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三节汉族向华南的迁徙和发展(1)

14.第三节汉族向华南的迁徙和发展(1)

一、秦代汉族迁入华南的开始

先秦之时,在中华大地上演的中国民族展史上最威武雄壮的汉民族形成的历史剧,从夏、商、周、楚、越诸民族先后崛起,到春秋战国夏、商、周、楚、越诸民族,以及部分蛮、夷、戎、狄熔铸成华夏民族,再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民族的前身———华夏民族的统一,汉族展的雪球,自秦始皇经略岭南开始滚进了华南大地,从而揭开了华南汉族展的历史序幕。***

秦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秋冬“乃使尉(官名)屠睢率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领,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6。兵分三路展开了向华南的进军。

东路“一军结余干之水”。余干在赣东,余干水即今上饶江,是通往闽北的一条要道。秦军集结于此一为威慑闽越,二为钳制南越东部。慑于秦军的威力,闽越王向秦王朝表示臣服,秦始皇帝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置闽中郡。

中路,“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处番禺之都”。地处赣江上游的南野在今江西南康县,通大庾岭,是秦军进军番禺的重要通道。秦军中路越过南岭的大庾岭后,顺流直下,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番禺,征服了南越,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南海郡。

西路,“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守镡城之领”。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镡城在今湖南靖州一带。秦军从湖南江华越过南岭的萌渚岭,到广西贺州经今贺江转郁江;从镡城过南岭的越城岭,居湘、漓二水上游,秦军下漓水可直取桂林。但是没想到,秦军在西路的进展十分不顺利,遭到了土著西瓯人的顽强抵抗,到处致使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1,使屠睢丧师陨身。后来秦任命嚣和赵佗为统帅,他们一方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2,另一方面实行了“和辑百越”3的政策,很快击溃了西瓯的反抗,占领了整个西瓯地区。随后,又挥军南下,攻占了骆越居地,征服了西瓯、骆越,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郡2郡。

秦征服华南各少数民族土著族群,置闽中、桂林、南海、象郡4郡,汉族开始迁入华南,批进入华南的汉族是入驻岭南的秦军。广州秦墓出土刻有“十四年属邦工□□蕺丞□□□”铭文的铜戈,4是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之物,是驻扎在此秦军的物证。1974年在广西平乐银山岭墓掘得刻有“江鱼”“孱陵”的铜戈、铜矛各一件5,“江鱼”“孱陵”均在楚境,已归秦统治,亦可为秦军自楚入桂的佐证。这批秦军大约有15万人。6

此后,终秦之世,迁入华南的汉族有三批。

第一批是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以适遣戍”7,“略定扬越……以适徙民,与越杂处”8。据说包括家属在内约有50万人。9

第二批是秦始皇帝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1。这些治刑狱有过失的低级官吏有三五万户。2每户若以4口人计,总数有12万~20万人。

第三批,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尉佗踰五岭攻百越。尉佗知中国劳极,止王不来,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可其万五千人”3。她们迁入华南后与留戍岭南三郡的秦军官兵婚配,定居于岭南。

秦王朝“因徙天下有罪适吏民,置海南故大越处”4,迁入华南的汉族总数为80余万人,这个数字可能有夸大,但表明汉族已大批迁入华南了。唐穆宗时南龙川县进士韦昌明在《越井记》中就说:“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杂处,而龙川有中县之民四家。昌明祖以陕中人来此,已凡三十五代矣。”5可见,早在两千年前,迁入华南的汉族就开始与当地土著少数民族一起共同开了祖国的华南,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华南文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国汉族通史 第2卷(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4.第三节汉族向华南的迁徙和发展(1)

%