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3)

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3)

在郊游、远游途中,在学校后面的君子亭、岳麓山的爱晚亭和湘江中的橘子洲头,当夜幕降临,游人散尽的时候,他们席地而坐,高谈阔论,直至夜深人静,大家都疲倦了,才各自找个地方,并故意彼此隔离开相当距离,露宿到天亮。即使到深秋霜降他们还坚持这项锻炼。

**和他的学友们之所以要有意识地进行这种艰苦的锻炼,是因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在未来“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奋斗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艰难困苦,现在应该预先作好充分准备。这到正好应了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那段名训。

二十八画生的《体育之研究》

1915年春,**的好友易昌陶因病去世。其时正值袁世凯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面对民族危机的步步加重,又有感于学友的英年早逝,**赋诗抒: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关山蹇骥足,飞飚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青且蒨,愿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琴绝最伤,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既伤国难,又痛亡友,更感生者责任之重大,同时也愈加认识到锻炼强健的体魄,绝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这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兴亡。

他为悼念易昌陶写了一幅挽联:

胡虏多反复,千里度龙山,腥秽待湔,

独令我来何济世?

生死安足论;百年会有役,奇花初茁,

特因君去尚非时。

1917年,由于第一师范学校校方不重视体育活动,加之功课繁忙和传染病生,以致八班傅传甲等7名同学,不幸染病身亡。这更刺激了**。他在第一师范学友会主持的追悼会上,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为何死了七个同学?

只因不习十分间操!

有感于同学们的体质虚弱,又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的繁体字加起来是二十八画)在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3卷第2号上,表了题为《体育之研究》的著名论文。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国力恭〈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不坚实,则见兵而畏之,何有于命中,何有于致远?”而要想增强整个民族的体质,就必须使全国每一个人都自觉地来锻炼身体。所以“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觉矣,则体育之条目可不而自知,命中致远之效亦当不求而自至矣”。促使全中国每个人都自觉地来锻炼身体,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以达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目的,这就是《体育之研究》的出点和落脚点。

全文包括一个短序和八个部分,共六、七千字。

短序简要的开章明义地阐明了写此文的目的。

第一部分“释体育”,旨在说明什么是体育,即“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者也。”

第二部分“体育在吾人之位置”,阐述了体育的重要性。**精辟地阐明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予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在尖锐批评了当时教育界普遍存在的重视德育、智育,而轻视体育的错误认识之后,特别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人独患无身耳,他复何患?求所以善其身着,他率亦随之类。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的情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的情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