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导论(6)

6.导论(6)

与汉文化源地黄河流域接近的北方草原少数民族,很早就接受了这种学说,同时又有展,以自己所居的北方为尊。

在蒙古文献中有“五色四夷”(蒙古语原文是tabunonggedorbenqari)一词,该词最早出现在《十善福白史》(简称《白史》)中。《白史》的写作年代有争议,一般认为是至顺元年,即1330年,从《白史》以后,自13世纪后半叶或14世纪前半叶到19世纪末的近六百多年内,前后问世的蒙古文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经常提到“五色四夷”一词,并做了种种解释。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历代蒙古文献编纂家说法不一,中外蒙古学家也没有找到一致的答案。

根据《白史》记载,“五色四夷”是指元帝国直接管辖之下的各民族和部落。其中第三段文字总述了中央大蒙古及其周围八个民族部落的名称,并把它们统称为“五色四夷九大国家”,但没有分别说明五色或四夷的具体含义。对这一记载可见图示。

第四段中,把蒙古及其四方的八个国家均以五种颜色命名,作为“五色国家”的解释。

对“四夷”则没有解释,但可以看出,把位于中央青蒙古四方的四色国家之间的北狄贡、巴勒布、克烈特、塔西克等作为四夷是很清楚的。对这段记载可见下面右图示意。

从这两个示意图不难看出,两段记载中有相互矛盾的地方。例如在第三段记载中,南部是汉人和克烈特,西部是巴勒布和萨尔塔古勒,而在第四段记载中,南部却是黄萨尔塔古勒和乌尔图古惕,西部是红汉和南家惕。另外,在第三段记载中的国家或部落地理位置与元代实际基本相符,而在第四段记载中,有的国家或部落例如黄萨尔塔古勒、乌尔图古惕及巴勒布的地理位置与元代的实际不相符合。

从《白史》以后问世的一系列蒙古文历史文献,有些提到“五色四夷”,如《阿拉坦汗传》《小黄金史》《蒙古源流》等,有些则进行了一些解释。

归纳起来五色大国实际就是指《白史》中说的汉、吐蕃、萨尔塔古勒(回回)、肃良合斯(高丽)和蒙古等五个地区。

所谓“四夷”就是,元朝统治下的蒙古、汉、藏、朝鲜和回回等蒙古人所熟悉的五个大民族以外的众多弱小民族或部落。

那么,“五色四夷”一词是怎样形成的呢?根据初步探讨,它可能是以蒙古人的民族学观念为基础,吸取汉民族“五方”“五色”说的某些观点而形成的、总称元帝国统治下的各民族和地区的代名词。

汉族的“五方”,指东、南、西、北和中央。“五色”指青、赤、黄、白、黑为正色,其他为间色。这五色又与五方相联系,根据“五帝座”“五行阵”等词的解释来看,东方为碧(或苍)、南方为赤、西方为白、北方为黑(或皂)、中央为黄。“五色四夷”一词的产生和被解释的过程中,明显地受到汉族“五方”“五色”说的影响。例如《简史》和《蒙古国史》等书中,以五色和五方的联系去解释“五色”,在《大黄册》等书中,把五色和四夷的关系说成是五色民族内部的关系。但是,蒙古族的“五色四夷”和汉族的“五方”“五色”又有很大的区别。

先,五色和五方的结合上有区别。蒙古人以东方为白、南方为红、西方为黄、北方为黑、中央为青,其中只有南方和北方在颜色上与汉族“五方”和“五色”说相同,其余都不相同。其次,汉族的五方说,是对中央和四夷的关系而,即对五方内部的关系而。而《白史》的提法是“五色四夷九大国家”;《简史》也提到“五色四夷九个省”;还有一些文献中解释五色民族和四夷民族,合起来也是九数。九数在蒙古人的心目中象征着“完整”和“全部”。再次,青蒙古、红汉人、白高丽、黑吐蕃和黄回回的提法,也是蒙古人根据自己对这些民族的民族学特征的观察来命名的。所有这一切,都是通过“五色四夷”一词的含义表现出来的蒙古人的民族学观念。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裕固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裕固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6.导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