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三节汉族在华中的迁徙和发展(7)

22.第三节汉族在华中的迁徙和发展(7)

唐末藩镇混战和农民起义,又有大量移民流入湖北,但由于荆襄一带也是藩镇征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因此湖北人口损失也很大。***如前述江陵曾有户30万,但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军队大掠江陵时,“江陵城下旧户三十万,至是死者十三四”。1此后江陵又迭遭战乱,城中居民一度仅剩17家,在成汭的抚辑下,到天复三年(903年)因流民的迁入才恢复到近万户。2由于原有人口严重减少和北方移民的大量迁入,唐末北方移民可能已在今湖北的一些州中占了优势。3

由于乱后居民稀少,五代和北宋时期,不少移民开始自迁入湖北垦殖,他们主要来自人口密度较高的江西和福建。例如,蕲州蕲水(治今浠水县)“民杂江、闽”4。张国雄的研究也表明从五代至宋代已有不少的移民迁居湖北。5这个时期是湖北汉族人民恢复展较快的一个时期。

但靖康之乱后不久,由于战乱迅速波及湖北境内,当地人口数量又严重下降。文献载:“自鄂渚至襄阳七百里,经乱离之后,长途莽莽,杳无居民。”6“旧荆南户口数十万,寇乱以来几无人迹。”7当战乱停息后,受政府的招徕和人地矛盾的压力,“江南狭乡百姓,扶老携幼,远来靖佃”8。由于南北各方移民的迁入,遂使湖北省渐成“皆五方杂处之民”的局面。《大明一统志》卷五九武昌府下引宋代《图册》也说:“自往昔军兴,土民颇鲜存者,而西北避地者萃焉,东南趋利者辐焉,五方杂寓,家自为俗。”

总之,唐宋时期湖北汉族的展表现出人口数量起伏不定,居民流失、变动较大。和平时期展起来的人口,多次因战乱而大大耗减,随后又有大量的移民迁入补充,使湖北逐渐变成一个移民的社会。而这种反复展的历程尚未结束,元明时期还有一次规模更大的阵痛。

(三)汉族向湖南的迁入和展

与湖北的况不同,湖南人口的增长与移民的迁入,成同步的趋势。安史之乱、唐末五代的藩镇混战、宋代靖康之乱,均有不少中原移民迁入湖南,他们不仅及于湖北平原和湘中的长沙一带,还远达湘南。如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祖先,就迁居于道州宁远县的大阳村。他们对湖南汉族的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湖南汉族在沅水流域基本属于北方方区,虽然这一基础在永嘉之乱后已初步奠定,但最终形成这一格局还在唐宋时期。这显然是北方移民大量迁入的结果。北方话区的扩展意味着古楚方区的萎缩。现代湘语区已退缩到洞庭湖以南地区,而湘语又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老湘语仅分布于湘西南的七八个县。新湘语由于有大量的北方话成分,一些学者甚至主张将新湘语“划归西南官话”1。由此可见,北方移民不仅改变了湖南沅水流域的汉语方,还对以长沙为中心的湘江地区汉语方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由于宋以后北方移民南下浪潮已经结束,因此可以认为,上述湖南汉语方格局是在唐宋时期最终形成的。

这时期除了北方人民大量迁入湖南外,处于大开初期的湖南省也吸引了南方邻省人多地少地区的人民,他们的迁入对湖南汉族展的影响同样巨大。

另外,江西及南方其他地方向湖南的移民也非常活跃。从五代开始,就陆续有江西人自迁入湖南开垦。《宋史·地理志四》说:荆湖“南路有袁(治今江西宜春市)、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接壤者,其民往往迁徙自占”。谭其骧也认为:“五代以前,湖南人多来自北方;五代以后,湖南人多来自东方。南宋以前,移民之祖籍单纯。几尽是江西人;南宋以后,移民的祖籍渐臻繁,始多苏、豫、闽、皖之人。”2曹树基先生在其师基础上所作的研究也指出,至1947年,湖南历代移民后裔竟占了湖南全省人口的90%,全省人口中56%是元代以前移民后裔;全部移民后裔中70%左右来自江西,而其中58%又是元以前移民的后裔。3可见从五代至宋湖南确实接受了大量的南方籍移民,而以来自江西者为多。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2.第三节汉族在华中的迁徙和发展(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