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二节华南秦汉时期族群概况(4)

10.第二节华南秦汉时期族群概况(4)

7。***穿胸民

《山海经·海外南经》云:“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此后,《淮南子·地形训》云:“凡海外三十六国。……自西南至东南方……穿胸民……”此“穿胸民”之名源于着衣之俗,据汉人杨孚所记,“穿胸人,其衣则缝二尺,幅合二头,

开中央,以头贯胸不突穿”1。可见远古时代穿胸民也是华南原始族群之一。

8。交趾民

《墨子·节用》云:“古者尧治天下,南抚交趾,北降幽都。”禹时也“陂九泽,通九道,定九州……至于荒服,南抚交趾”2。《吕氏春秋·求人》篇甚至说:禹“南至交趾、孙朴、续椭之国”。“交趾”之名源于以捕鱼捞珠贝为业之俗。这些捕鱼捞珠贝的人如鲛鱼,《述异记》云:“南海中有鲛人室,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眼能泣则出珠。”这种类似神话的说法正好道出了鲛人采珠之俗。《经典释义)云:“鲛,本又作蛟。”故鲛人又作蛟人。3因此,“交趾”早为“交止”、“郊止”,4东汉后才改为“交趾”。所以越南历史学家陶维英说:“推敲交趾二字的含义,人们可以断定是汉族人看见住在此地的人自称为蛟龙族,因而称他们蛟龙族或蛟龙人,把他们居住的地方叫做蛟龙人的地方,或蛟龙地即交趾。”5可见,交趾也是华南的原始族群之一。

总之,与华南的考古材料相印证,历史文献所记的炎人国、啖人国、九沭国、凿齿民、裸国民、雕题国、儋耳国、穿胸民、交趾民等氏族部落都是远古时代华南的原始族群。

二、先秦的华南族群

先秦夏、商、周三代及至春秋战国之时,华南的族群大多还处于原始社会的不同展阶段,《逸周书》记载,商朝初年,伊尹曾令四方的少数民族用土特产朝贡,对南方的少数民族的献令中云:“正南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璞、九菌,请以珠玑、玳瑁、象牙、文犀、翠羽、菌鹤、短狗为献。”可见“瓯”“桂国”“产里”“损子”“九菌”都是活动于华南岭南地区的族群。据诸家校释,“瓯”即瓯骆;“桂国”即秦置桂林郡;损子或即瞫都,汉武帝置朱崖郡治地外,其余均不可考。而先秦之时华南地区可考的主要有以下的族群。

(一)苍梧

“苍梧”在有关先秦三代的古史传说中就已经见到这一名称,一直至两汉仍不绝于史。如,《逸周书·王会解》在说到南方各族向商王进贡时提到了:“仓吾翡翠”;《淮南子》中说:“昔苍梧娆娶妻而美,以让其兄”;《史记·南越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说:“苍梧越中王,自命为秦王”。显然,“苍梧(仓吾)”是一个族称。因此,宋人罗泌著的《路史》中将苍梧列为百越的一支是有道理的。苍梧的地望在今桂粤湘交界一带。亲自到过九嶷山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记帝舜时说:“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淮南子·人间训》说:“舜道死苍梧。”注云:“时舜死苍梧,葬于九嶷之山,在苍梧冯乘县东北,零陵之南千里也。”这一条史料,说明苍梧就是在今桂东北、湘东南、粤西北一带。汉武帝正是根据这一带为苍梧人聚居地的特点而在这里设置苍梧郡进行管理。

大约在春秋战国至秦相交之时,苍梧人逐渐从北往南迁移。苍梧的族称也逐渐消亡,到公元前204年赵佗立南越国时,“南越”这一汉味儿很浓的族称就取代了原来“苍梧”这自称的音译族称1。桂东北、粤西北这一经济文化中心也就转移到了珠江三角洲。以后,在南来中原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迁移到珠江三角洲的苍梧人与外来民族展成了操粤语的汉人;仍在原地的苍梧人的一部分与外来人融合成了今桂东北地区操“本地话”的汉人;一部分居住在比较偏僻和封闭地区的则演变成近现代操“标话”的汉族,另一部分苍梧人则西迁,逐渐分化形成居住于今广西大瑶山地区的茶山瑶和湘黔桂的侗族。2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第二节华南秦汉时期族群概况(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