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一借斯诺向世界敞开胸怀(8)

15.一借斯诺向世界敞开胸怀(8)

1936年10月,蒋介石平息了陈济棠等动的\"两广事变\",以\"避寿\"之名来到洛阳。平定两广的嫡系大军陆续西开,前锋已到潼关。蒋的嫡系将领陈诚、顾祝同、胡宗南、钱大钧、蒋鼎文等云集洛阳,商讨\"剿共\"计划。蒋向张学良、杨虎城摊牌,要么全力剿灭陕北的共军,要么让开。东北军调往安徽,西北军去福建,由中央军\"进剿\"。为向张杨施加压力,蒋介石命蒋孝先率领的因镇压北平学生运动而出名的宪兵三团开到西安,上百架飞机在西安机场待命,一场大战在即。**催斯诺赶快离开。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时局十分紧张。

在即将离开红色中国前,**再次会见了斯诺。**对斯诺说:\"日本日益加紧侵略,它的威胁已经严重到中国一切力量都必须团结起来的程度。除了**外,中国还有其他的政党和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国民党。没有国民党的合作,我们目前的力量是不足以在战争中抵抗日本的,南京必须参加\"。\"我们坚持团结的基本原则是抗日民族解放的原则。为了实现这一原则,我们认为必须建立一个国防民主政府\"。\"如果成立这样一个共和国,中国各苏区就成为其中一部分,我们将在自己的地区内采取措施建立议会的民主政府。\"

**的这些话是翻译成英文然后斯诺记下的,虽然还不够准确,但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后来采取的政策。斯诺非常清楚**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这是中国**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的又一重大决定。斯诺出苏区后,立即把这次谈话整理出来,表在1936年11月14日和21日的《密勒氏评论报》上,这一谈话的表,立即对时局生重要影响。

1936年10月12日,斯诺来苏区四个月后,带着十几本日记和笔记,三十卷胶卷,几磅重的**杂志、报纸和文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离开保安。徐特立、谢觉哉、蔡树藩、陆定一、杨尚昆、李克农、博古、红军大学的全体学员、\"红小鬼\"们全出来送他,握手告别、互祝平安。四个月,在人的一生中是短暂的,但对斯诺来说,它是至关重要的,他对中国**,它的领导人,革命的战士、农民、牧民、工人、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产生了真挚的热烈的感,他称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女\"。同时。斯诺对于在革命与战争激流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正确的认识,这种感和认识,决定了他后半生的人生历程。

红星普照中国

1936年10月底,斯诺完成了他为时四个多月的探险旅程,不声不响地回到北平家中。斯诺当时完全沉浸于对苏区之行的美好回忆之中,精神上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他决定避不见客,抓紧时间把在苏区的笔记整理出来,然后再去布那震惊世界的独家新闻。斯诺清楚地知道,他的工作和撰述是独一无二和无比重要的。

然而,正当斯诺在家埋头苦干的时候,在他回到北平的第三天,有人打来了电话。尼姆·韦尔斯接了电话。打电话的是斯诺推荐给美联社的记者吉米·怀特,他一直在打听着斯诺的消息。因为在斯诺赴西北这段时间,尼姆一直对外人说,斯诺去内蒙古旅行去了。但吉米·怀特最近接到来自西安的消息,说斯诺被**处死了,美联社已在美国了电讯。吉米·怀特想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因为在那个时代,造谣诬蔑**的人很多。怀特打电话告诉尼姆这件事,看看尼姆是否知道。接着,美国、英国许多家报纸的编辑都打来电话,询问斯诺是否被处死了。斯诺被接连不断的电话弄得烦躁不安,他不能再忍耐着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他驱车去美国使馆,举行招待会,布他亲身从红区探险带回的消息。这一活动像一颗重磅炸弹,把北平、中国和世界新闻界轰动了。

斯诺被新闻界、舆论界盯住了,成为人们关注的人物。

《纽约太阳报》、《时代报》、《星期六晚邮报》、《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先驱论坛报》、《生活》杂志……纷纷向斯诺约稿。伦敦的《每日先驱报》将斯诺升为该报驻远东席记者。《纽约太阳报》和《时代报》则为把斯诺的报道据为各自的独家新闻而争执不休。国民党方面的反应也非常迅速,他们先是断斯诺从未与**人接触,所谓苏区之行不过是招摇撞骗。因为他们不可能想象在封锁得那样严密的况下,斯诺是怎样进入苏区的。当斯诺表了一些照片加以证实时,南京政府的新闻局就威胁要取消斯诺的新闻记者特权。国民党的特务还直接找斯诺,问他是如何越过封锁线的,是不是俄国的飞机把他送入红区的。日本的报官员也去找斯诺,除进行恐吓威胁外,也打听斯诺是如何进入苏区的,是不是得到南京方面的支持斯诺回答得十分巧妙,他说他是从蒙古徒步进去的。人人都办得到,你们干嘛不试试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外交生涯第一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5.一借斯诺向世界敞开胸怀(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