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9)

45.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9)

现在,各种名词满天飞,随便捞上一个给自己扣上似乎是很轻松的事,但是千万千万不要太率性而为。尤其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什么什么,因为,往往当你把自己或者别人看成是什么样的人,你或者是别人就会慢慢地变成什么样的人。不要轻易给自己贴标签,更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尤其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对是非对错、好坏善恶等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辨别能力,外界的影响对他们如何看待事物和如何看待自己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孩子会很容易接受别人给自己的评价,产生一种认同感,并进而以此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贴标签效应”,就像有的家长说孩子是“好孩子”“聪明的孩子”,这给了孩子一种暗示,孩子也认定自己“聪明”。由于一些家长无意中给孩子贴上了不正确的标签,使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不断地得到强化。就像有的家长说:“你这淘气鬼,从来都不听话。”或是:“你怎么那么笨,别人都会的你怎么不会。”在孩子的内心中便认定自己“不听话”“笨”“不如人”,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阻碍孩子展。

圆圆今年4岁,刚上幼儿园不久,有次圆圆的妈妈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况,老师说:“这孩子很聪明,但是有一个习惯不太好,本来会做的事、会唱的歌,只要老师让她去前面做或唱,她就会找出种种理由拒绝,即使说服了到前面也是扭扭捏捏,或声音很低,或不敢朝前看。”圆圆的妈妈说:“是呀,这孩子从小就胆小,我有时还总说她扭捏,叫她‘胆小鬼’。”老师说:“不要随便给孩子一个代称,你总说她是胆小鬼,时间久了她胆小的症状会更加重的。”圆圆的妈妈这才认识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所在,一个无意中的称呼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影响。正在这时,孩子下课向她们跑来,妈妈对圆圆讲:“你看,老师正在夸你呢!说你上了大班后进步可大啦,越来越勇敢。老师说你唱歌很好听,都快成‘小歌星’了。”老师也连忙附和称是,圆圆的脸上露出了很得意的神,没想到后来妈妈这番话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以后圆圆果真变了样,过去那种忸怩的状态不见了,后来还代表幼儿园参加了全市师生声乐大赛。

孩子像一张白纸,父母和老师与孩子接触时间较长,时时处处都在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一些评价,这种评价出现的次数越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塑造作用越强,甚至会左右终生。有时一句话就是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学习好,望子成龙的心可以理解,但有些家长为了刺激孩子,让其更进步,往往会不假思索地批评孩子,比如考试没有考好,妈妈就会责骂他:“你怎么这么笨呢?”而孩子接下来的考试还是没考好,妈妈更生气了:“一点进取心都没有,以后也没大出息。”可能父母会认为这样的批评对孩子会起到“激将”的作用,并不是真的认为孩子笨或没出息,但是,孩子听了后,会有受伤的感觉,他们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笨”“没出息”,甚至因此而破罐子破摔。所以,在父母给孩子贴上“笨”很“没出息”“没希望”这些负面标签时,一定要慎思而后行。

尤其是当一个孩子犯错的时候,过多批评就好像给人贴上了一个否定的标签,会使人产生焦虑和自卑的心态,最终或许会使人走向消极的状态。曾有专家对少年犯进行过一次研究,结果表明,很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在小时候曾因偶尔犯错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标签引导着他们,让他们愈来愈相信自己就是一个“不良少年”,从而走上让人心痛的犯罪道路。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给他们贴好标签,好标签,即好的结论能激励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负面标签,即不好的结论容易引导孩子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方面更难改变。

如果我们没有对一个人进行理性的判断,就随便贴了标签,这样可能会让我们不知不觉地在缺乏理性分析的况下盲目认定其简单的论断。其实,人也会给自己贴标签。例如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公司员工、是学生、是医生,说自己能够自立,自己意志薄弱,自己受欢迎或者不受欢迎等。有人会说:“其实我不擅长……”这些想法就是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而且许多时候我们都会被这些标签所束缚。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人给自己贴标签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也很随意地就给别人贴上这些标签。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口味心理学(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重口味心理学(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5.第四章原来是这样啊(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