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二节华南秦汉时期族群概况(6)

12.第二节华南秦汉时期族群概况(6)

及至东汉末年,西瓯又展演化为“乌浒”。***《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受冠带,开置七县”。至于乌浒人内属的具体地点,据《旧唐书·地理志四》说:贵州郁平县,“汉广郁县地,属郁林郡,古西瓯、骆越所居。后汉谷永为郁林太守,降乌浒十万,开七县即此也”。唐朝的郁平县,治所在今贵港市东部的东津乡,辖地大致相当于今贵港市、桂平市和玉林市的交界地区。《读史方舆纪要·广西五》说:在横州(治所在今横县横州镇)东六十里有乌浒山,“昔乌浒所居之地,亦为乌浦”,“今山与贵县界相近,说谓之乌浦山,下有乌浦滩”。李调元《南越笔记》也说横州有“乌浒大滩”。可见,乌浒的聚居中心正是原西瓯聚居的地区。《太平御览·四夷部七》引三国时万震所著的《南方异物志》中记载:“交、广之界,民曰乌浒,东界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恒出道间,伺候二州行旅,有单迥辈者,辄出击之,利得人食之,不贪其财货也。”据《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三国时的广州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两省区除广东廉江以西、海南岛、广西桂江中上游、容县和北流以南、宜州西北以外的广大地区;交州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北方部分及广西钦州地区(现已分为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和广东雷州半岛。这样,“交、广之界”,“东界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正是原西瓯分布的地区。可见,乌浒是由西瓯演化展而形成的。

而骆越的聚居地,据《旧唐书·地理志四》载邕州宣化县条说:“獾水在县北。本在牂柯河,俗呼郁状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宣化县为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以来的晋兴县而置,治所在邕江南岸。牂柯水在县西北,当指今邕江无疑。《百越先贤志·自序》说:“译于宋旧壤,湘漓而南,故西瓯。群柯西下邕容绥建,故骆越也。”《汉书·贾捐之传》记载海南岛也是“骆越之地”。《后汉书·马援传》说:马援“于交趾得骆越铜鼓”。从这些文献记载来看,骆越的聚居地就是以今邕江及其上游的广大桂南地区为中心的地区,雷州半岛、越南北部和海南岛都属于骆越分布地区。

但是,由于西瓯和骆越本是从骆中分化出来的两个族群,所以在西瓯分布的中心区郁江地区与骆越分布的中心区邕江地区之间,包括今广西钦州、玉林两地市与广东湛江、茂名两市的这一带西瓯、骆越也往往是杂居在一起的。《元和郡县志·岭南道五》说:“贵州,本西瓯、骆越之地,秦并天下,置桂林郡。尉佗主越,改桂林为郁州,后又为桂林。”《太平寰宇记》贵州郁平县条引《舆地志》说:“故西瓯、骆越之地,秦虽立郡,仍有瓯越之名。”《旧唐书·地理志》潘州茂名县(治今广东茂名市)条说,茂名也是“西瓯、骆越所居”。

及至东汉,骆越又展演化为“俚”。俚,作为族称,在东汉时也已经出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记载:建武十二年(36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募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建武十六年(40年),交趾女子征侧起事,“九真、日南、合浦蛮里皆应之”。李贤注:“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据《辞海·历史地理》分册,汉代合浦治所在今合浦县东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新兴、开平西南,广西容县、横县以南地区,也就是今桂南、桂西和广东西南部。日南、九真大抵相当今越南中北部和北部。这一分布区域正好与原骆越的聚居区基本吻合。因此可见俚人是由骆越展而来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关于俚人的记载相当多。《太平御览·四夷部六》引三国时吴万震《南州异物志》说:“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王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恃在山险,不用王,自古及今,弥历年纪。”苍梧郡治今广西梧州,郁林郡治今广西贵港,宁浦郡治今广西横县南,高凉郡治今广东阳江西。这些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广西郁江、邕江及西江以南至南海海域的广大地区,比汉代俚人的分布有所扩大。晋朝时,俚人分布的地区,张华《博物志》记载:“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长数尺,箭长尺余。”晋时交州统合浦、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七郡,其中新昌、武平、九德三个郡为新开拓俚人地区而设置。因此,晋时俚人的分布大致相当于今广西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辖地和广西西南地区以及越南大部分地区。南朝时,俚人的分布仍大致如此,只不过是南朝各政权加强了对俚人的统治,《宋书·羊玄保传》《梁书·苟匠传》《陈书·萧允传》等史籍都有很多关于征剿俚人的记载。与此同时俚人在南朝也得到很大的展,俚人酋帅已经成为岭南地方重要的势力,出现了陈檀、陈文彻、洗夫人、钟士雄、宁猛力、王仲宣、李光仕、李佛子等著名大姓帅。他们为协助朝廷维护岭南的社会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2.第二节华南秦汉时期族群概况(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