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让人欢喜让人愁――西口外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1)

28.让人欢喜让人愁――西口外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1)

西去路遥遥,西去水迢迢。走西口的路上,关山难越,长河阻隔,风沙漫天,荆棘丛丛,饥寒交迫,匪患横行,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艰辛和酸楚,充满着生离死别的痛苦,又有着对家人的刻骨思念和对远方的无限憧憬。

西去的步伐好沉重!走西口的汉子们在杳无人烟的荒漠中长途跋涉,一条扁担挑着一捆简单的行李,风餐露宿,历尽艰险。有些人春去秋回,有些人一去不返!

在当年的历史背景下,在连遭荒年的晋西北、晋北、陕西、冀北、内蒙古南部沿长城一带,形成了浩浩荡荡的“走西口”大军。口外辽阔的土地,对口内的老百姓很有吸引力。等把自己家的庄稼料理完后,青壮年的男人们就到西口外去打长工,去收割初冬才收割的莜麦,或去自己开荒种地。“走西口”的流民在口外什么活都做,而受雇重新实现与土地的结合,依然是他们愿望。山西就有“走不完的西口,打不尽的连成(当长工)”之说。他们中的好多人,一直走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蒙古族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察哈尔部、汪古部、乌拉特部、四子部、喀拉喀部等驻牧的地方,定居垦殖,改变了这些塞外地区的经济、政治结构。形成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种植业结合,甚至一部分蒙古族改为从事定居农业。在政治方面,形成蒙、汉分治,旗、厅(县)并设的格局。

康熙年间,先请准朝廷开放边禁后,当时西口外的政治与政策环境也很吸引晋陕灾民。比如在鄂尔多斯,负责安置晋陕灾民的是一个叫松若布的盟长王爷,自此才开创了鄂尔多斯地区蒙汉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展的历史。其次,租赋较轻,谋生较为容易。有资料表明,禁留地开垦后,耕地的农民每一犋包括一人一犁两头牛,年耕约二百亩地,每顷(一百亩)地的地租不过数百文,当时每银一两折钱八百文,至清末也不易其数。有人研究说,这只是象征性的一点租金。另据河曲县旧志载:“仰食于口外者,但能经营力作,皆足糊口养家。”

走西口大军中,也有去做小买卖的,小本经营,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商户。他们当中,也有去投奔当时已经在西口外的各地成了气候的晋商字号,去店铺里当学徒、当小伙计等。

在三百年的走西口路上,还走着一支贸易大军,当时叫做山西旅蒙商,现在叫做晋商。他们不仅在今天的呼和浩特与包头等地垄断了商业,在市场上呼风唤雨,而且走得更远,其足迹遍及新疆等地以及今天的蒙古和俄罗斯地区。

从晋陕冀走到口外的移民,多在内蒙古安了家。当时内蒙古接收移民最多的区域有:

察哈尔。张家口和大同的北面、内蒙古南部黄河以北地区,在清初多为王公八旗的牧场和围场,被移民一步一步地开成农垦区域。

河套地区。这一地区的开垦,先得兴修水利,而这么大的工程,只有政府与商人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种承包政府工程性质的开,带动了大量民众的移入。

额尔多斯。这个二十一世纪初期声名响亮的城市,在清朝土地开荒的年代还是一个分隔汉人与蒙人的地方,有一块“黑地带”成为民族隔离的分界线。但是对于土地的开荒是禁不住的,大量牧场被王爷种了庄稼移作他用。蒙古人种地不用交租,汉人种地要向蒙古王爷交租,因为他们是王爷从晋陕一带招来的。口内的农民把王爷的牧场变成了良田的同时,也使得穷苦的内蒙古牧民失去了生存空间,王爷与牧民间的阶级矛盾急剧激化。被传唱了两百多年的嘎达梅林,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时势造就成了反抗王爷的英雄。

另外,除了农业移民,矿业资源的开也需要大量劳动力。有了人就有了市场,商人便在这市场中看到了盈利的空间。茶叶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少的日用品,蒙古人更喜欢山西所产的厚实耐用的潞丝,胜于杭州丝绸。这些口内物品换取了数量巨大的蒙古皮毛货物,也促进了运输业的展,与商业相配套的手工业、服务性产业如客栈餐饮业随之蓬勃展起来,于是在包头、归化一带聚集了从西口内走来的十万民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8.让人欢喜让人愁――西口外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