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明其精神(6)

18.文明其精神(6)

游泳。这是**最喜欢而且是最擅长的一项体育运动。儿童时,他就常到他家屋前的池塘里游泳嬉水。有一次在私塾,他趁老师不在,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到水塘里游泳,结果把老师惹恼了,要惩罚他们。来到一师以后,湖南的第一大河湘江,成了**常去游泳的地方。湘江就在一师的前边,**和同学蔡和森、张昆第、罗学瓒等经常一起来这里游泳、畅谈。1917年9月23日张昆第日记记载:“昨日下午与毛君润之游泳。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时将黄昏,遂宿于此,夜谈颇久。”

罗学瓒在**的影响下,潜心学习游泳,并且逐步认识到了游泳的好处。他在1917年9月20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游,人多西北风过大,天气太冷。余等全行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力气,不得不谓运动中最有益者。人固足信哉!”他在10月8日的日记中又写道:“余前数日,因浴冷水,致身痛头昏。休养数日,少饮食,多运动,今日已痊愈,复与毛君泽东等往河干洗擦身体一番,大好快畅。”

1918年3月,一师请上海《教育》杂志主编李石岑来校讲演。李石岑既是一名学者,又是一位游泳专家。**知道这一况,就邀请他到湘江现场教授游泳技术。那时天凉,还穿着棉衣,李石岑先生下水做示范。**等人也都跟着下水,游了三四十分钟。

游泳是**一生的爱好。建国后,他多次畅游大江大河,曾数次横渡长江。1966年7月16日,73岁高龄的他横渡长江,历时65分钟,游程30华里。

野游。这是一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的活动,深受**的喜好。1917年9月16日张昆第的日记中,生动而细致地记述了他和**等的一次野游:

“今日星期,约与蔡和森、毛润芝、鼓则厚作一二时之旅行。早饭后,彭君过河邀蔡君同至渔湾市会伴,余与毛君先到渔湾市。稍久,彭君一人来,蔡君以值今日移居不果行。……三人遂沿铁道行,天气炎热,幸风大温稍解。走十余里休息于铁路旁茶店,饮茶解渴,稍坐又行。过十余里,经大托铺,前行六里息饭店,并在此午饭。饭每大碗五十文,菜每碗二十文,三人共吃饭五大碗,小菜五碗。饭后稍息,拟就该店后大塘浴,以水浅不及股止,遂至店拿行具前行。未及三里寻一清且深之港坝,三人同浴,余以不善水甚不自由。浴后,行十四里至目的地下,是日将西下矣。遂由山之背缘石砌而上,湖水清临其下,高峰秀挹其上,昭山其名也。山上有寺,名昭山寺,寺有和尚三四人。余辈告以来意,时晚,欲在该寺借宿。和尚初有不肯意,余辈遂有作露宿于丛树中之意。和尚后允借宿,露宿暂止。晚饭后,三人同由山之正面下,就湘江浴。浴后,盘沙对语,凉风暖解,水波助语,不知乐从何来也。久之,由原路上,时行时语,不见山之倒立矣。和尚待于前门,星光照下,树色苍浓,隐隐生气勃焉。不久进寺,和尚带余辈至一客房,指旷床为宿处,并借余辈小被一块。房外有小楼一间,余辈至小楼纳凉,南风乱吹,三人语笑称善者久之。谈语颇久,甚相得也,毛君云,西人物质文明极盛,遂为衣食住三者而已足,徒供肉欲之达已耳。若人生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无价值。……又云,人之心力与体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难成者。……夜深始睡。”

爬山、露宿、风浴、雨浴等。这也是**锻炼身体常用的方法。与一师隔湘江相望的岳麓山,是**常去锻炼的地方。除爬山外,还在这里进行过风浴、雨浴等活动。张昆第1917年9月23日的日记中写道:“昨日下午与毛君润芝游泳。游泳后至麓山蔡和森君居。时将黄昏,遂宿于此。……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散,旷然有远俗之概。归时八句钟矣。”有一次,在一个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晚上,**独自一人,顶风冒雨爬上岳麓山顶,然后又从山顶跑下,来到蔡和森家。蔡母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是为了体验《诗经》上的“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句话的味。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8.文明其精神(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