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明其精神(10)

22.文明其精神(10)

他们经横山湾步行100多公里来到了杓子冲何叔衡的家。何叔衡37岁时同**一起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又一同转入一师,1914年7月提前毕业,受聘于长沙楚怡学校任主任教员。**和何叔衡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友谊。**等人的到来,受到了何家的热款待。他们在何家住了几天,看了何家的猪栏、牛栏、菜园和稻田,座谈了解了何家的经济收入、支出况和家庭历史,走访了何叔衡的堂兄弟和附近的农民。

离别何家后,他们经沙田到巷子口,在一个姓王的老人家里进行了一次交谈。老人间:天气这么热,你们出来干什么?**回答说,我们的家境不好,都很穷,但我们想旅行,没有路费,只好游学。老人说,游学并不坏,游学的人往往是正直、诚实的,只有那些当官的人最不正直。多数为官之人都不廉洁。我曾经在衙门里当过门房,亲眼看到,谁想打赢官司,谁就得送钱送礼,谁送的多,谁就可以打赢官司。这就叫做“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如果输官司的一方告到省城,那就更没有打赢的希望了,因为在省城里打官司比在县城里花费更大。在县城都没有足够的钱去行贿,哪有足够的钱去省府行贿更大的官哩。官官相护,谁人不晓。老人的话引起了**等人的联想,深感世道不公平。告别老人后,**的心依然沉重,一路上与萧子升、萧蔚然热烈地讨论着社会上那些不公平的事。

三人来到了宁乡沩山密印寺,拜访了老方丈,参观了佛殿,翻阅了寺内所藏的各种佛经和《老子》、《庄子》等书籍,并与方丈讨论了佛教的经义和理论。

他们三人走出了宁乡县境,到达安化县的司徒铺。这是萧蔚然的家所在,萧蔚然回到了家里。**和萧子升二人继续游学。他们来到同学伏口罗驭雄的家,在此吃过中饭,然后上横坡仑去久泽坪,给当地秀才吴幼安送了一幅对联。以后,又经清塘铺、太平段去安化县城梅城。路上,他们俩曾露宿河堤。**风趣地说:沙地当床,石头当枕,蓝天为帐,月光为灯。还指着身边一棵大树说,还有衣柜,说着就把衣服和随身带的东西挂上树枝。睡前,萧子升要到河底洗脚,**笑着说:你还要保持那绅士习惯啦!你是一个要饭的绅士哩!今晚试试不洗脚,能否睡得好。

第二天途中,他们到一家小店吃饭,听老板娘诉说了她家的苦难遭遇。他们听说附近有一座刘邦庙时,便对刘邦的评价问题展开了讨论,边走边谈,不觉到达了梅城。在这里,**查阅了安化县志,到东华山看了农民起义烈士墓,调查了清代黄国旭领导的农民起义,还走访了一些贫苦农家,到安化县劝学所拜访了安化饱学先生、劝学所所长夏默庵。夏默庵早年毕业于清代两湖不院,学识渊博,经、史都好,著有《中华六族同胞考说》、《默庵诗存》、《安化诗抄》等。夏老先生善吟诗作对,性格高傲,一向不理游学先生。**前来求见,两次遭到拒绝。但他并不灰心,第三次登门求见。夏老先生只得开门相见,并挥笔写下了“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一句原对放在桌上,以试来人学问深浅。**看过,便以“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相对。夏老先生看着他书写完毕,大吃一惊,觉得对句胜过出句,还带有火辣辣的批评味道,自感有愧,连声赞好,并留餐宿,昼夜长谈,还赠送8元银洋。**和萧子升在梅城游览了孔圣庙、培英堂、东华阁、北宝塔等古迹,观赏了祭孔用的“铜壶滴漏”。他们还给城中的“鼎升泰”、“谦益吉”、“云祥吉”等店铺送了对联。

离开梅城后,他们俩经仙溪、山口、长塘、马迹塘、桃花江,到达益阳县城。在这里,他们游览了市容,走访了一些学校和人士。3天以后,离开益阳去沅江。

他们来到沅江时,正值涨水。因行走不便,二人便乘民船,8月16日反抵长沙。

这次游学,历时一个多月,途经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城乡,步行近千里。一路上,**每天清晨早起,做过“六段体操”后,追记笔记,留下了许多笔记和心得。师生们传阅了这些游学笔记后,称赞他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纪伟人毛泽东(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2.文明其精神(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