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三节汉族在华中的迁徙和发展(5)

20.第三节汉族在华中的迁徙和发展(5)

为了稳定豫州蛮活动地区的局势,南朝历届政府在这里设置了许多左郡左县,并委任蛮族领担任左郡太守和左县长官。***这一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安定下来的蛮人在与汉族长期杂居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汉族的语与文化,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

隋朝时期,豫州蛮继前述的雍州蛮之后已出现了明显的汉化趋势。《隋书·地理志下》载:“南郡、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舂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其与夏人杂居者,则与诸夏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也就是说,迁出山区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土著族群,历经汉魏六朝时期的展,已逐渐与汉族同化了。而随着这个过程的完成,汉族也基本上完成了在湖北的分布,仅剩鄂西南清江流域尚未有汉人分布了。

傒人,傒人又称溪人,以居于山区平坝地带(所谓溪洞)而得名。《魏书·司马椒传》载:“巴、蜀、蛮、僚、溪、俚、楚、越……语不同……嗜欲皆异。”可见傒人也是南方地区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

关于傒人,文献记载极少,学术界对其源流和族属的认识也意见不一。吴永章先生认为傒人属盘瓠蛮种属1。傒人的分布,大致以湖南为中心,向东扩散到赣水流域,向南延及今广东韶关一带。

上述傒人分布的地区,自秦汉以来已有汉族大量居住,因此傒人到南北朝时期已有长期与汉族杂居的历史,汉化程度相当高,其中不乏具有较高汉文化水平的著名人物。如东晋重臣陶侃、南齐大臣胡谐之等,都是傒人。虽然如此,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傒人仍保留有自己的语。《南史·胡谐之传》记载,南齐高帝建元二年(480年),胡谐之为给事中、骁骑将军,“上方欲奖以贵族盛姻,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遣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二年后,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惟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唐以后,傒人已不再见于记载,他们应已融入汉族之中。

傒人和前述的湖南地区山越之人融入汉族,使汉族在湖南的分布面有所扩大。但湘西、湘西南山区、湘中雪峰山区仍几乎没有汉族迁入定居;湘南地区,汉族也主要集中居住在由岭北通往岭南的两条交通要道沿线附近(一条溯湘江过灵渠下漓江,另一条由今衡阳溯来水越岭而下)。也就是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湖南汉族是成面状分布的,主要在湘江干流,及资、沅、澧三水下游地区,其他地区虽也有汉族分布,但人数并不占优势。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特点在华中各族同样表现得十分明显。除上述列举的几个少数民族土著族群融于汉族之外,尚有其他种类的少数民族土著族群如盘瓠蛮等部分融于汉族之中。这说明,今天人口众多的汉族是由多民族的血统融合而成的。

三、唐宋汉族向华中的迁徙和展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展之后,华中汉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均具备了良好的展基础。到唐宋时期,随着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步入高度繁荣的展阶段,华中汉族的展也谱写了新的篇章。而这一时期迁入江西、两湖的汉族也都相当可观。

(一)汉族向江西的迁入和展

由于中唐以后江西经济文化的展和社会的相对稳定,使江西成为历次中原战乱时期移民(无论是上层移民还是下层移民)重要的迁入区,而这又反过来促进了江西经济文化的展。并对江西汉族的展影响深远。

安史之乱期间,江西不曾受到战争的直接影响,因此北方汉族移民蜂拥而入。尽管乱后有部分上层移民北返,但大部分仍继续留居江西(吴松弟统计的25个移民个案中,有10人北返或归葬,占40%),下层移民北返者应更少。这时期的移民主要集中在赣北和赣东北地区,赣南也可能有部分下层民众迁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0.第三节汉族在华中的迁徙和发展(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