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六章以身作则的垂范效应(7)

68.第六章以身作则的垂范效应(7)

第三天老师突然点名,别的同学事先听到风声,赶在点名之前到达现场。***稻盛被蒙在鼓里,点名时缺席。老师很严厉的训斥:“心里只想自己高考,连义务劳动都不参加,没有一点奉献精神,真是自私。”稻盛羞愧不已。

另一件是棒球对抗赛。同学们都要去为本校球队呐喊助威。球场离学校很远,要乘电车去,但稻盛没钱买车票,决定徒步往返。但同学说只要拿自己的月票混进站台就一定能顺利到达,于是稻盛跟着大家一起混了进去。

去时侥幸蒙混过关,回来下车时稻盛心里紧张,被检票员一眼看出破绽。虽说是初犯,但检票员却不管,只当惯犯处理,没收月票之外,还罚了他几倍的钱。第二天学校告示板上又将此事点名批评。稻盛羞愧难当,懊悔不及。从此放弃月票,每天徒步上学。

这两件事对稻盛的影响深远。他清楚这是自己心思不正、行为不当,才弄得自己狼狈不堪,被人蔑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结局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稻盛日后建立起“作为人,该如何做?”的判断事物基准,并以此严格律己,与初中时代这些挫折有很大关系。

稻盛和夫先生能够顺利的在京瓷推行他的经营哲学并取得巨大的成功,一个基础性的条件就是先正己身后正他人。柳传志也曾说过“以身作则不是说服他人的重要手段,而是唯一手段。”

稻盛和夫有自己的经营哲学,有自己50年走过来的心路历程,他完全可以跟大家去讲道理。但是如果他的做法和自己说的不一样时,大家就不会相信他所讲的。所以他一定自己践行这些哲学,靠自己的实践去说服别人。

许多中外企业,尤其是ceo已经落马的企业,他们进行经营的价值观非常美好。可当人们现这个企业家个人所作所为和其所讲完全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的时候,人们就会完全不相信他所讲的内容,并对这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质疑。自然而然,传承的价值观和体系也无法落实。

这也是稻盛和夫不断修炼的动力。就是要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展示,让别人受到感染。别人会想,如果要行菩萨道,就要像稻盛和夫一样去做事。否则,就会觉得很愧疚,社长都可以那么勤勉的工作的话,自己怎么能那么偷懒。

稻盛和夫要这么辛苦地修炼和做事,其实他是在做“世世常行菩萨道”,但凡能帮助别人的事他都会努力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在让自己的利他之心越来越明朗。

在过去的50年商业实践中,不管是宇宙中的智慧宝库还是自身的佛性,稻盛和夫都自觉只是偶尔才能触及到。他觉得这个远远不够,他一直在追寻开悟的状态,也有一点点失落,他说即便自己花几百个小时做禅定仍然不能达到开悟的境界。

所以他说看来自己还是修行的不够,事做得还是不够多,心思花得不够诚恳。所以他抓住一切在常人看来比较辛劳的机会去磨练自己,并坚持禅坐,一定要让自己身上的尘埃越来越少。

在日本企业家看来,中国儒家学说中“义利并举”的价值方针,以“人为中心”的道德信念,崇尚“和谐”的人际关系,“正人先正己”的领导艺术等都具有推动经济行为合理化、经济活动秩序化的功用,完全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文化底蕴和伦理动因,从而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洋溢着浓厚儒家学说色彩的企业管理哲学。

日本管理哲学依据儒家“正人正己”的理论,突出道德导向,由自我管理而管理他人,十分重视管理者率先垂范和道德人格建设。日本经营大师稻盛和夫创办的跨国企业京瓷公司之所以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企业大量破产倒闭的况下仍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他“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外,更重要的是他个人巨大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员工。

他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律能力和美好心境,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力,提高做正确决定的能力。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全体员工的尊敬和信赖,激出员工极大的工作热。被誉为“日本近代工业化之父”的涩泽荣一,倡导经济与道德合一,提出“论语与算盘”并行不悖的“儒教资本主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稻盛和夫:最适合中国人的经营术(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稻盛和夫:最适合中国人的经营术(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8.第六章以身作则的垂范效应(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