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第七十一章跳出历史(2)

484.第七十一章跳出历史(2)

庆喜乘军舰自大阪逃回江户后,打算通过滨御殿入城。立花种恭对当时的商议形作了如下描述——

针对将军回城的手续,究竟是悄悄回城,还是光明正大地回城,我曾与将军商议,最终决定身穿戎装(当时的习惯)公然回城。当我拜谒将军时,将军显得毫不惊慌,脸上露着微笑。当我表示受惊非小后,他竟哈哈地笑了起来,其宽阔胸襟着实令我大吃一惊。

立花种恭虽官居若年寄,但他体验过很多辛苦,深谙人。庆喜在京都战败,带领会津和桑名二侯逃回江户。因此,当立花种恭拜谒庆喜时,以为庆喜必然会显得意志消沉。然而,庆喜却像上文描述的那样哈哈大笑起来,才会令立花种恭大吃一惊。

家康当年兵败三方原,逃回滨松城,几口吃完汤泡饭后,便打着鼾声沉沉睡去。此时的庆喜与当时的家康颇为相似。

因为处于为难立场,故而表现得小心谨慎,这是事实。然而,在后来献出江户城时,庆喜的恭顺和反省态度一丝不紊,毫无纰漏地拉上了幕政大幕。这些是仅凭小心所无法办到的。

无论如何,笔者以为,这才是透过庆喜所处地位而展现出来的真实面貌……

庆喜进入骏府宝台院时,想必又再次想起了以前一桥时代的永久蛰居反省。

那时庆喜毫不客气地呵斥了井伊直弼,但在直弼拥立的家茂成为将军嗣子时,他却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私愤。作为武家统领,必须有人坐上将军的宝座。这个人无论是自己也好,家茂也好,都是德川家的私事,其实质只有如何对朝廷尽忠职守。

(那时,我也没有开雨窗,没有剃月代……)

然后,他便静静地沉浸在反省之中,努力令静坐的自己感到充实。

倘若庆喜拥有所谓的“帝王学”,便一定会对这种秩序采取极其严格的顺从态度。

“尽人事而听天命!”

在普通人看来,这种态度或许便是如此,但事实上,这正是庆喜的风格。

庆喜过去虽然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但却并不渴望世间常说的“出世”,而在他所处的成长环境中也没有产生出这种渴望的必要。

在选择领导者的问题上,这一点其实十分重要。他并无不惜踢开他人也要出人头地的卑鄙野心,越前的春岳也是一样。而对于被统治的人民而,是否怀有这种野心是存在天壤之别的。

野心之徒暗中的计划和行动皆是为实现“出人头地”的踏板,其出点并非为了人民。这些人纵然宣扬为了阶级,声称为了组织,有时又叫嚷为了政党,夸耀为了国家,但事实上,他们都受到人性的诅咒,只为满足自己的认知、实现自己的野心而行动。

庆喜并未受到如此卑劣的诅咒。正因如此,纵然被人指责冷酷,他也一直在坚守顺逆之道。他由衷地期待东北战火平息之日的到来,同时还日夜祈祷明治这一一君万民的盛世尽快打破黑暗,迎来黎明。

明治天皇已经公布了“五条誓文”,在天地神祇面前立下亲政精神的誓,庆喜也以拜伏在天皇膝下的觉悟,极力保持恭顺。既然如此,庆喜生存的要条件便是——万万不可阻挡从江户奔向东京的时代车驾。

当然,对于天皇近侍的政治姿态,他并不满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内心必定是深深感到一股“乃公不出”1[1源自《三国演义》中“乃公不出,如苍生何”,意思是我辈若不出面,苍生该如何是好。

]般焦灼的不满。

然而,怀着如此想法而行动的他却彻底败北,反而蒙上贼名,几乎令整个日本陷入战火之中。事实上,直到移居宝台院之后,庆喜才真正下定决心,认为自己虽然活着,却应该从时代中消失。

庆喜这般人物自然不会恋恋不舍地执著于生命,他一定曾无数次考虑过自尽一途。在确定了德川家的存续,田安龟之助也被定为嗣子的那一刻,动摇庆喜内心的自尽诱惑一定是最强烈的。

“第十五代将军与江户一同凋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德川庆喜 最后的幕府将军(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庆喜 最后的幕府将军(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84.第七十一章跳出历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