而,本为变革应有事;就他而,今之纷纷,毋亦诸人本身本领之不足,无术以救天下之难,徒以肤末之见治其偏而不足者,猥曰吾有以治天下之全邪!此无他,无内省之明,无外观之识而已矣。己之本领何在,此应自知也。以樽栌之材,欲为栋梁之任,其胸中茫然无有,徒欲学古代奸雄意气之为,以手腕智计为牢笼一世之具,如此秋潦无源,浮萍无根,如何能久?”要求得真本领,必须刻苦学习,“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
为了认识真理和追求真理,**决心学习“颜子之箪瓢与范公之画粥”的精神,“将全幅功夫,向大本大源探讨。”他提出“文明其精神”,要刻苦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与同学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只在一起谈论大事,即“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学习十分认真、刻苦。他听课时做有大量的课堂笔记,课后自修时写有读书录,还全文抄录过一些他喜爱的书籍。这些课堂笔记、读书笔记等累积下来有几网篮之多。后来**把它们送回了韶山。1929年,国民党军队到韶山要抄**的家,附近的族人听到风声后,将这些本子和书籍搬到后山焚毁。一位曾教过**的私塾老先生,从火堆中抢出了一个笔记本和两册教科书,保存了下来。《讲堂录》就是抢出来的那本笔记,是现存下来的**的唯一的课堂笔记。
《讲堂录》共47页,前11页是用工整的楷书抄写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的全文,对《离骚》的内容还分段作了提要,写成眉批。后36页主要是听课笔记,也有一些读书札记,内容涉及哲学、史地、古文、数理等,凡有典故、词文、要旨、警句等,都分条列出,对古今名人治学、处世、治国和有关伦理道德的行记录则较多。如:“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精神心思,愈用愈灵,用心则小物能僻大理。”“人多耽安佚而惮劳苦,懒惰为万恶之渊数,人而懒惰,农则废其畴,工则废其规矩,商则废其所鬻,士则废其学。业既废矣,无以为生,而杀身亡家乃随之。国而懒惰,始则不进,继则退行,继则衰弱,终则灭亡。可畏哉!故曰懒惰万恶之渊萎也。”“夫以五千之卒,敌十万之军,策罢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如此而欲图存,非奋斗不可。”“少年须有朝气,否则暮气中之。暮气之来,乘疏懈之隙也,故曰怠惰者,生之坟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惟明而后可断,既明而断矣,事未有不成者。”“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其后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理想者,事实之母也。”“夫善,积而成者也。是故万里之程,一步所积;千尺之帛,一丝所积。差一步,不能谓之万里;差一丝,不能谓之千尺。朱子学问,铢积寸累而得之,苟不为蓄,则终身不得矣。”“为学之道不得不重现在。”“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从《讲堂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所学所思,看到他对所学内容的议论和看法。学思结合,是**读书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