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谁在风中传说你――四部作品让“走西口”名扬天下(1)

7.是谁在风中传说你――四部作品让“走西口”名扬天下(1)

一是民歌《走西口》。***

山西、陕西、内蒙、河北、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流行的《走西口》民歌,虽然有些在词曲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所表达的内容和绪都是一样的。这些歌大都高亢悲怆、凄婉苍凉,唱出了黄土地上人民的悲欢离合、爱恨愁!即便没什么音乐细胞的人多少也能哼几句,可见这民歌的生命力之强,感染力之深。

如今翻唱的《走西口》的版本很多,比如王向荣、阿宝、蔡琴、冯健雪等等,风格虽然不同,词曲也有差异,但其源流只有一个,那就是清朝咸丰年间的二人台《走西口》。

关于《走西口》的唱段,最早的记录出现在1855年,也就是咸丰五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说的是大旱之后的一个名叫太春的山西河曲县农民,四处借粮食,都没能借到。为了生计,太春只好与同乡约定一起到口外谋生。当他不得不把动身的消息告诉新婚妻子孙玉莲时,妻子孙玉莲给他唱了这么一歌: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要走那大路,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

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住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万语难叫你回头,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止不住那泪蛋蛋,

一道一道往下流……

……

这民歌一经传唱便不胫而走,流传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至今魅力不减。许多人都是从这歌中,第一次接触到“走西口”这个词。

这《走西口》民歌广泛流传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几乎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成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民歌之一。它穿越岁月,从数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并将一代代地永远流传下去。其纯真、本色的语,细腻的风格和荡气回肠的唱腔,自然而原生态的词曲风格,反映了当年走西口的怆然、缠绵、悲壮与激越!

它的歌词没有任何华丽的语,朴实无华,其实就是妻子送别丈夫、少女告别郎时说的一些意殷殷的家常话。因为分别之后就天各一方,山高水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面,所以叮嘱得就多一些,琐碎一些,生怕有什么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歌中洋溢着看似恬淡实则浓郁的与爱。

歌声如泣如诉,既有对丈夫远去的不舍,也有对丈夫外出受苦的不忍,更有对其远足闯天下的委婉鼓励,既是挽留曲,更是壮行歌!叙述着生存与爱的冲突与纠葛,令人听后有断肠之感,不由得想掉泪。

那年月,这些行将西去的远行男子,拥有着“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爱或婚姻,这些感足以化解人世间的风雪冰霜。在家乡,这些汉子们本可以过一种艰辛却很温馨的日子来了此一生的,但他们还是狠狠心踏出了家门,要去遥远的地方,给自己的人生拓开一方更为广阔的空间。

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妻子或恋人竟然也都能理解,把绵绵的恋从故园的一方小天地中释放出来,伴随着凄楚而柔蜜意的歌声,追逐着朔北大漠那日夜呼啸的风,那漫天飞舞的沙。

就这样,送行的女人哭是哭了,唱是唱了,汉子走还是走了。尽管走得一步三回头,尽管对家里的一切都牵肠挂肚,尽管对热炕头和炕上温脉脉的女人恋恋不舍。

萨特曾说过,存在就是一切。毕竟,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爱着,活着;活着,爱着。在那种艰难岁月,人的要求就是如此简单。活下去了,才会有一切,包括缠绵悱恻的爱。活出个人样来,才会有长久的幸福安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历史:正说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是谁在风中传说你――四部作品让“走西口”名扬天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