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4)

4.“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4)

第三部分“前此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指出以前体育的弊病和今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这里,**列举了中国古代许多事例,来说明不重视体育运动的害处及坚持体育运动的好处,并极力主张“三育并重”。“然昔之为学者,详德智而略于体。及其弊也,偻身俯,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他还强调每个人锻炼好身体的关键,在于充分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讲体育必自自动始。”

第四部分“体育之效”,充分阐明了体育运动的益处,明确提出了“主动”的哲学观点:“天地盖唯有动而已”。**认为坚持体育运动有四大功效:其一,强筋骨。他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角度,举出古今中外许多事例,说明只要“勤体育则强筋骨,强筋骨则体质可变,弱可转强,身心可以并完”。其二,增知识。“近人有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知识。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须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强弱分,而所任之区域以殊矣。”其三,调感。“身体健全,感斯正,可谓不易之理”。其四,强意志。最后,**总结体育的功效说:“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而已。”

第五部分“不好运动之原因”,指出当时的学生大多不喜爱运动的原因有四:一,无自觉心;二,积习难返;三,提倡不力;四,以运动为可羞。

第六部分“运动之方法贵少”。

第七部分“运动应注意之项”。“运动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所谓“有恒”,即每天坚持不断。所谓“注全力”,就是“运动之时,心在运动,闲思杂虑,一切屏去,运心于血脉如何流通,筋肉如何张弛,关节如何反复,呼吸如何出入,而运作按节,屈伸进退,皆一一踏实。”所谓“蛮拙”,即“骑突枪鸣,十荡十决,喑呜颓山岳,叱咤变风云,力拔项王之山,勇贯由基之札”。“运动之进取宜蛮,蛮则气力雄,筋骨劲;运动之方法宜拙,拙则资守实,练习易”。

第八部分“运动一得之商榷”,**介绍了自己创造的一种体操“六段运动”。

《体育之研究》切中当时一般学生之时弊。那时正处于封建随私塾教育和西式的学堂教育过渡时期。在“读书唯上”的传统思想束缚下,体育锻炼不被一般学子所重视。**从担负国家兴亡责任这一历史高度,提出“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的重大命题,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他关于这一问题的具体阐述,对当时的青年们摈弃“读书至上”的“清高”观念,做“身心并完”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注意运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来研究体育,因此,无论在体育理论或实践方面都有许多创新。许多观点,后来他自己又不断予以展,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1942年,**曾提出“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口号。建国后,根据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和当时青年学生健康不佳的状况,**于1950年6月1日写信给教育部长马叙伦,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1953年,他再次向全国青年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号召;后来又制定了“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德、智、体全面展”的重要方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毛泽东的情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毛泽东的情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